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949 1
2009-12-15


      
茅于轼语录一: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老百姓有没有素质,只要看一点,就是懂不懂得照顾别人。不管一个人文化是高是低,学历是高是低,如果不懂得照顾别人就是没素质。这一点我经常在思考和观察,我认为这个结论是经得起考验的。

茅于轼语录二:

中国必须走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之路,这不但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也是理论上可以证明的。
  


茅于轼,一个常处于风口浪尖,备受争议的经济学家。他的语言常与人们的平常思维格格不入,然而细想一下,却又很有道理,只是人们往往没有想到那个层面罢了,可以说他的话有发人深省的意义。


他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迅,其言辞犀利,客观地揭示了一些经济学事件现象的本质,直中要害,故被当做中国社会最具实践精神的经济学家;他在舆论漩涡里遭遇赞扬和咒骂的激烈碰撞,赞誉和谩骂不绝于耳,然而对这一切,他都一笑而过。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年届八旬,却始终秉承着“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宗旨,以平常心对待社会舆论。自由、平等是他毕生所求,独立思考使他能够更深刻、更清醒的看待社会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他说:“只有鱼才成群结队,经济学家应该特立独行”。事实上,茅老一直这样坚持着。
的确需要勇气和智慧。” 在网络上,茅老也饱受推崇。网友“言扬”在评论茅于轼的专业水平的时候写道:“茅先生写的第一本书中阐述的择优分配原理,是在闭关锁国的环境里独自摸索出来的,记得有个前苏联经济学家在那个时期就是以这样一个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要是我国在当时是一个开放国家,这个奖会不会让茅先生共享呢?当然历史无法假设,但至少我们知道,茅先生的学术水平是在那个段位和级别。” 能得到如此多的读者肯定,能受到如此多的朋友推崇,智者这一身份茅老应是当之无愧。 八十回望,几位年轻的学人倡议的一项活动让人们进一步走近茅于轼。 2009年1月,适逢茅老八十寿辰,由岑科、傅小永、郭玉闪、周克成、段绍译等人发起了一场“茅于轼先生八十岁生日征文”的活动,得到很多熟悉或陌生朋友的支持。他们撰写的关于茅于轼先生的学术贡献、思想观点和生活故事的文章,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即将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编排上,首先介绍了茅于轼先生的学术背景和思想渊源;然后,对他近两年来饱受争议的观点和现象进行分析;接下来,展现他在各个时期与学术同道的交往,以及他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列举了他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著作,如:《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择优分配原理》、《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生活中的经济学》、《从金融危机谈起》等;再下来,讲述他“为穷人办事”的故事;影响最大的有:在山西临县农村开办小额贷款基金,和在北京通州建立“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最后,通过与他交往或接触过的人的观察,反映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完整地表达这些主题,除了收集到的征文,还补充了一些发表过的媒体报道和旧文章。茅于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而别人眼中的茅于轼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本书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你走近茅于轼先生,以领略他的生平和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8 15:48:53
茅老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