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240 0
2012-11-28

商品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之一

——产品生产方式和商品生产方式的探讨(7)

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方式就是产品生产方式,生产交换价值的生产方式就是商品生产方式。生产货币或者资本的生产方式,不过是商品生产方式的高级阶段。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商品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就是,(1)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现实性这种物的形式;(2)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3)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者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形式。

商品形式的秘密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

商品生产方式,就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这就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因而具有历史的特征。人们之所以对资产阶级的商品生产方式常常发生误解,是因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误认为是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形式。由此,在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就必然会忽略价值形式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等等的特殊性。

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这样的:生产者把他们的产品当做商品,从而当做价值来对待,而且通过这种物的形式,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正是商品世界的价值的这个完成的形式——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价值形式、交换价值或者货币形式、资本形式以及由资本产生的利润形式、工资形式、利息形式、税收形式、国民生产总值的形式等等等等恰好就形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各种范畴。

产品的商品形式所固有的矛盾在货币上的发展表现为,生产的发展越是使每一个生产者依赖于自己的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就是说,产品越是在实际上成为交换价值,而交换价值越是成为生产的目的,那么,货币关系以及产品同作为货币的自身的关系的内在矛盾就越发展。交换的需要和产品向纯交换价值的转化,是同分工,也就是同生产的社会性按同一程度发展的。但是,随着生产的社会性的发展,货币的权力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也就是说,交换关系固定为一种对生产者来说是外在的、不依赖于生产者的权力。最初作为促进生产的手段出现的东西,成了一种对生产者来说是异己的关系。生产者在什么程度上依赖于交换,看来,交换也在什么程度上不依赖于生产者,作为产品的产品和作为交换价值的产品之间的鸿沟也在什么程度上加深。货币没有造成这些对立和矛盾;而是这些矛盾和对立的发展造成了货币的似乎先验的权力。正是这种自然的发展过程商品生产就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

劳动者2012年11月28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