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178 44
2012-12-28
     《资本论》一开头说:
1、“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单个的商品是这种财富的基本元素。”
2、“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乍一看,这两句话没有问题,可是仔细想一想。马克思好像只谈交换了的商品,却避开了只供自己消费的自用品。这些自用品不也是社会财富的一分子?很明显马克思只把经济问题限制在了人与人的范围内,把人与自然界隔绝了。也就是说他只在人与人的商品交易的范围之内研究经济,至于从大自然那里得到什么,他一概不管。所以,我认为这是马克思研究经济的片面性的源头。
         社会财富不仅包括商品,而且应该包括自用品,这两个集合相并不妨叫作“财物”。所以商品只是财物的一个子集,是特殊的被交换了的财物。
               《资本论》接下来说到“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又因为商品只是特殊的被用来交换了的财物,那么商品与自用品的差别也就是商品被用来交换了,而自用品只用来自己用。所以自用品也是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既然商品和自用品都有使用价值与价值,那么《资本论》对“价值”的定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就有所片面。片面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点是只谈到商品而没谈自用品,自用品也应该有价值的。第二点是只谈到人类劳动,这就有些武断,何以断定所有商品都是人类劳动所得?设想你正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一颗苹果掉到了你的头上,你捡起来吃了。苹果是你的自用品,也应该是有价值的,但是你不但没有劳动,还消耗了捡起来这个动作的劳动。但是苹果在你捡的这个动作发生之前是一个完整的。所以你捡苹果的这个劳动不可能转化到苹果当中,那么苹果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那只能是从苹果树来的。苹果树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从一粒种子长成大树的。这期间,种子从大地,阳光,雨水吸取养分、这才长成一棵树。而苹果树成长的动力来自于光合作用,有了这个动力,苹果种子才能吸取大地中的化学元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等。所以,你吃的那个苹果的价值来源于太阳能。苹果的形成无非就是一个化学反应,以太阳能为动力,把各种元素转变成一个苹果。或者说是把几种化学元素的组合形式转变成相同化学元素的另外组合形式。化学元素是一种使用价值,所以就是把一种使用价值转化为另一种使用价值。如此得出一个结论,自用品的价值来源于自然界物质,商品的价值也来源于自然界物质。而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这称为物质不灭定律。一个人从野苹果树上摘了一筐苹果,走一公里去集市卖,苹果原有的自然价值依旧在,但是人却耗费了体力,使苹果发生位移。这就是给苹果做了功,苹果的价值增加了。人卖掉苹果得到了钱,除去自己劳动所耗的费用,还剩下利润,这个利润就来自苹果的自然价值。而剩下的成本就是对人劳动耗费的能量的补偿。        如果说物质是社会财富,那么人的知识是不是也是财富呢?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句久经考验的话充分说明了,人的知识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教训中得到的。同样是你在苹果树下休息,你被一个苹果砸了头,你感到了头痛。如果苹果不砸你的头,你不会感觉到头痛。苹果不会平白无故砸下来,你的头也不会平白无故地头痛。一件事发生必然是耗费了能量的,而能量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这件事耗费的能量没有别的转化之处,只能是转化到了你的头脑中,形成了你的意识。人脑中的知识是不是转移之后就消失了呢?如果改良苹果成功,就更加揭示了以前的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强化了失败带来的能量,这个能量又保存到人脑中,先前转移知识的能量又得到了补充。如果改良失败,这不能揭示先前失败的原因,所以知识的转移没有得到补偿,知识也就失去了补充,从而失去了价值。人会从现时的成功中认识到更多以前失去的,这便是知识价值增长的原因。对苹果的改良,只不过是体力劳动改成了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是先前从耗费的一些能量所转化暂存于人脑中的能量。人们改良苹果,就是把这种能量转移到了苹果上,苹果的价值也就增加了。
              物质与能量都属于自然界,由此可知,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是自然界,包括自用品,商品,知识,自然物等等地球上一切物质与意识形态。一切事物都有价值,使用价值只是其具体形态,并不以人的劳动为产生条件。如果把财富限制在“商品”的范围内,势必会得出狭隘的结论,比如马克思认定资本家的利润不可能是从不变资本来,而只能从可变资本,即人的劳动中来,由此得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论。         
     


        从上文所说的可以知道一种财物的价值包括三部分,即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科技知识价值。所以对于一种商品来说,也有这三种价值,这三种价值各自含量的比率不一定相同。低级商品,比如原材料,自然价值就大一些,人的劳动价值其次,科技价值含量就比较低。而一部Iphone手机,自然价值不是很大,人的劳动价值也不大,可是其科技价值却很大。一种商品经过等值交换后,变成的货币量就代表原商品的价值量。但是人们会发现,一般情况下会有利润,这利润来自哪里?利润就来自财物的三种价值组成部分。
即有: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科技知识价值=成本+利润      ——(1)
        等式左边三种价值都转移没了,右边的“成本”就是对这三种价值的补偿。对于劳动价值而言有工资的补偿,对于科技知识价值有发明专利的补偿或奖励,但是唯独对自然价值,好像我们人类是只管信手拈来,毫无补偿。如果对于劳动价值和科技知识进行了完全的补偿,就是说劳动耗费了多少价值就补偿多少,为获得知识破费了多少价值就补偿多少,那么剩下的“利润”就是对自然价值的索取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问题就是,他忽视了自然价值和科技价值,而只看见或只注重劳动价值,所以上面的等式(1)就成了:
劳动价值=成本+利润       ——(2)
        马克思认为,成本以工资的形式补偿给工人,但是不是完全的补偿,剩了一点没补偿的部分成了资本家的利润。
        所以马克思说,资本家剥削了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产生了阶级矛盾。
从等式(1),我们可以看到,就算资本家完全补偿了工人的劳动价值,资本家也还是会有利润的。所以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相反,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资本家只从自然价值无情的索取,而不给予补偿,这合适吗?当然不合适。随着自然价值的消耗,有用的价值必然逐渐减少,垃圾污染越来越多,所以企业所得到的利润有越来越少的趋势,而这也许就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吧。
         由上面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可知,两个阶级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这就让人联想到马克思的哲学是不是也有些问题,由此得出的某些社会措施是不是也有些问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28 22:59:03
翻译本肯定是有问题的咯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8 23:03:01
自用品不是商品啊 商品不是要交换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9 21:18:22
有空多看看书,资本论之所以叫资本论,就是说的价值。在马故意定义了商品,就是为了区分自用品,自用品不参与交换流通,不能体现剥削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9 21:53:20
ltr9877 发表于 2012-12-29 21:18
有空多看看书,资本论之所以叫资本论,就是说的价值。在马故意定义了商品,就是为了区分自用品,自用品不参 ...
你没看懂我说的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9 22:15:06
你看的哪个版本的资本论啊,这么经典的第一句翻成这样!第一句是这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