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016 77
2019-12-28

斯密、马克思在商品交换问题上,无视现实是大量的商品与货币交换基本上很少商品与商品交换的事实,把研究方向针对了商品与商品交换。

他们认为:交换价值是商品与商品交换的数量比例(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摘自《资本论》)。用一种商品的数量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

两种商品交换,交换数量比例是如何确定的?

他们都认为是因为商品中包含了劳动,可以用劳动计量交换价值。

斯密认为(摘录于《国富论》):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 但不愿自己消费, 而愿用以交换他物, 对他来说, 这货物的价值, 等于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因此,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马克思认为(摘录于《资本论》,有省略):

可见,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那末,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

因此,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

“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因此,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不变。

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相形之下,马克思比斯密走得更远研究得更深,道理说得更透。但是他们做的都是无用功,因为他们说的与大多数商品与货币交换没有关系。更为可悲的是,现实即使发生商品与商品交换,也根本不是根据“等劳动”进行交换,而是根据“等货币”进行交换。“等货币”指的是不同商品根据不同价格计算的总货币量相等:P1Q1=P2Q2,P商品价格,Q商品数量。也就是说,所谓的与“等劳动”对应的“等价交换”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等价交换”是“等货币”交换。

不过所幸的是斯密、马克思最后都回归商品与货币交换的正途。

研究商品与商品交换,以劳动计量交换价值,是他们走的歧路。这个歧路让无数的后人跟进,甚至像转迷宫一样不得而出,那就是更悲哀的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12-28 14:55: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28 15:02:04
龚民 发表于 2019-12-28 14:55
得把你石头能死了,斯密、马克思都走上歧路。就你能走的是正路?
马歇尔等走的是正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28 15:03:53
龚民 发表于 2019-12-28 14:55
得把你石头能死了,斯密、马克思都走上歧路。就你能走的是正路?
需求曲线是价格运行轨道——马歇尔价格运行三大定律介绍
需求曲线是经济学天才马歇尔的发现,他用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的反方向变化关系。
在天文学上,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马歇尔发现需求曲线,与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有一比:
价格轨道定律:商品的价格是在与该商品对应的需求曲线上运行,需求曲线是一条右斜向下的曲线(表示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是价格运行轨道。其他因素不变,需求曲线不变;其他因素变化,需求曲线变化。
价格需求弹性定律:价格需求弹性为需求量变化率/价格变化化率,价格需求弹性为负值。
价格需求弹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Ed=(dQ/dP)/(dP/P)
Ed=(ΔQ/Q)/(ΔP/P)
Ed小于0。
Ed价格需求弹性,Q需求量,P价格。
价格需求弹性相等定律:在某一需求量范围内,价格需求弹性为定值。
以上三大定律可以称为马歇尔价格运行三大定律。
下面我们介绍马歇尔价格运行三大定律的推论:
价格轨道定律推论:
在价格轨道(需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供给量的增加,价格由高向低运行;随着供给量的减少,价格由低向高运行。
或者说:在需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这是销售供给定律。
价格需求弹性定律推论:
如果现实中发现价格需求弹性大于0,则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吉芬现象对应本推论,吉芬现象是需求曲线移动导致的。
价格需求弹性相等定律推论:
如果价格需求弹性为定值,那么需求曲线方程是:
Q=CPu(u是幂)

P=(Q/C)(1/u)(1/u)是幂
Q需求量,C常数,P价格,u价格需求弹性(数学上一般用u表示幂)Ed。很多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被西方经济学家测出,一般为定值。
根据该推论,只要给出一个供给量就可以确定一个价格。在在这个价格供给量=需求量。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呢?
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意味:dQ/dP小于0。
假设购买预算为m,价格为P,需求量为Q。
价格需求弹性为Ed=(dQ/Q)/(dP/P)
定义价格预算弹性为Em=(dm/m)/(dP/P)
考虑到m=PQ或dm/m=dP/P+dQ/Q
可以推出:Em=1+Ed
如果Em小于1,有Ed小于0。
即:(dQ/Q)/(dP/P)小于0。
可推出:dQ/dP小于0。
所以,价格预算弹性Em小于1是dQ/dP小于0的充分条件。
如果dQ/dP小于0,也可以推出Em小于1。
所以,价格预算弹性Em小于1是dQ/dP小于0的充要条件。
是购买预算受限,使价格预算弹性小于1,导致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28 15:27: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28 15:45:10
斯密、马克思在商品交换问题上,无视现实是大量的商品与货币交换基本上很少商品与商品交换的事实,把研究方向针对了商品与商品交换。
---------
交换当然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尤其是纸币只是交换的媒介罢了。
也即是说,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只是半个交换而已。
某些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脑子不会转弯的蠢货,是打死他也理解不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