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产生过程
——社会化生产方式探讨(2)
在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以前,即在中世纪。普遍地存在着以劳动者对它的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的小生产:小农、自由农或依附农的农业和城市的手工业。劳动资料——土地、农具、作坊、手工业工具——都是个人的劳动资料,只供个人使用,因而必然是小的、简陋的、有限的。但是正因为如此,它们照例是属于生产者自己的。把这些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现代的强有力的生产杠杆,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体现者即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要是不把这些有限的生产资料从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即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就不能把它们变成强大的生产力。纺纱机、机动织布机和汽锤代替了纺车、手工织机和手工汽锤;需要成百上千的人进行的协作的工厂代替了小作坊。和生产资料一样,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为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而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现在工厂所出产的纱、布、金属制品,都是许多工人的共同的产品,都必须顺次经过他们的手,然后才变成成品。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
这就是工业生产内部由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集中产生的社会化的生产方式。这种社会化生产方式的特点就是:生产资料社会化,劳动的社会化,劳动产品的社会化。
一个工业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这首先是指那些因社会分工而孤立起来以致各自独立的产品、但又作为总过程的阶段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工业部门。因此,有了机器纺纱,就必须有机器织布,而这二者又使漂白业、印花业和染色业必须进行力学和化学革命。同样,另一方面,棉纺业的革命又引起分离棉花纤维和棉籽的轧棉机的发明,由于这一发明,棉花生产才有可能按照目前所需要的巨大规模进行。但是,工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尤其使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即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成为必要。工场手工业时期遗留下来的交通运输工具,很快又成为具有狂热的生产速度和巨大的生产规模、经常把大量资本和工人由一个生产领域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领域并具有新建立的世界市场联系的大工业所不能忍受的桎梏。因此,撇开已经完全发生变革的帆船制造业不说,交通运输业是逐渐地靠内河轮船、铁路、远洋轮船和电报的体系而适应了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但是,现在锻冶、锻接、切削、穿凿和铸造巨量的铁,又需要庞大的机器,制造这样的机器是工场手工业的机器制造业所不能胜任的。因此,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在工场手工业中,社会劳动过程的组织纯粹是主观的,是局部工人的结合;在机器体系中,大工业具有完全客观的生产机体,这个集体作为现成的物质生产条件出现在工人面前。在简单协作中,甚至在因分工而专业化的协作中,社会化的工人排挤单个的工人还多少是偶然的现象。而机器则只有通过直接社会化的或共同的劳动才能发生作用。因此,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现在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
这就是社会内部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而产生的社会化的生产方式。这种社会化生产方式的特征表现为,由工业革命产生出来的产业链,是不可分割的!把所有的产业链有机地结合起来,顺利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制造出满足全人类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由此可见,社会化的生产使全部旧的生产方式革命化了。它的这种革命的性质本来可以以社会化的生产方式为人类造福,但是,这种革命性质并没有为人所认识,结果它反而被用来当做提高和促进商品生产的手段。它的产生,是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定的已经存在的杠杆即商业资本、手工业、雇佣劳动直接联系着的,由于它本身是作为商品生产的一种新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商品生产的占有形式对它也保持着全部效力。这样一来,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资本就利用了社会化生产方式一直延续了几百年!社会化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外衣早该抛弃了!现在,已经到了社会化生产方式回归到它的本来面目的时候了!也就是恢复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劳动的社会本性,产品的社会本性的时候了!
令人遗憾的是人们至今对这种革命造成的社会化生产方式,由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不仅没有认识,而且还欣赏、利用社会化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外衣,来为少数资产阶级作嫁衣裳!可悲的现代人类啊!
劳动者2013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