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224 5
2007-07-30

微观经济学,或者说经济学的本质是制度经济学。

所谓制度,是约束人的行为规范。比如说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制度,因为语言习惯、规则在时时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你不可能在中国说一些乱其八糟的汉语,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词语。这就是语言作为一种制度,对于人们的规范作用。因此,文学院最好改成制度经济学院,因为语言文字起源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起源研究。而说文解字,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解释学。

可以说制度无所不在,只要是人是社会人,人与人之间在找交道,制度就一定在约束人。

所有社会科学都研究制度,那么经济学研究制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据一些人解释,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不同于其它方法研究制度。经济学方法的实质是各种两难冲突的权衡折中。经济学要讲求成本收益分析。要分析制度的成本收益与效率。

成本收益分析与效率分析是经济学方法分析制度不同于其它学科分析制度的特殊之处。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扶养与赡养制度。在中国儒家文化里面,孝道之所以被提得最高,原因是古代那种人口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涉及到人的扶养与赡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家庭,因此孝道被提到所有伦理的最高位置。

但是在中国,儿女与父亲的地位并不对等。中国儒家学说只是强调了赡养的义务,但没却没有强调扶养的义务。严格来讲,在父与子的关系中,父的权力是绝对的,而儿子没有权利。这种不对等的父子关系不同于美国式的平等的父子关系。

也许有一天,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家庭没有了,所有婴儿都是集体扶养,也不强调什么父子关系了。都是共产主义的孩子,这时候也许那种孝道的强调就完全没有意义了。但是这里不是没有孝,而是年青人对所有老人的孝,是全社会对于老人的孝。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30 15:43:00
这个好像10年前就有人说社会科学可以统一在制度分析的大旗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30 15:53:00

有点要上升到哲学范畴在讨论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30 16:15:00

我是一个文献读得很少的人,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论,如果以前有人谈过,也只能说明我是自己独立重新叙述,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厚非的。

读文献的目的是节省时间,从前人的成果中吸取有益成分。但是象我这种不喜欢读太多太细的文献的人,去读文献反而效率更低。本质上讲,如果一个人能够不读文献而将前人的道理讲完,那么我们也得赞赏他的天才。因为他没有读文献,并不代表他没有前人的分析能力,并不代表他就不比前人做得更好。

举个例子吧,阿罗在讨论投票悖论之前根本没有读过18世纪就已被讨论过的投票悖论问题,但是这样反而没有束缚他的手脚,他成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 11:26:00
读文献就是为了节省时间么?在国内大概这样,核心期刊论文也动辄就是综述(和抄袭基本没有区别)。你这些没有原创性的东西拿到国外看看,谁给你发,谁给你job talk, 谁给你tenur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 13:12:00

也许有一天,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家庭没有了,所有婴儿都是集体扶养,也不强调什么父子关系了。都是共产主义的孩子,这时候也许那种孝道的强调就完全没有意义了。但是这里不是没有孝,而是年青人对所有老人的孝,是全社会对于老人的孝。

这个可能就有些问题了。

家庭的观念,血缘论虽然不提倡,但是也有一定的作用。特点是在优生优育的环节上,至少要避免近亲婚配。

存在家庭分别,也是一种社会成本的节约。生下很多的痴呆儿,会给社会造成压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