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15 9
2007-08-06

黑石在平静地沉没,而我们束手无策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3&id=1771993

在黑石(Blackstone)上市之前,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不是一次成功的IPO,它将在牛市结束之后跌破发行价,并给股东带来很大的打击。事实上,由于新税法和全球信贷逐渐紧缩的影响,对黑石看好的人不是很多,中国外汇投资公司是一个例外。
  
  现在,黑石上市已经一个多月了,没有人想到它居然这么迅速地沉没了。即使最不看好黑石的投资家,也不会想到黑石在上市后的第三个交易日就跌破了发行价,并且在上市一个月之后已经跌到了24.30美元一股,比31美元的发行价低了22%。作为一家总市值200多亿美元的大盘股,在IPO之后如此迅速地下跌是比较罕见的。当然,最近一个星期美国股市普遍下跌是事实,不过黑石早在道琼斯工业指数大跌之前就跌破了发行价。
  
  中国政府以30 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黑石9.5%的股份,而现在这些股份只值25亿美元。最糟糕的事情还没有到来。虽然美国经济总体仍然比较强劲,但只要利率稍微提升,信贷稍有紧缩,就会对黑石这样的私人股权公司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黑石所适应的税率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如果美国国会真的把税率提高一倍(这至少要等到几个月之后),黑石的股价恐怕至少又要下跌20%。
  
  事实上,华尔街对黑石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深思。自从黑石上市以来,没有一家投资银行对其进行专门分析;没有买入或卖出的评级,没有目标价位,也没有投资者教育。黑石上市的主承销商是摩根士丹利,但摩根士丹利至今也没有与黑石有关的详细研究报告。机构投资者也没有对黑石发表什么言论,除了几家对冲基金宣布自己要“卖空黑石”之外。华尔街经常过度乐观,所以他们的言论不能完全采信;可是如果华尔街的卖方和买方都一致不看好某个公司,这个公司可能真的有点问题。
  
  自从7月上旬以来,黑石一直处于“平静”的状态之中,在没有重大消息面世的情况下慢慢沉没。税法的审议还没有新进展,对希尔顿酒店的收购已经谈妥,仅仅是宏观信贷环境可能出现变化,已经足以使投资者抛弃黑石。市场上还有一个黑石的难兄难弟,那就是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 全世界第一家上市的大型对冲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替代投资”行业的上市先驱者,两个公司现在都远远跌破了发行价。原因很简单,美国次级抵押证券市场继续下滑,各大银行在紧缩信贷,流动性正在被慢慢挤出。这对于一般的投行或基金来说,只是小的考验,可对于私人股权公司或对冲基金来说,麻烦可就大了。
  
  除了宏观经济的不尽人意,黑石高管的贪婪举动也损害了股东的利益。黑石的管理层拿着非常丰厚的薪水,即使在私人股权这个高薪的行业里,也显得太高了。仅仅支付董事会成员的税收,黑石每年就要损失4亿美元。另一家可能上市的私人股权公司——KKR的合伙人甚至暗示,如果有人愿意出一笔钱收购黑石,解雇贪婪的管理层,然后雇用更精干的管理者,那么黑石的盈利情况会好很多。《华尔街日报》甚至猜测,KKR已经打算收购黑石,并且用自己的管理者来管理这个贪婪的庞然大物了。
  
  无论黑石的命运如何,作为唯一的战略投资者,我们都是束手无策的。黑石的未来首先取决于董事会,它们掌握着黑石大约 70%的股份,决定着一切大政方针;其次取决于华尔街各大投资银行,它们向黑石提供了大量银团贷款和过桥贷款,确保黑石收购上市公司的成功,所以黑石必须尊重这些债主的意图;再次取决于机构投资者,即在黑石经营的私人股权基金(不是黑石自己)当中拥有大量份额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和亿万富翁们,他们是黑石真正的衣食父母。最后,作为黑石没有投票权的股东,而且在四年之内不能抛售,我们中国人既没有用手投票的权力,也没有用脚投票的权力。
  
  我们持有黑石股份的唯一作用,可能就是为美国国会提供炮弹,促使其提高黑石面临的税率。此外,黑石还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关系,达到其占领中国私人股权市场的目的。至于我们究竟从中获得了什么,是很值得怀疑的。
  
  世界上最令人难过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在失败的时候仍然束手无策,完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或许情况没有那么糟糕,或许中国可以通过政治影响力促使黑石董事会对股东更加负责,或许黑石可以成为中美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筹码。这些都有可能。只是现在,面对黑石缓慢而平静的沉没,我们似乎想不出太好的方法。5 亿美元的学费是非常昂贵的,而且几天之内还可能缴纳更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6 16:35:00
中国投资黑石,赔还是赚?




南方周末   2007-07-19 15:37:24



  □庞瑞锋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持有的黑石股权,需要锁定四年才能出售,依据目前的波动来判断投资的盈亏意义不大,但考虑到一些中长期因素,还是可以稍作预判  
  
  前一段黑石刚上市时,股价上涨。国内就有人称赞说,中国政府这次拿出30亿美元,交给私募基金老大黑石,这一单做得不错。最近,黑石股价跌到上市价以下,又有人在拨拉算盘,计算中国政府赔了多少钱。
  如此算来算去,其实意义不大。因为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和黑石签有协议,所持股份没有投票权,且锁定四年。
  且不论一锁四年是否过长,反正在此期间,黑石股价无论如火箭上升,还是像飞流直下,中国政府既无发言权,也不能卖出股票。这似乎是说,四年锁定没解除,就无法对这笔投资盈亏进行判断。
  其实也不完全这样。看盈亏,最直接的是看股价的变动。从更本质上说,股价反映的是公司整体价值。虽然我们很难预测四年后黑石的股价,但要评论中国政府对黑石的投入,却可以先从黑石是否价值高估入手。
  无论是股价,还是公司整体估值,不仅反映过去业绩,更重要体现未来的预期。比如说,现在Google的P/E(价格/每股收益)是微软的2倍多,表明市场预期Google在未来仍有高速增长。
  从黑石的招股书中,2006年,它的净利润是22.6亿美元,各项营业费用不过5.5亿美元。另一家大私募基金KKR瞅着黑石眼热,最近也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它的招股书透露,2006年的净利润是11亿美元,各种营业费用2.6亿美元。
  这种净利润数倍于营业费用的利润率,大概只比抢银行式的无本生意差一点。比如说,像微软这种赢利能力超强的高科技公司,净利润不过是营业费用的40%左右。
  黑石或KKR的高明之处,就是在公司业绩处于巅峰之时,向公众出售股份。既然一个公司的估值是以未来的预期为基础,现在的核心问题是,黑石基金,或整个PE行业的这种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这种增长能否持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政府在黑石投资里的成败。
  有人说,现在PE(私募基金的英文简称)的红火程度,如同当年的网络热。从商学院毕业生择业取向看,此话大体不差。2000年前后,MBA学生就业首选是去互联网公司,现在变成了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
  我虽不认为PE像当年的互联网热潮那样,充满泡沫,但通过对一些基本面的分析,我也相信PE很难再高歌猛进好几年。基于此,我认为,中国在黑石里的30亿美元投资,未必能讨得好去。
  首先,最近数年、尤其是自2006年开始的PE好日子,主要靠廉价的债权融资支持。无论是黑石、KKR、凯雷、贝恩资本、TPG(在亚洲它以新桥资本出现)、阿波罗等著名PE,还是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投行的PE部门,在操作杠杆收购大单时,手法几乎如出一辙。
  这其中关键环节是,先有银行给这些PE提供过桥贷款,PE们将这些公司下市后,再发行企业债券,以偿还银行贷款。然而,最近华尔街上风向有点变了,低成本的债权融资变得困难起来。这对大量使用债权工具的PE来说,并不是好事。
  其次,黑石、KKR等无不是资本市场上的大玩家。他们愿意从合伙制企业到公募上市,说明他们可能判断,目前资本市场对PE整体估价过高。
  一般而言,企业进行IPO(首次公开发售),有很多目标,比如提高公司知名度、解决管理层薪酬机制、方便未来的兼并收购等。无论是黑石,还是KKR,在华尔街上享名已久,干的又是杠杆收购的营生,这些目标都对它们没有吸引力。
  从公司金融学角度看,企业选择IPO或者增发新股,还有两个原因。其一,公司对未来前景判断不佳。一般而言,股权的融资成本要比债权高得多,一个企业如果对前景充分看好,应该多使用债权,比如银行贷款或发行企业债。如果对前景看空,它才会多使用股权,如发行股票,以提高安全性。其二,这家企业认为目前资本市场对自己的价值高估,也会选择IPO或发行新股。
  但事实上,除黑石和KKR外,最近连美国一家对冲基金Och-Ziff都在打算上市。这其中最大的动力,应该是出于价值被高估的考虑。否则,按照常理,以它们和资本市场的紧密关系,何至于跑到公众市场上出售股份?
  所以,黑石叫卖股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接单,这一步的跨出,对于探索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投资,意义相当深远,但是,从投资回报率看,这笔30亿美元的投资未必就值得欣然叫好。
  这笔30亿美元如果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目前5年期美国国债的利率是5%,这应该是这笔股权投资的收益底线。
  当然,这也是最低标准。一般而言,投资回报率与安全性成反比,股权投资要高于债权投资。美国国债安全性极高,5%左右回报率自可以接受。但是,投到黑石里的30亿美元,风险却是远高于美国国债,这种股权投资的年回报率应达到多少才算合理?这既需要运用金融模型计算,也需要主观评估。不过,这一数字应该在10%以上,才能算是差强人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6 20:52:00
任何时候学费都是要交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7 10:57: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01:46:00

在我们政府眼里,这点钱不算亏,不就是5亿美元,去年到今年,外国财团光银行股票就赚1万多亿人民币啊,至今没有看到那个共产党官员流泪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10:43:00

对于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是必经之路,在起步的阶段,交点学费也很正常。如果全球的收购兼并浪潮能够再持续几年,这些投资应该可以取得比较好的回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