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4790 199
2012-12-27
最近有个外国人做了份调查,调查的28个国家中,中国高校教师的工资倒数第三,特别是刚入行的大学教师工资几乎垫底,他的调查显示出,中国大学教师的平均工资很低,特别是新入行的大学教师工资更低,同时中国大学教师的工资收入差距也是调查国家中最大的几个之一(虽然他在调查报告中没有强调这一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比不上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没得说,但比不上平均收入没有中国高的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又怎么理解呢?低工资本身不是问题,工资高低是否合理才是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形形色色的荒谬逻辑出现,这些荒谬逻辑其实也能或多或少地体现在官方意志中。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觉得自己工资低,一些人觉得自己工资高,感觉自己工资低了,往往会觉得在自己的岗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会想办法离开这个岗位,或者降低自身工作的投入,当然这也受到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约束;感觉自己工资高了,往往会觉得在自己的岗位上受到了尊重,感觉自己受抬举了,因而会更加坚守岗位或更加努力工作以平慰愧疚之心,当然这也受到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我相信觉得自己工资高了的是极少数,觉得自己工资低了的是绝大多数,因而,工资的高低是个问题,正确评判自己和他人工资的高低也是个问题,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自己的工资并不低显然有利于社会发展,因此,我宁愿相信那些关于高校教师工资的荒谬逻辑仅仅是为了让高校教师们更多的认同自己的工资待遇。
荒谬逻辑之一:大学老师一周上不了几节课,工资却高于一般工人的工资,凭什么不知足。这种观点的荒谬之处在于把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等同于几节课的时间。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以为上班时间甚至只有坐班时间才是工作时间,在家里半夜查资料不是在工作,在办公室里喝茶斗地主却是工作。一节课可以是45分钟也可以是450分钟甚至是4500分钟,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他们需要教师解答的疑问决不是一本教科书所能涵盖的,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启发和思维的锤炼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对老师也有更多的要求,权利意识也更强,一定程度上大学生还能通过不选课甚至不上课来“用脚投票”,站稳大学讲台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台上10分钟,台下10小时是常有的事情,此外进行科学研究,推动科学进步是大学的使命,除了极少数公共基础课外,大多数专业课教师还必须不断科学研究,承担起丰富科学知识的职责。因而,大学教师的工作强度要远远大于一般工人,工作的复杂程度也远远大于普通工人,大学教师所承受的来自社会和各方面的压力也远远大于普通工人。
荒谬逻辑之二:大学教师工资虽然不是特别高,但可以赚外快,甚至收学生的钱。这种观点的荒谬之处在于混淆了可能状态和现实状态,按此逻辑,农民收入低不是问题,因为农民可以经商,农民企业家不少,农民经商致富的也不少,但个体农民具有致富可能能颠覆农民收入低下,需要提高农民收入的事实吗?诚然有大学教师特别是知名学者有较多赚取出场费的机会,但一般大学教师即便有兼职机会也是一点辛苦费,更工人的加班工资是一回事,无法作为收入高低的主题来讨论。至于收学生的钱等歪门邪道获得收入,这本身就不是国家和社会所主张和希望的,因而也不应该作为一种常态看待,不应该以此评判收入的高低。
荒谬逻辑之三:虽然当好一个大学教师,上好课,搞好科研不容易,但实际上大多数大学教师对学生关心很不够,教学一般,科研也是拼凑文章,搞成学术泡沫,他们不配拿更高的工资。这种观点的荒谬之处在于混淆了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从而混淆了权责主体。显然,配不配给高工资是应不应该给高工资的问题,是应然领域的问题,ZF或社会应不应该给高校教师高工资所根据是高校教师本身应承担的职责,高校教师也应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履行职责应该受到批评甚至处罚,但你犯错误不是我犯错误的理由,高校教师履行职责的好坏,并不能成为国家或社会放弃为高校教师提供合适生活条件的职责的理由。总之,工资待遇应该与其职责相对应,普遍不能履行职责的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待遇与其履行的职责的程度挂钩是矫正措施之一,但不是唯一措施,某种程度上,较轻的生存压力也是从事创造性工作者履行好职责的重要前提。
荒谬逻辑之四:那么多人想当大学教师,说明大学教师的工资不低。这种逻辑的错误在于忽略了个人职业选择中信息的有限性和理性的局限、非物质性激励因素的作用。首先,人们对收益的判断是受信息的局限的,其判断未必正确,正如炒股的人多,并不意味着广大散户从股市赚到了很多钱,其次,人们对职业的憧憬远远不只是收入的多寡,不能否任大学教师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是其人们向往高校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次,个人的资质禀赋各不相同,且不说有些人除了当大学教师外没有更多的选择,还有一些人个人资质适合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其他的选择即使收入更高,也无充分发挥其个人的优势和特点,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人们的选择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一旦为当大学教师做了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再选择其他职业就面临巨大的沉没成本。此外,收入高低是相对的,也容易比较,但相应的人力资本投入却不便于比较,一个拿最低工资的文盲可能羡慕大学教师的高工资,甚至梦想当大学教师,但他可能永远体验不到成为大学教师过程的艰辛。
荒谬逻辑之五:高校教师的工资即使不高,但与劳苦大众比较起来至少不算低,应该首先解决穷人的问题,不应该嚷嚷高校教师工资低。这种逻辑的荒谬之处在于:把工资高低纯粹看做分配问题,从而把各群体、各个人之间的利益看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穷人的生活自然需要改善,但提高穷人福利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考虑高校教师等具有较高收入的人群的利益增长问题。实际上,任何群体福利的提高都会改变整个社会的激励结构,从而影响社会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不能局限于生产问题看生产也不能局限于分配问题看分配。

关于高校教师工资,其实还有其他很多荒谬的逻辑,这些荒谬的逻辑也不仅仅是人民群众一般的认识上的局限,这些荒谬的逻辑在政策层面也有所体现,例如,认为高校教师工作量小,在决策层面已经在推行绩效工资,加大了对高校教师的考核和考评,而实际上,高校教师的职责虽然大但又有特殊性,因为是创造性工作,某种程度上,高校教师工作的努力程度只有每个教师自己才能准确评估,过多的考核与考评及相应的利益激励都会导致内在动力外在化,过多的时间应付外部压力,过少的时间完善自我和实现自身的理想与人生价值,从而使高校背离其使命


是谁在逼着我们评职称、争地位,抢这抢那,我们抢得了风光,活得潇洒,但我们得不到尊重,没有价值感、没有成就感。
我们本来就没有生活的意义,还是谁幻灭了我们生活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27 16:23:35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民国时代一流大学往往与野鸡大学并存,其原因在于办学环境十分宽松自由,野鸡固然能生存,但若教育界人士对野鸡不满却能有所作为,以身作则,在竞争中把野鸡击败。而如今,即便没有野鸡,每一教育工作者切身感受的弊端却无法去除,大家都觉得无能为力,因而也无人能负起责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7 16:24:37
现代人被功名利禄裹挟着,一心一意做事的人显得很孤立!但现有的大量考评、职称、奖励等等制度却在强化功利追求。在鞭子底下从来只能完成任务不能完成自我,因此,现在在制度层面存在两种选择,要么给压力、加任务、强考评以实现小目标,要么给动力、促自由、松管制为大成就出现培育土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7 16:26:46
他们在体制内却有体制外的思想,他们过着所谓体制内的生活却抗拒体制内的作法,他们得不到体制内的温暖却没有体制外的自由,他们有理想却试图向现实妥协,他们试图改变却什么也改变不了,体制内排挤他们,体制外嘲笑他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7 16:29:55
中国人总体来说很勤奋,改革的难点在于激发人的朝气与活力、恢复做人的信心,提高党和ZF及学校等主流机构的道德感召力.我相信中国总体来说不缺压力但很缺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7 16:33:46
寡人曾经在山东某高校工作过,讲师,一个月工资2200多元,年终奖全部是课时费,一节课35元。
一年下来也就3-4万元,撑死5万元

老师每次出去吃饭,点的菜基本就是土豆丝、西红柿炒蛋之类的

但好奇的是为什么这么多老师还以为是好工作!不愿意挪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