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改革派,不怕担责任”、“中国改革的成功有我的一份功劳”、“我理论的立足点就是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贡献就在于把有能力当企业家的人筛选出来了”、“企业家创造财富就是关心群众”、“我就是要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78岁的茅于轼先生满脸笑意,思想却保持着一贯的犀利。
7月4日下午,他在家中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商品房就是为有钱人建的”、“任志强才是真正关心群众”等在网上掀起波澜的话题,再次成为我们交谈的起点。
经济适用房是ZF讨好百姓的“馊招”
《新财经》:茅老,您为什么会认为“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任志强才是真正关心群众”呢?
茅于轼:任何商品都是要卖给消费者的,市场经济就是为消费者服务。而企业首先瞄准的是利润,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来获取利润。有了利润、赚了钱,就为国家纳税、解决就业。现在城市很多白领都挣到5000多元了,连农民工的工资也1000多元了,穷人、富人都得到了好处。所以,我认为赚钱就是关心群众。
《新财经》:您这么关心百姓疾苦,可为什么坚持“商品房就是为有钱人建的”?
茅于轼:房就应该为富人建,房子、车子、飞机都是为富人的,富人就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中国搞了近三十年的市场化,搞得很不够。房改十年了,房改前新建的房子很少。取消了福利分房后,盖起了那么多房子。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也由过去的七八平方米,扩大到了现在的二十六平方米,十年增长很快,这就是市场的力量。我始终觉得,房子问题,是收入分配的问题,而不是房地产本身的问题。
《新财经》:如果房子只为富人建,那穷人住哪儿呀?
茅于轼:住房是人的基本权利,跟教育、看病是一样的,都是基本权利。但对于低收入人群,住房应住“廉租房”,而不是“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政策是错误的。
《新财经》:为什么说经济适用房政策是错误的?
茅于轼:国家对经济适用房用地给予了很大的补贴,明显破坏了房产市场、扰乱了正常秩序。所以说,经济适用房是ZF讨好百姓的“馊招”,起因是为了让没能力的人买房,结果却破坏了市场。
《新财经》:您曾在美国生活过,美国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茅于轼:美国60%的人买房住,30%的人租房子,很多人因为职业流动性大,就租房。中国要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就必须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当然,也不能人人都想买房。解决住房问题,不是要满足人的私有欲望,而是要让人有房住、有房租。
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新财经》:您一直在支持任志强的一些观点,这让很多人误以为您是为富人说话。
茅于轼:对,我就是要替富人说话、替穷人做事。现在舆论到处是替穷人说话的,没有人替富人说话,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在昨天一个会上,郭凡生就大发牢骚,说当一个企业家可以活得很好,但你要当大企业家、做世界500强,就会受到歧视、受到ZF的限制。现在ZF扶持的是国有企业,比如某中直企业,开采地下石油可以不用向国家交一分钱,而且还能到海外上市,获得巨额利润。而且,中央还每年给补贴十几个亿,这完全是靠垄断。而民企则不同,没有人给补贴一分钱。总之,我为什么要替富人说话,就是因为一些舆论总认为富人就是剥削者。
《新财经》:那么,您认为什么是“剥削”?
茅于轼:问得好。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权力的凌驾于普通人群之上,如黑砖窑事件等就是剥削。谋取利益不是靠市场运作,而是靠权利。
《新财经》:在您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一书中,也探讨了“为什么美国人那么富有?”可在美国ZF看来,是广大穷人为美国ZF创造了财富,是穷人造就了少数富人。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茅于轼:这种看法不对。我也听到有一种说法,企业家没有创造财富,所有的财富都是工人创造的。我认为这不对,实际上财富是企业家创造的。
就拿我们国家来说,改革前财富少,改革后,党的政策允许企业家出现了,财富随之多了。企业家把劳动、技术、市场、管理结合起来,生产出社会最需要的产品。可见,财富不仅是工人创造的,也是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具体到美国,美国是中产阶级社会。美国的中产阶级是蓝领工人,比如电器工、纺织工、管道工等。美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穷人富人都属少数,中产阶级最多,怎么能说“是穷人造就了少数富人”?这完全不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 20:39:4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