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世界铜的产量与消费量比较平稳,没有大的起伏。产量略有上升,但幅度不大,消费增长也较缓慢。
全球7月铜供应短缺15.1万吨;1-7月供应短缺9.3万吨,2012年同期为短缺55.2万吨。ICSG称,中国精炼铜表观需求量创纪录高位。数据显示,年初迄今的全球消费量增加1.6%,中国消费量增加2.3%,美国增加4.2%,欧洲增加1.5%。年初迄今的废铜供应攀升11%,智利精炼铜产量减少5.8%,中国产量增加15%。
图表1:ICSG全球精炼铜供需平衡表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称,今年1-9月全球铜市场供应过剩163,000吨,2012年为过剩240,000吨。WBMS公布的数据还显示,1-9月,全球铜消费量为1,559.3万吨,而上年同期的消费量为1,511.5万吨。其中,中国1-9月铜表观消费量增长37.7万吨至698.1万吨,占全球需求总量的44%。1-9月,全球精炼铜产量增长6.2%至1,330万吨,中国增幅尤为显著。2013年9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76.4万吨,消费量为188.2万吨。
图表2:ICSG全球精炼铜月增长图

今年以来全球精炼铜过剩的格局维持,市场寄希望于中国的经济回暖带动的铜需求扩张,然而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尚存隐忧,更难改观全球精铜供过于求的局面。而这一局面将长期抑制铜价的持续走高。
我国是铜资源和铜产品短缺国家,虽然近年来我国铜产量有相当快速的增长,但同期铜的消费量增长更快,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生产增长速度。国内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对铜产品需求量的增大有明显的拉升作用,随着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以及汽车和信息技术产品的普及,今后中国对电线等各类铜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
图表3:中国铜储量分布

图表4:中国铜储量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随着全国铜生产企业冶炼能力的快速提高,全国精铜产量从2004年的217万吨增长至2012年的582.35万吨。
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共生产精炼铜495.56万吨,同比增长12.89%。预计2013年精铜产量达到659.57万吨,同比增长13.26%,消费量达到967.36万吨,同比增长9.43%.我国今年的精铜生产亦创下历史新高,而伴随我国冶炼产能的扩张,预计未来我国精铜产量将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自产铜精矿含铜量居世界第6位,粗铜和电解铜产量居世界第1位,铜加工材产量居第1位。作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我国铜消费量占全球铜消费量的1/3,但我国铜工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呈倒三角结构。受铜矿资源匮乏、矿石品位低的影响,我国铜资源自给率仅为20%左右,铜精矿大量依赖进口,原料供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铜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我国精炼铜产量、消费量从2010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国内的铜产量尚不足以满足日益增加的铜消费量,大约三分之一的铜来自于进口,说明我国对铜的进口依赖还是比较大的。总体上,我国铜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2010年超额供应65.6万吨,2011年超额供应53.4万吨,2012年超额供应106.5万吨。部分企业的减产和停产可能会刺激铜进口,但是中长期对铜价影响有限.
图表5:中国精炼铜消费量将持续增长

图表6:精炼铜进出口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