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
——学习《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启示(6)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劳动同作为资本的劳动客观条件的关系。由于这种生产关系,产生了资本即“资本是什么,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变成为商品以便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由于劳动的客观条件作为资本,便产生了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的资产阶级。由于资产阶级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就产生了世界资本主义。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便产生了掠夺世界资源的连续不断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世界各国间的冲突,和世界局部的、世界性的战争!因此,当前全世界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矛盾、战争,大大小小的各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全世界的劳动客观条件作为资本和全世界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对立的生产关系造成的!这种生产关系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变成了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全世界的生产力必将很快地突破全世界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换句话说,世界革命必将很快地发生!当这种革命在一个国家发生的时候,那么因为世界各国的生产关系产生的生存条件是一样的,所以,全世界的革命就会连续不断地发生!这就是恩格斯早已指出的革命道路!
要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要认识这种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这个前提是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关系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一,劳动者把土地当作生产的自然条件的那种关系的解体,即他把这种条件看作是自身的无机存在,看作是自己力量的实验场和自己意志所支配的领域的那种关系的解体。
第二,劳动者是工具所有者的那种关系的解体。
第三,劳动者在生产开始以前都具有了作为生产者来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的那种关系的解体。
第四,劳动者本身、活的劳动能力的体现者本身,还直接属于生产的客观条件的那种关系的解体。
以上生产关系解体的结果首先发生在中世纪的西欧!而没有发生在东方亚细亚所有制!在中国也没有发生!这个结果是,一方面,资本家找到了,劳动者作为自由工人,作为失去客观条件的、纯粹主观的劳动能力,来同作为他人的财产,作为自为存在的价值,作为资本的客观生产条件相对立的这种情况,就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另一方面,自由的工人也找到了与自己相对立的资本!首先资本包括非土地的财产。在最原始的形式中,劳动者把土地当做自己的财产,意味着在土地中找到原料、工具以及不是由劳动所创造而是由土地本身所提供的生活资料。既然这种关系已经再生产出来,那么派生的工具亦即由劳动本身所创造的土地果实,也就成了非土地的财产。这种历史状态作为较完全的财产关系,也就在工人同作为资本的劳动客观条件的关系中被否定了。其次,资本包括劳动工具。因为工具本身已经是劳动的产物,也就是说,构成财产的要素已经是由劳动生产的要素。显然,凡是在工具的所有表现为把劳动的生产条件看做财产的地方,工具在实际的劳动中仅仅表现为个人劳动的手段;那种使他实际上占有工具并把工具作为劳动资料来使用的技艺,表现为劳动者的特殊技能,这种特殊技能使他成为工具所有者。这种历史状态也就在工人同作为资本的劳动客观条件的关系中被否定了。最后,资本否定了奴隶制和农奴制的生产关系。在这些生产关系中,劳动者只是生活资料的所有者,生活资料表现为劳动主体的自然条件,而无论是土地,还是工具,甚至劳动本身,都不归自己所有。这种奴隶制和农奴制生产关系,在工人同作为资本的劳动客观条件的关系中被否定了。正是因资本主义以前存在的这些生产关系在工人同作为资本的劳动客观条件的关系历史地自然地被否定了的前提下,自由工人便找到了与自己相对立的资本!
以上就是资本主义在西欧产生的工人同作为资本的劳动客观条件的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
劳动者2013年1月23日
劳动客观条件与劳动本身的分离的历史过程
——学习《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启示(7)
劳动客观条件与劳动本身的分离过程,是自然的、历史的分离过程。
一方面,前提是这样一些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使一个民族等等的大批个人,处于一种即使最初不是真正的自由工人的地位,但如论如何是可能的自由工人的地位,他们唯一的财产是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把劳动能力与现有价值交换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所有客观的生产条件作为他人财产,作为这些个人的非财产,和这些个人相对立,但同时这些客观条件作为价值是可以交换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活劳动占有。这种历史上的解体过程,既是把劳动者束缚于土地和土地的主人而实际又以劳动者对生活资料的所有为前提的农奴制关系的解体,因而这实质上是劳动者与土地相分离的过程;也是使劳动者成为自耕农、成为自由劳动的小土地所有者、成为自由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解体;也是以劳动者对劳动工具的所有为前提的并且把作为一定手工业机能的劳动本身当做财产的那种行会关系的解体。在所有这些解体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发生解体的生产关系中占优势的是使用价值,是以直接使用为目的的生产。这里顺便提一下,交换价值及其生产,是以另一种形式占优势为前提的。
使一个民族等等的大批个人变为可能的自由雇佣工人这一解体过程,在另一方面所要求的,不是这些个人以前的收入来源和部分财产的消失,相反地,只是它们的使用有所不同,它们的存在方式改变了,它门作为自由基金转入他人手里。或者部分地仍然保留在本人手里。但同样明显的是,使大批个人脱离他们先前的(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对劳动的客观条件的肯定关系,把这些关系加以否定,从而把这些个人变为自由工人,这一过程又可能是这些劳动的客观条件(土地、原料、生活资料、劳动工具、货币或这一切的总和)从它们同这些个人先前的联系中游离出来。这些劳动的客观条件现在仍然存在,但却以另一种形式,作为自由基金而存在,在这种形式上一切原有的政治的以及其他的关系都已经消失。这些劳动的客观条件已经只是以价值的形式,以坚持独立的价值形式,与那些已同这些条件分离的、丧失了财产的个人相对立。
正是这种使大众作为自由工人来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相对立的过程,也使这些条件作为资本同自由工人对立起来。历史的过程是使在此以前联系着的因素互相分离;因此,这个过程的结果,并不是这些因素中有一个消失,而是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跟另一个因素处在否定的关系中:一方面是自由工人,另一方面是资本。客观条件与这些变为自由工人的阶级相分离,必定同样会在相反的一极表现为这些条件本身的独立化,并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从而不断地再生产独立化的条件!这就是资本生产资本的起源!
如果不把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看做已经成为决定性的、支配整个生产的关系,而是看做正在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那么,自然会得出为经济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简单结论:作为资本而出现的一方,必定在自己手里有原料、劳动工具以及使工人在生产期间即生产完成以前能够维持生活的生活资料。而且仿佛是这样:在资本家那里,必定已经产生这样一种积累(不是由雇佣劳动产生的积累)它使资本家能够驱使工人劳动,维持他们的活动能力,把他们作为活的劳动能力维持下去。然后,这种不依赖于劳动的、不是由劳动完成的资本的行为。就从资本的起源史中被搬到现代来,变成资本的现实性和它的作用、它的自我形成的一个要素。最后,就由此得出资本对他人劳动的果实有永恒权利的结论,或者不如说,从简单而“公正的”等价物交换的规律中引申出资本的盈利形式。
劳动者2013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