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做决策要有胆识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胆识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这是因为,做出一项决策很可能牵动一些既有的制度,甚至影响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还有一些人有因循守旧的思想,一时想不通,等等,使得管理者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阻力。决策人这时才恍然大悟:哎呀!原来决策是这么地不容易,这么地不受欢迎,这么地不难受!到了这一步,不仅需要决策人判断什么是正确的决策,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要有胆识,敢于拍板。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懂得良药苦口的道理,有效的决策大多是苦口的。
到了拍板的时候,管理者还在说:“让我们再研究研究”,这只能说明这位管理者缺乏胆识。没有胆识的人可能失败一千次,而有胆识的人则可能只失败一次。在拍板这个关键时刻,有效的管理者应当问:“再行研究是不是能产生新的方案?能产生的方案是不是一定比摆在眼前的方案更好?”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有效的管理就会勇往直前,绝不再行研究。他不会以浪费别人的时间来掩饰自己的懦弱。只有决策是正确的,就没有理由因执行困难,因惹来一些麻烦而退却。(如改革)
总之,一位管理者之所以受聘为管理者,并不是要他做他喜欢做的事,而是要他做他应该做的事,尤其是要他做有效的决策。
德鲁克在“结论”一章中把全书的内容归纳为: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有效;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性必须学会。并指出了有效性的5个步骤:
1、应详细记录时间的耗用。只要持之以恒,当必能激发管理者进一步求取有效性的兴趣。
2、管理者应将眼光放在贡献上。
3、发挥人的长处。
4、认识自己的时间与有效的工作次序是管理者有效性的两根支柱,缺一不可。
5、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凡人来做非凡之事。 德鲁克说:“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以组织作为达成其个人目的的工具。惟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这两种社会需要相辅相成。知识工作者并非只满足于经济报酬,他们还需要机会、需要成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价值。知识工作者惟有在成为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之后,才能获得这些满足。
德鲁克指出,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有效,而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他说,我们现代的组织并不是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是圣贤、大诗人、第一流的学者。这个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凡人来做非凡之事。这正是有效的管理者应该自勉的目标。这项目标并不高,我们只要肯去做,就一定能做到。德鲁克还声明,这本书不是教科书,因为有效性虽然人人可以学,但却无人可以教。有效性不是一门课程,但却是一种自我训练,通过自己不断地实践,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完)
后记
今年12月18日我的恩师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李丽华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4岁。为了纪念她,我特将20多年前(1985年)旁听她的行为科学课程的笔记整理出一部分来(可称之为“杜拉克《有效的管理者》导读”),加上我的一点学习心得体会一并发表于此。尽管过去了20多年,这些内容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也让她老人家在天堂里看到她生前所教正在人间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