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2-11-29 09:53 
成本的概念并不仅仅包括生产成本,也包括资本利得。但你这里的一句话“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就是成 ...
老客兄:
我刚刚阅览完你和LightsOn的对话,二位高手过招,各有春秋,看后十分过瘾,收益匪浅。
我个人认为:(未曾深虑,仅是个人一点浅见,并不一定妥帖。)
第一,时间(量)本身就是一切事物运动形式之一。时间与空间作为事物运动的必要条件,当然在考察事物运动变化时,离不开时空条件的硬约束。但事物本体即事物本身的质与量却不是时空。时空本身并不构成事物内部的质与量的规定性。中国成语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注:人的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如果我们将“千里”看成是“数百次的举足”(跬步)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累积”(量化),那么,劳动与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如同“跬步”与“千里”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样,二者之间应具备“同一”的“量纲”。否则,一切均属枉然。LightsOn 先生大概指的就是这一点。
第二,另外,LightsOn作为“反方”(质疑方),他已居有利位势。一是(辩护方)对方须从劳动与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做出正面回复,难度相当大。因为,指出一个理论的“缺陷”相对容易,而针对这一质疑予以正确地阐释或解释,就十分的困难;另外,最根本的就是,今天的社会实践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对于反方提出的质疑,显得十分有利,而相对于辩护方却不力。就目前形势看,辩护方至今还没拿出最有力的证据,以实证范式来诠释LightsOn 先生提出的质疑。
例如:老兄的数理范例。
详见: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40537-24-1.html
“商品的生产过程形成商品的生产价值。商品的生产价值就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Lt,简称价值。它是由劳动时间的耗费到劳动的结果——商品价值的一个函数变换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v为:v = Lt /Q 。而一定量商品Q的价值V就是:V = v*Q。显然这里的价值是用劳动时间来表示的。”
我个人认为:老兄的“商品的生产价值就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Lt,简称价值”的这句话,似不严谨。
由于,一定量商品Q的价值,即可以是Lt,也可以是 v*Q;也可以是V;
故,这里的Q=“Q1+Q2+Q3+.....+Qn+...Q(n+1)...Qk”;
如果,从“一个单位商品价值”看,令Q=“1”,则有v = Lt /Q,即v = Lt;或V= Lt(即V = v*Q—— v=Lt;)。
考察“V= Lt ”,就会发现,在V(货币量)= Lt (时间量)下:
“V= Lt”中的自变量“ Lt”,无法设立“定义域”,应变量“ V ”也就没“值域”,故:二者构不成“函数关系”;
准确地说,在“V”与“ Lt”之间,缺少内在联系,所以,数理模式没有建立起来!
所以,老兄认为:“V=Lt/Q---------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Lt)已经确定,对于货币量(V)就是待实现的价值,说明这是一个待求量”。——我以为,老兄做这一结论,有些勉强。
由于,商品中的“劳动时间(Lt)已经确定”,而商品的货币量(V)是待定量。那么,寻找到分别存在于二者之中的“同一的量纲”,就是最关键的问题,“量纲”由此构成从商品中的劳动时间(Lt)向商品的货币量(V)方向上“转化”的“桥梁”作用。
坦率地说,至今我们还未找到这个“量纲”!这也构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大“硬伤”。由于,马克思经济学是自成体系的理论,同时也是评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形成,同时又是在反对近代西方资产阶庸俗级经济学的斗争中发展而来的。所以,该理论体系是相对封闭的,更由于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仅通过“外部”滋补,加以完善,是不行的。
马克思说,他的劳动价值论是全部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他说,他本人决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即他的所有学术研究的理论成果都可归结为一句话: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被剥削者剥夺剥削者,消灭不劳而获的资本家阶级,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实行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单一的计划经济。
那些真心赞成和坚持信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人们,必定会成长为“暴力革命论”的践行者;反之,在现实制度下,不赞成和质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人们,却有可能走出“暴力革命论”的思维框式,主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劳资合作”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倡导构建“劳资和谐”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其司法制度。二者之间最终会形成决裂,形成如同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之间的“水火不容”的关系,二者之间也就谈不上“妥协”。故在理论宗旨上,二者必居其一,不信就咱走着瞧!
附注:
显然,这一老兄的论述无法让LightsOn感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