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171 0
2012-11-30

国家要富强不生产交换价值行不行?

——产品生产方式和商品生产方式的区别探讨(10)

所谓国家富强,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毫无例外地都要劳动,只要每个人都参加生产劳动就能够创造出每个人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即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十三亿人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人人有用不完的产品。这就是人民的富裕。人民的富裕就是国家的富强!

在古代社会,之所以有产品交换,或者说把产品变成商品,是因为产品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孙中山说空气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生活资料,因为空气能够满足任何人的需要,所以,就不会把空气作为商品。同样道理,如果社会生产的产品能像空气一样多,那么,这些产品就没有必要变成商品!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成果的基础上“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就可以各取所需!可见,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产品就会像空气一样,不断的产生,不断地消费,在这种条件下产品就不需要交换,而按照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各种衣服生产厂家制造衣服的生产力已大大增长起来,使得各种大小商店的衣服挂满了店面,塞满了各种仓库,这个事实证明,十三亿人的衣服完全不需要交换,因此不必要变成商品!所以,一旦这些衣服的生产力和成品衣服变成十三亿人共有的产品,那么,就可以实行各取所需的政策。同样,当一切生活资料(吃、穿、住、用等)的生产力都归十三亿人共有的时候,那么,一切生活资料就会像衣服一样满足十三亿人的需要,因而没有必要变成商品。

现在大量的衣服之所以不能实行各取所需的政策,是因为,衣服作为商品归少数人所有。为什么会归少数人所有,是因为少数人把衣服当做商品来生产,而不是当做产品来生产,或者说,是把衣服当做交换价值来生产,而不是当做使用价值来生产。交换价值表现为货币,表现为资本!因此,是当做货币或资本来生产。

我的问题是:人民要富裕国家要富强不生产交换价值行不行?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什么是商品?这是一个或多或少互相分离的私人生产者的社会中所生产的产品,就是说,首先是私人产品。但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的消费,而是为他人的消费,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他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消费。这样,私人生产者就相互处于社会联系之中,组成一个社会。正是这种社会,人们才不能实行各取所需的政策。因为你消费的是别人的产品,别人的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或者购买才能消费。

商品生产决不是社会生产的唯一形式。在古代印度的公社里,在中国古代的自然村里,在南方斯拉夫人的家庭公社里,产品都没有转变为商品,也就是没有商品生产。公社成员直接为生产而结合成社会,劳动是按照习惯和需要来分配的,产品只要是供给消费的,也是如此。直接的社会生产以及直接的分配排除一切商品交换,因而也排除产品向商品的转化(至少在公社内部)和随之而来的产品向价值的转化。

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那时,一件产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径加以确定;日常的经验就直接显示出这件产品平均需要多少数量的社会劳动。社会可以简单地计算出:在一台蒸汽机中,在一百公升的最近收获的小麦中,在一百平方米的一定质量的棉布中,包含着多少工作小时。因此,到那时,由于产品中包含的劳动量社会可以直接地和绝对地知道,它就不会想到还继续用相对的、动摇不定的、不充分的、以前出于无奈而不得不采用的尺度来表现这些劳动量,就是说,用第三种产品而不是用它们的自然的、相当的、绝对的尺度——时间来表现这些劳动量。因此,在上述前提下,社会也无需给产品规定价值。生产一百平方米的布,譬如说需要一千个工作小时,社会就不会用间接的和无意义的方法来表现这一简单的事实,说这一百平方米的布具有一千工作小时的价值。诚然,就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也必须知道,每一种消费品的生产需要多少劳动。它必须按照生产资料,其中特别是劳动力,来安排生产计划。各种消费品的效用(它们被相互衡量并和制造它们所必需的劳动量相比较)最后决定着一计划。人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处理这一切,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

由此可见,只要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力达到它的使用价值或者产品的源泉充分涌流出来以后,就应该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在一切人都参加生产劳动的情况下,就可以取消交换价值的生产!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

劳动者2012年11月30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