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给老同学的信
老同学:你好!最近身体可好!
你知道多年来我的习惯是:当我有新的认识的时候,我总是先告诉你!期望得到你的帮助!
最近我探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是并不被网民所理解,我想告诉你,我为什么要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呢?
第一,期望弄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那么弄清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我现在的认识是:生产力就是具体劳动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发展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只要生产力发展了、提高了,那么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就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数量就增加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生产力不过是劳动生产力的表现形式,所以,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结果,同样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同样是增加产品的数量!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中的联合生产的联系方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把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工人把劳动作为雇佣劳动,是生产的前提。资本家把商品生产作为统治地位的生产并在其中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成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联系的纽带,剩余价值就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家为了实现剩余价值,把全部产品即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交换,这种交换是在流通中进行的,资本家用从剩余价值转化来的货币购买生活资料,并因此实现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交换方式!产业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他要把剩余价值分配给其他资本家,这个分配过程就是商品经济或者市场经济的运动过程,在市场经济中各个资本家根据自己预付的资本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剩余价值,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在分配过程中瓜分剩余价值。并因此,形成了生产机构、交换机构、分配机构这些机构的总和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
第二,期望弄清消灭资本主义的理论的根本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消灭资本主义,但是不认识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消灭资本主义。“对现存经济制度完全无知的人,当然更不能理解工人为什么要否定这个制度。”你知道,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我曾经在剩余价值方面下功夫,后来在资本的概念即资本是在商品经济环境中用钱赚钱的活动中下功夫,再后来在世界资本主义是掠夺世界资源方面下功夫,结果都不能说服人!所以,我现在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要在理论上寻找资本主义的根本,而这个根本我认为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我自以为,只要抓住这个根本,理论就是彻底的,只要是彻底的就能说服人,只要能说服人,理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能变成消灭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
第三,期望弄清是马克思错了还是斯大林错了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在人们的观念中,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是斯大林的所谓的概念。斯大林的概念无论在政治家、政治经济学家的脑海中,还是在所有的理论著作中都占着统治的地位,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地扎下了根,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所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这些理论是为所谓的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服务的。相反,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却是为消灭商品经济服务的,商品经济不管给它带上什么红帽子,它的本质,即马克思说的商品的秘密是无法改变的!
可见,究竟是马克思错了还是斯大林错了,这是要弄清楚的!
第四,期望弄清生产力的发展为进入共产主义打好了基础
劳动生产力与产品的数量成正比,与价值的数量成反比。劳动生产力发展了产品的数量增加了,物化在产品中的价值减少了。这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价值即增加货币。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或者更多的货币,就要在流通中预付一定量的货币价值即货币资本,然后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获得更多的价值或更多的货币。这就要生产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是工人无偿创造的,并没有花费资本家的一分一文,所以资本家预付的货币资本经过生产和流通,就增加了剩余价值或者货币。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剩余价值是用剩余产品表现的,只要剩余产品的数量增加了,相对来说剩余价值也就增加了,价值也就增加了。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增加靠的是增加工人的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但这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相对剩余价值就不同了,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通过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利用分工、科学、机器等提高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提高了相对剩余价值就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所代表的产品也就增加了。产品数量增加了,虽然产品中物化的价值减少了,但是请注意:与资本家预付的货币价值相比他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实实在在的是增加了!矛盾解决了!可见劳动生产力与相对剩余价值成正比。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唯一的动力!
资本主义把劳动生产力作为资本的生产力来发展,不管资本家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劳动产品的数量无论如何是大大增加了,不仅理论上是这样,看看资本主义的世界里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不断扩大的城市建设,看看剩余产品养活的不劳动的人口大量增加就是证明。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结果,就是产品数量无限的增加,这就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即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生产方式提供了经济基础!
第五,期望弄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破坏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劳动产品大大增加,但是资本家生产的并不是产品,而是价值。当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的时候,由于工人的工资购买力不可能消费那么多的产品,产品就必然出现了过剩,因此过剩产生了危机。这是其一,其二,当产品数量增加的时候,价值就必然下降货币就必然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为了保证价值的增加,必然要限制产品数量的增加,这就是限产、调整经济结构的来源。其三,资本主义“生产得太少,这就是全部问题之所在。但是为什么生产的太少呢?并不是因为生产已经达到极限(即使是在今天,在使用现代化的手段的情况下)。并不是由于这个原因,而是由于生产的极限并不决定于挨饿的肚子的数目,而决定于有购买力的有支付能力的钱袋的数目。资产阶级社会不希望,也不能希望生产的更多。没有钱袋的肚子,即不能用来生产利润、因而也没有购买力的劳动,使死亡率不断提高。如果突然来一个工业繁荣(这是常有的现象)使这种劳动变得能用来生产利润,那么劳动就能得到钱买东西,而且总能找到生活资料。这就是整个经济所陷入的无尽头的恶性循环。人们总是把资产阶级关系的总体作为前提,然后证明,这个总体的任何个别部分都是必要部分,即‘永恒的规律’。”《马恩选集》四卷p358页.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破坏,不仅在生产领域里进行,而且在交换领域里进行,更为恶劣的是在分配领域里进行,商业危机、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破坏行为!
老同学,这就是我要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概原因!乱七八糟、言不由衷谈了以上看法,不知道我的探讨有什么问题?我的思路正确与否?请批评指正!
劳动者201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