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价值观对于集体行为的控制机理人类的集体是由若干个人按照特定的利益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等)所组成的,集体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如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一样,也是在集体价值观的引导下,确定正确的价值目标,制订正确的整体规划,编制正确的实施细则,执行正确的具体行为,从而达到最大的价值增长率。
一、集体的利益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类主体如何正确地或有效地识别价值、利用价值、消费价值和创造价值,以实现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率。集体是一种复合型的人类主体,它与个人一样,同样具有相对于自己的客观存在以及相对应的主观意识,同样具有相对于自己的利益或价值以及相对应的情感或价值观。集体价值观是事物的价值率在集体意识中的表现形式,因此集体价值观与客观事物价值率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由于任何形式的集体主观反映都是以集体的客观事实为基础而上下波动的,因此,价值率的集体主观反映值ω必须以其集体的实际价值率P为基础,并围绕实际价值率P上下波动,即
ω≈P (1-10)
集体的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它的结构要素(即集体的主观价值率)是否与集体的客观价值率相吻合。如果完全吻合,则集体的价值观就能正确地指导、调节和控制集体的活动,就能完全正确地反映集体的利益要求,这种集体的价值观就是一种理想型的集体价值观,能真正代表集体的根本利益。
集体中不同成员往往拥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份额的价值资源,集体作为高层次的人类主体,总会尽可能地使自己所拥有的所有价值资源均保持最快的增长速度,为此,集体必须完整准确地认识各种客观事物对于自己的价值率,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地进行决策、行为和效果评判。客观事物对于集体的实际值率所组成的矢量或矢量矩阵,就是集体的利益价值观(或集体的理想价值观)。
集体的利益价值观:客观事物对于集体的实际值率P1所组成的矢量或矢量矩阵,称为集体的理想价值观(又称集体的利益价值观),用WP来表示,即
WP={P1,P2,……,PN} (1-11)
显然,集体的理想价值观反映了集体对于事物价值率的完全准确的反映形式,这是集体价值观的理想状态,集体的理想价值观并不是集体实际存在的价值观,因为任何主体都不可能对事物的价值率进行完全准备地反映,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它是根据集体与客观事物的利益关系而设置的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用以正确反映集体利益关系的“化身”的价值观,因此集体的理想价值观又称集体的利益价值观。
二、个人的股权价值观
一个集体是由若干个人所组成,最小的集体是由两个人所组成的,根据价值观的合成运算法则,集体的利益价值观WP是由集体中所有个人的利益价值观WPi合成而来。一般情况下,集体的利益价值观并不等于集体中所有个人的利益价值观的代数和,这是由于每一个人在集体中所投入的价值比例(即股份数)是不同的,每个人对于集体的利益价值观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为此,提出股权价值观的概念。
个人的股权价值观:个人的利益价值观与WPi其价值投入比例Gi(即股份数)之乘积,称之为个人的股权价值观,即
WGi=WPi×Gi (1-9)
其中,Gi称为个人的价值投资比例(或股权数)。
在没有外来价值投入的情况下,集体中所有个人的价值投资比例(或股权数)的代数和为1,即∑Gi=1。
集体中所有个人的股权价值观的代数和等于集体的利益价值观,即
∑WGi =∑(WPi×Gi )=WP (1-11)
当集体中所有个人价值投资比例(或股权数)相同时,集体的利益价值观就等于集体中所有个人的利益价值观的代数和,即当Gi=1/n时,有
∑WGi =∑WPi=WP (1-11)
三、权力的价值本质
权力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理论界对权力的定义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社会学认为,权力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潜力;许多心理学家视权力为人们行动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动机;还有人认为,权力就是一种与理解的预测行为特别有联系的动机。这些定义均没有揭示权力的真正本质。
价值是人类一切社会事物的核心内容:任何形式的社会关系如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价值关系。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并充分地利用各种价值资源,这就需要人对自己的价值资源和他人的价值资源进行有效地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权力的根本目的,由此可得。
权力的价值本质:主体影响、制约和支配集体或其他主体价值资源的能力。
“统一价值论”实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生产资料使用价值或劳动价值)价值量之间的统一度量,且其度量单位就是能量单位(焦耳)。主体无论是对那一种形式的价值资源进行影响、制约和支配,都可以采用以能量为统一度量单位的价值量来描述其影响、制约和支配的程度。
根据权力的价值本质,对制约权数、权力和权量进行如下精确定义:
权量(又称制约权量):主体在集体中所能够影响、制约和支配的价值资源的总量,用Qy来表示。
制约权数:主体在集体中所能够影响、制约和支配的价值资源Qy在集体中总价值资源Qo中的比例,用Y来表示。
则
Qy= Y×Qo (5)
权力(又称制约权力):主体在单位时间内在集体中所能够影响、制约和支配的价值资源的总量,用Qy来表示。
设集体在单位时间所投入的价值量为Uo,主体对于该集体的制约权数(或制约权数)为Y,则主体对于集体的权力是
Uy = Y×U (6)
权力反映了主体对于价值资源的使用方向及使用规模(或流量)所进行的影响、制约和支配的程度,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主体的制约权数越大,其权力就越大;
2、被影响和制约的主体的力量越大,影响和制约主体的权力就越大。
3、主体所影响和制约的其他主体的价值资源,一般总是朝有于主体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投入的,在没有其它方面的制约的前提下,主体所影响和制约的价值资源总有当成自己的价值资源来看待。
4、被制约主体与制约主体之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相关性或利益从属性。
四、权力行使的客观要求
权力是集体赋予一个人(或少数人)用以能动地支配集体价值资源(包括人、才、物)的能力。显然,一般情况下,集体赋予一个人支配价值资源的权力,主要是因为集体信任或依赖这个人,其客观目的在于要这个人能够有效地按照集体的意志,根据集体的利益要求来支配集体所拥有的价值资源,从而为集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而不是为了使这个人享受某种特权。
然而,集体的意志、集体的利益要求通过什么方式来体现呢?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观念,它是以事物的价值特性为主观反映的对象,目的在于指导人行为和思维,使之按照自己的客观需要而对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价值资源,并使其达到最大的价值增长率。反过来,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为了对事物采取正确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就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大胆地坚持和有效地运用这种价值观。总之,主体的意志与愿望必须通过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主体的利益要求必须通过这种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运用才能得以维护和满足。
由此可见,集体的意志、集体的利益要求通过集体的价值观来体现。也就是说,为了有效地体现集体的意志,充分地满足集体的利益要求,集体的决策者、决策执行者和效果评判者必须在“集体利益价值观”的指导下和监督下行使权力,并按照“集体利益价值观”的要求进行决策、执行决策和效果评判,从而使集体的所有价值资源能够按照集体利益价值观的要求进行分配、流动和消费,以实现集体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率,这就是集体对于权力行使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