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下棋的时候,你如果遇到高手或水平差不多的人的时候,如果你好胜心从来没有受到过人为的压抑,那么,对方下了昏招而想悔棋的时候,你如果常常表现为不允许“悔棋”,那么,你就很“不客气”或者说不够“宽容”;反之,如果对方水平比较的“臭棋篓子”,你就多半能“大度”地允许对方“悔棋”,甚至一开始就下“让子棋”---不过,这个时候人们一般会约束对方“悔棋”的次数---下棋有赌博的时候更会这样。
以上常见的情景说明:一些人的宽容是强者对弱者的宽容,即:拥有优势是其宽容的必要条件,这就是我对条件式宽容的注解。
例如:电影里首长愿意和棋艺高的“小鬼”下棋且“愿赌服输”,那是因为首长已经在别的领域或别的角色上获得了成功,所以,他才在一些特定场合显出宽厚长者之风。可见,大人物的平易近人是没把你当做竞争对手,不一定是真的很“宽容”。
反之,如果有人视你为潜在竞争对手,那她或他跟你就不会那么好说话咯;轻者晾你一边,重者处处压你一头,甚至有的“超级”“强者”还会得寸进尺地期望着能奴役你,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帮助”你形成对他一个人的“自卑型人格”。例如,一些小说里的主人公就有培育别人奴性人格之情结的描述。自古代战争以来,我们人类就已经形成了“把敌人变成奴隶”的博弈习性,并视之为胜利的最高标准。
不过,要注意:
在现代的文明社会,有优势仍不懂得宽容的人恐怕已接近病态了,是需要清理一下心理上的垃圾文件了。
而对于不自信的“弱者”来说,当有人不宽容你的时候,恐怕这正预示着你正在变得“强大”起来,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宽容呢?
百度百科里写道:著名作家房龙在他的名著《宽容》中曾经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庄子·天下》:“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等等。这些话都很好。
但是:
忍不一定是真正的宽容,因为忍的背后可能是未来的血腥报复。
斗也不一定不是宽容,因为明里的竞争会促进彼此的进步。
固执和矜持不一定不是宽容,因为有些原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后保障,那是不能失守的道德底线,因为不云云亦云的矜持也是不失去自我主张的标志之一。
我认为,宽容是自我成长、自我努力、是互相帮助、是以心换心、是治病救人、是隐恶扬善、是合作进步、是协同发展,总之,宽容是一种理性的爱。
其实,世界上最难的是宽容自己,当你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毛病并试图发奋努力、扬长避短、变废为宝的时候,你也就开始学着宽容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