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
铜矿自给率不足
2011年,我国铜矿新增探明储量381.5万吨,同比增长4.74%。铜矿产量达119万吨,为历史最高值,与2010年持平。
2005年至今,我国铜选矿产品含
铜量呈现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12年1-10月,我国铜选矿产品含铜量达138万吨,同比增幅26.8%。
我国
铜矿石自给率较低,是铜矿石及精矿的净进口国,对进口铜精矿高度依赖,2012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铜矿石及精矿606.43万吨,同比增长17.64%。铜矿自给率不足成为制约国内铜冶炼企业的主要瓶颈。
图1:我国铜矿年产量及增长率

图2:我国铜选矿产品含铜量及增长率

图3:我国铜矿石及精矿进口数量及增长率

二、精炼铜进口量庞大
当前国内精炼铜供应充足,一方面产量增速快。2012年11月,我国精炼铜产量为53.10万吨,同比增长11.6%;1-11月累计精炼铜产量549.30万吨,同比增长7.9%;另一方面,进口量庞大,2012年10月份精炼铜进口量为29.46万吨,同比增长6.93%;1-10月累计精炼铜进口量为268.19万吨,同比增长49.88%,相当于同期国内精炼铜产量的54%。
图4:我国精炼铜产量及增长率

图5:我国精炼铜进口量及增长率

三、铜材产能继续加大
近年来,我国铜材产量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11年,铜材产量为1086.59万吨,同比增长3.50%;2012年1-10月,累计铜材产量为987.30万吨,同比增长7.74%。我国铜材产量常年保持净进口状态,2012年1-10月,我国铜材进口量为56万吨,同比减少9.5万吨;净进口量为14.64万吨,同比减少37.75%。
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新建铜板带产能约120万吨、管棒型产能45万吨,铜线杆和线产能150万吨,全国铜加工产能将新增315万吨,这些新建项目在2015年前建成,产能释放无疑将加剧市场竞争。
图6:我国铜材进口量统计

四、再生铜比重大幅增长
再生铜原料来自废旧回收,
冶炼能耗极低,仅为原矿的22%,国内铜企业现已加快利用废铜冶炼再生铜,再生铜比重大幅增长。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10年,我国再生精炼铜产量为162万吨,占精炼铜产量总量的35.68%。
图7:国内再生铜占精炼铜比重提高,并高于全球水平

五、电力行业、家电行业支撑铜需求
中国铜消费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空调、交通运输、电子和建筑等。
2012年中国精铜消费增速约为6.4%(2011年增速5.95%),主要受到电力和汽车行业支撑。
2012年电力行业投资额快速回升,1-11月电力电缆产量3846万千米,同比增长34%(2011年同比增长为16%);1-11月空调产量12356.84万台,同比降低9.02%(2011年同比增长28.96%);1-11月汽车产量1871.45万辆,同比增长7.76%(2011年同比增长3.34%);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64772.4亿元,同比增长16.74%(2011年同比增长29.95%)。2013年国家电力投资仍能支撑电力行业用铜需求以当前增速增长,电力行业仍是拉动铜需求的主动力。
家电行业的增长成为带动铜需求增长的另一因素。从长期来看,保障房建设将为家电提供支撑,未来五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据预测,每增加100万套保障房空调行业增长3%,家电行业增长2%。
图8:我国电力电缆产量及增长率

图9:我国空调产量及增长率

图10:我国汽车产量及增长率

图11: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及增长率

六、铜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铜工业产业链如下:铜矿资源企业(如智利国营铜公司)—铜冶炼企业(如江西铜业、云南铜业)—铜加工制造业—铜消费企业(电器电子、机械制造、建筑、交通运输)。
铜资源是铜工业发展的起点,由于资源的稀缺性,铜矿业也是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高的部分;冶炼和加工制造业属于产业链的中游,其利润为加工费用;消费企业包括电器电子、机械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盈利能力和产品有关,差别较大。
图12:铜产业链构成

铜产业链的盈利来源主要有:铜精矿扣除成本的收益;副产品(硫酸、金、银等)收益;粗铜、精铜的加工费用;协议价格与现货价格价差收益;精炼铜加工成铜材的加工费用。
图13:铜产业链盈利模式分析
我国铜行业供需现状分析及未来盈利状况分析: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3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