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计划经济回潮
【目前,政府采购成为热门手法,据说它可以通过政府组织的招标竞卖而让各单位使用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但是理论与实际往往偏差很大,为什么政府采购不仅难以确保商品品质,甚至连商品价格也难以最优化呢?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采购实质上只不过是在替别人做买卖,它当然没有切身利益与太大的兴趣确保商品的品质与价格的最优化了,况且组织招标者基本上是外行人,无法象专业人员那样真正了解商品的技术指征。就算是专业人员,就算招标者了解招标商品的好坏,由于并不是他自己使用,由于并不是他自己花钱购买的商品,他实际上不会有太大的责任心来完成预设的任务。因此,政府采购的最大问题就是"强制代理",即你所需要的物品一定要通过我来给你购买,你无权自己购买。这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形态。由于是政府组织的采购,它同时还具有了"合法"的形态,即无论采购来的物品价格如何(这种招标价格因政府组织招标所耗费的额外成本而有上升的趋向,即参加招标者必须向组织招标者缴纳手续费等费用,并且这些费用必定要转嫁到最终消费者身上),品质如何,都是"合法"的,使用单位无权变更。因此便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有可能政府采购购买来的物品价格比使用单位自己购买的更高,但单位却无权拒绝,有可能政府采购的物品品质很差,但使用单位无权回绝不要。当然,如果所采购的物品价格高对单位有利(如药品之类),则政府采购就成为单位向外宣称价格上涨的"严正理由",成为单位服务与产出商品涨价的名正言顺的"硬道理"。这样便使事情完全走向政府采购原意的反面了。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就是"权利人的直接交易",尽可能剔除代理者,更反对"强制代理"。今天许多公办单位(如医院之类)之所以出现采购方面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些单位是在为别人采购物品,比如医院为患者采购药品、器械与各种医疗用品等等,这种代理行为很容易导致最终使用者不得不花更多的代价,才能得到这些物品,因为代理者很容易从中窃取别人的利益。现在,政府的采购行为只不过是将这种"为别人采购"的办法转变一个样式,并没有根本地改变为"由最终使用者自己采购、自己选择"的"直接交易"机制上面去。这样,很难相信"有利于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价格,减轻患者和企业负担"的设想会实现。如果招标组织者被暗中收买,那问题就更复杂了。这样的话,收买成本将通过这种政府行为而得以转化为"合法"的价格构成部分。――黄焕金】
时评:政府采购医疗器械重在透明操作以防走样变形
2007年07月28日 09:15
中新网7月28日电 题:政府采购医疗器械重在透明操作
作者:郑根岭
卫生部宣布:中国内地所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今年起将全部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评估、集中采购。应该说,卫生部的这一举措,用之于近年来商业贿赂盛行的医疗器械购销领域,确实有利于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价格,减轻患者和企业负担,防止商业贿赂行为发生。
不过,理论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至于这一步棋能否切实达到如上目的,却还有着变数。实际上,各行各业的政府采购,无不被寄寓厚望。然而,从以往的政府采购操作过程与结果来看,本来良善的目的和高明的理论设计,在具体实践中往往会走样变形。
笔者五六年前曾经用过一种由政府采购来的激光打印机,老卡纸不说,还经不起连续打印的考验,很快某个关键部件就被烧坏了。别的部门使用该产品中也普遍出现同样的问题,显系产品质量缺陷。我对IT行业还算熟悉,此前根本没听说这家美国公司生产过激光打印机(只知道其喷墨打印机口碑不错),另外单就这批产品外观而言,明显傻大黑粗。可就是如此不咋样的产品,却是由系统内大批量采购而来,但因此造成的损失却没人计较了。
政府采购由于一系列程序要走,就有个周期,有时候难免会影响到工作急需。笔者就多次遇到过这种情况,物质部门说要等上级机关每年一次的政府采购。周期所限还会引致另一个问题,开始时所报的产品价格,等到交付之时,已经大大地不同了,特别是IT等价格变化较快的产品,更是如此。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更何况政府采购中产品的一次性需求数量都特别大,所以更是成为供应商角逐的焦点,都是抱着志在必得的豪情,因此政府采购有关操作人员能否抵挡得住商业贿赂的诱惑,值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阴暗的角落有利于霉菌的生长,而阳光直射得到的地方就要好得多。从以往的政府采购实践来看,尽管表面透明,但由于仍然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还是容易陷入暗箱操作的泥潭,由此导致的腐败现象已经多有耳闻。因此说,尽管政府采购值得期待,但并不意味着只要实行政府采购了,就水到渠成、立竿见影会收到诸多正面的实效。初衷良好的事情,还需要辅之以操作环节的精细认真。
就政府采购医疗器械这件事来讲,能否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显得更为重要。比如真要想把这件事做好,就不如由卫生部设立个专门网站,或者利用其现有的官方网站,将整个招标过程搬到网上进行,详细公布对产品和供货商的基本要求及其他事项,所有供货商的相关信息也必须提供上网,让全社会进行全程监督,有什么虚假的不正常的内容,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并由官方或社会各界进行必要的核查和公开交代。倘若如此操作下来,把权力寻租的空间压缩到了最小程度,也就不难设想公平干净的政府采购有可能得以顺顺当当地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