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106 9
2007-02-09
我也是批判马克思的过程中发现马克思从财富的量这个角度<FONT color=#f70997><STRONG>引伸</STRONG></FONT>出价值,我并没有说马克思定义了他的价值是财富的量。这就是我指定去看《资本论》一卷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页的原因。如“每一个有用物,如铁、纸等等,我们都可以从二重见地去考察,<STRONG><FONT color=#f70968>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FONT></STRONG>。……为此等<FONT color=#ff0066><STRONG>有用物的量</STRONG></FONT>发现社会<FONT color=#ff0033><STRONG>尺度</STRONG></FONT>也是这样……”,“交换价值,最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B><FONT color=#ff0033>量</FONT></B>的关系或比例”,跟着,马克思说一物虽然有多种交换价值,多种<STRONG><FONT color=#ff0099>比例</FONT></STRONG>,但是他们都能还原为第三物,表现出同一个等<STRONG><FONT color=#f70968>量</FONT></STRONG>。这个第三物后来被他取名为的价值,至于价值的定义完全脱离<FONT color=#f70968><STRONG>量</STRONG></FONT>的规定性只说明马克思在逻辑上不连贯,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2-10 14:14: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2-9 13:50:00的发言:
跟着,马克思说一物虽然有多种交换价值,多种比例,但是他们都能还原为第三物,表现出同一个等。这个第三物后来被他取名为的价值。

曹先生久违了!下面是在下的见解:马克思如果真有说“一物虽然有多种交换价值,多种比例,但是他们都能还原为第三物,表现出同一个等。”并把这个(抽象的)第三物后来被他取名为的。那么,马克思“价值”又成了平均交换价值了。虽然我没有去深研马克思手搞,不过,从那些自称他的谜继承者及批判者们哪里我综合了解到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又好像是平均耗费成本、平均使用价值、平均交换价值等等综合的概念。这个含糊的“价值”概念使不同的读者掉进马克思设计好的不同陷阱,当然我认为马克思可能出发点偏重于人的抽象(平均)劳动,就像孔子的中庸之道所说意思是要不断的取其平衡点保持阴阳均衡那样。

这是在下的一点理解,本来我不再想多谈马克思,但无奈他的思想己成了我们民族中绝大多数人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因此不得不去了解。请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0 23:11:00

那价值从哪来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具体表现,这不是"财富的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1 20:40: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2-10 14:14:00的发言:

曹先生久违了!下面是在下的见解:马克思如果真有说“一物虽然有多种交换价值,多种比例,但是他们都能还原为第三物,表现出同一个等。”并把这个(抽象的)第三物后来被他取名为的。那么,马克思“价值”又成了平均交换价值了。虽然我没有去深研马克思手搞,不过,从那些自称他的谜继承者及批判者们哪里我综合了解到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又好像是平均耗费成本、平均使用价值、平均交换价值等等综合的概念。这个含糊的“价值”概念使不同的读者掉进马克思设计好的不同陷阱,当然我认为马克思可能出发点偏重于人的抽象(平均)劳动,就像孔子的中庸之道所说意思是要不断的取其平衡点保持阴阳均衡那样。

这是在下的一点理解,本来我不再想多谈马克思,但无奈他的思想己成了我们民族中绝大多数人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因此不得不去了解。请赐教。

马克思的交换价值实际是交换价格,是指一物与另一物的交换比例,这个交换比例是指社会平均值。由于一物可以与多物有这种交换比例,自然有多个交换价值,如米:铁=1斤米:2斤铁,米:布=1斤米:1皮布。这是两种比例,马克思的意思是说这两种比例都能还原成同一种比例,这就是第三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1 21:02:00
以下是引用zhoujia3399在2007-2-10 23:11:00的发言:

那价值从哪来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具体表现,这不是"财富的量"吗

这种说法与马克思的陈述方式相似,是不好理解的。

“价值是财富的量”实际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定义,是先验性的。它是依质和量的哲学规定作的陈述,使用价值是质,价值是量,以此我们将从质和量两个途径构成我们的说明系统。如,从质上我们可以指明米交换布这个事实,从量上我们可以指明这个事实中多少米交换了多少布。

在科学中通常不关心质上的说明,科学的首要任务是搞清楚量上的说明。以此经济学中真正的问题不是什么是价值,而是用什么来测量价值。马克思可能是出于对形而上学的绝对排斥,一开始走了错路——抽象劳动。

事实上马克思定义价值是抽象劳动后仍不得不依“测量价值”进行陈述,他是这样陈述的:价值由劳动测量,劳动由劳动时间测量。这里的问题不严重,严重的是“价值是抽象劳动”使价值完全脱离了“财富量”的最初规定。

我认为如果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从“财富量”角度引伸出价值的,那么,马克思理论必须从“价值是抽象劳动”这而开始改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2 02:34: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2-11 20:40:00的发言:

马克思的交换价值实际是交换价格,是指一物与另一物的交换比例,这个交换比例是指社会平均值。由于一物可以与多物有这种交换比例,自然有多个交换价值,如米:铁=1斤米:2斤铁,米:布=1斤米:1皮布。这是两种比例,马克思的意思是说这两种比例都能还原成同一种比例,这就是第三物。

基本同意,但马克思的“价值”有时也好像是“平均交换价值”,如:当他把具体的个人劳动社会化用抽象劳动衡量时。但马克思的“价值”有时也好像是其它。。。。。。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