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方案是:学习成绩平均分+科研分+其他奖励分,其中科研,《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等A2刊物,研究生第二作者3分,第一作者5分,第二的导师必须第一。《财贸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等CSSCI的B类文章,第一作者2分,第二作者1分,且第二的导师必须为第一。其他奖励分拉不开差距,拉开差距的基本上是学习成绩和科研加分。 本科生主要接受知识,而研究生主要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用学习成绩衡量本科生完全可以,因为接受了知识要考核你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但是研究生不能如此,研究生关键在创造知识方面。
举例说明:假设1个名额,2个学生来竞争,其中1个学生的平均成绩85,另一个95,这首先并不表明85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就差而95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就强,也不能说85分的学习成绩不够优异。国家规定“学习成绩优异”,没说多少分。 好吧,继续。假设85分的想得到这个名额,在其他条件一定,需要以第一身份发表2篇A2,或以第一作者省份发表CSSCI论文5篇,或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篇。若有这样的学生,但相比一定少之又少。好,那就发第二作者,A2需要发3.3篇,要求导师为第一,那么硕士生导师1年发表3篇A2或10篇B的且带着学生发表的有几个?难死导师们吧、难死研究生们吧。
在以上情况下,如何突出科研,如果85分的仅发表1篇《金融研究》或《中国工业经济》,总分才90,还是不能超过95分的那个学生,因此95分的且无科研成果的学生得到了这个奖学金。大家认为这合适吗?我宁愿相信,能发《金融研究》A2论文的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远远强于学习成绩95分的。
而且,若按此方案增加了研究生任课老师的创租机会,学生们会竞相寻租,要分的事情必然发生,老师难当啊,除了备课、讲课,还得防止腐败的发生,现在可以惩治腐败的关键时期。这无疑增加了老师犯错误的风险。
模型结论:假设方案的效率低下。如何改,若学习成绩还算优异,比如均分80以上或75分以上即可参与,但进入下一轮评选,只看科研。如此以来,鼓励大家的参与积极性、激励大家努力科研、避免教师的腐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