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过度分散、企业科研实力较弱:目前,全国种业企业仍有6000多家,超过15万家零售商,70%的种子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育繁推一体化经营企业仅有200家左右,95%以上的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无证经营,抢购、套购套牌等违法行为频发。我国种业企业这种数量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科研能力较弱的特点,严重阻碍了种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和资源的优化配臵,也影响种子企业的良种科研投入与市场推广投入。而科研能力较强的农业科研单位与农业院校,将成果规模化经营,向市场推广的能力又较弱,阻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外资进入,加剧市场竞争:2000年以前,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主要进入中国非主粮种子市场,主要以蔬菜和棉花为主;2000年以后,外进进入中国玉米等粮食种子市场,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市场主要是项目合作,共同研发、注资入股等方式,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如先锋公司与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的合作等。外资企业在玉米等育种方面积累较强的实力,而国内育种企业的科研实力短期无法与外资抗衡,使部分农作物种子受外资垄断的威胁越来越大。
政策主导推进行业变革:为了保证我国主粮供给安全,政府对种业发展日益重视,扶持力度不断增强,2011年,财政对良种补贴达到了220亿元,今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2011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子发展的意见》,明确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其主旨是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实现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加快企业兼并整合。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图1:良种补贴逐年增加

2011年8月份,农业部又颁布了《
农作物种子 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确立未来10年中国种业的发展方向,对
种子 市场准入门槛作出了具体规定,鼓励企业通过横向兼并收购整合来做大做强种业龙头企业,从而加大良种科研投入,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推动龙头企业纵向整合,加速产业内部资本、技术和人力等要素的流动形成集研发、育种、生产、加工、销售、推广等服务于一体的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龙头企业,促进我国种业企业向规模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种业竞争力,保护粮食种植安全。
表1: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修改前后对比

用种量趋于稳定,种子费用逐年上升:我国主粮三大品种——小麦、玉米和水稻,其中小麦主要靠农民自留种,良种育种推进相对缓慢,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处于全球领先,玉米种子竞争相对较为激烈。近几年来,主粮种植的种子费用逐年提高,这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土地、人工等制种成本的大幅上涨;第二,主粮收购的价格的逐年提升。
由于近几年
饲料 消费快速增长,带动玉米消费持续旺盛,价格稳步上涨,
玉米 的播种面积连续数年增加,目前已经超过5亿亩的种植面积,未来两年玉米播种面积仍有望继续增加。但随着单粒播种技术的广泛应用,玉米种植亩均用种量开始下降,这导致全国总玉米用种需求还是放缓并出现下降趋势,预计,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未来几年玉米种植总用种需求有望保持在12亿公斤以内,市场规模约250亿元左右,而全国的制种量达到15亿公斤左右,玉米种子供给过剩、需求稳定并有所下降导致至于玉米种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图2:玉米种子价格持续走高 图3:稻谷种子价格持续走高
图4:全国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加 图5:单粒播种技术使玉米种植亩均用种量持续下降
图6:玉米种植亩均种子费用逐年提高 图7:全国玉米种植总需种量有所回落

从
稻谷 近年种植状况看,种植面积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之一,每年播种面积在4.5亿亩左右,总产量超过2亿吨。
水稻 育种方面,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种,传统意义上的杂交水稻一般是指籼稻,我国水稻育种全球领先,目前种植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约占总种植面积的30%左右,粳稻一般是常规稻。种植用种量方面:亩均用种量近几年保持相对稳定,每亩在2.65-2.70千克之间,全国稻谷种植总需种量大概在12亿公斤左右,市场规模250亿元左右,其中杂交水稻约占3亿公斤,市场规模在140亿元左右。
图8:水稻种植亩均种子费用逐年提高 图9:水稻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4.5 亿亩左右
图10:稻谷种植亩均用种量基本稳定
国家政策主导我国种业加快变革[url=]: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3845.html[/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