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股价,还是公司整体估值,不仅反映过去业绩,更重要体现未来的预期。比如说,现在Google的P/E(价格/每股收益)是微软的2倍多,表明市场预期Google在未来仍有高速增长”-- --看来这位哥们大概是信奉有效市场理论的,两个月前黑石30多块,现在跌到了20多,不知道反应在黑石的基本面,是黑石哪里今不如昔的了?
“我虽不认为PE像当年的互联网热潮那样,充满泡沫,但通过对一些基本面的分析,我也相信PE很难再高歌猛进好几年。基于此,我认为,中国在黑石里的30亿美元投资,未必能讨得好去”-- -- 一到关键的地方,文字就换上了“相信”、“很难”、“未必”一类或主观或模陵两可的用语,反过来说,这不过是你作者的主观判断,有什么说服力可言?
“从公司金融学角度看,企业选择IPO或者增发新股,还有两个原因。其一,公司对未来前景判断不佳。一般而言,股权的融资成本要比债权高得多,一个企业如果对前景充分看好,应该多使用债权,比如银行贷款或发行企业债。如果对前景看空,它才会多使用股权,如发行股票,以提高安全性。其二,这家企业认为目前资本市场对自己的价值高估,也会选择IPO或发行新股。”-- --从这段文字看的出作者还算是学了点公司金融的,可问题是既然公司发行新股就意味着公司股票高估,为什么IPO却在各个国家盛行了这么多年?各国投资者都做了这么多年傻子?显然并非如此,公司内部人能根据内部信息定出一个价格(不论高还是低),外部投资者也能根据自己掌握的公开的外部信息给出一个价格,很显然内部人只能尽量把信息透明化或者把价格定的足够低,投资者才会认购,从长远看,任何一笔交易在交易发生时看,都是双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