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35 11
2013-01-28
经济学学术期刊应当改进文风http://www.sinoss.net/2013/0126/44744.html
作者:方福前来源: 《光明日报》(2013年01月25日11版)

当前我国经济学界存在文风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其具体表现有:
  
  其一,重“引进”,轻实际。
  
  近代中国经济的不发达造成中国经济学的不发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践的需要和理论发展的需要,西方经济学被大量引进中国,目前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经济问题所用的理论和方法大多是从西方进口的。引进理论如同引进技术设备一样,可以加快我们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引进技术设备也好,引进理论也好,要适合中国的需要,要符合中国的实际。特别是,西方经济学是一种思想体系,它不是一种机器设备。引进西方经济学应当有一个鉴别、消化、吸收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但是一些研究者却简单套用西方经济学某些理论,而全然不顾其他。比如,有许多经济学文章都是套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和弹性价格假设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把新古典的理想世界当成中国经济的现实世界。
  
  其二,重形式,轻内容。
  
  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文章都严格遵循新古典范式:问题提出、文献综述、做出假设、数据来源与处理、模型与方法、计量、发现和结论、政策含义,这八个部分一个都不能少(因此有人称之为“新八股”)。不可否认,学术研究遵循某种范式有助于构建共同的学术平台和统一的话语体系,便于研究者在同一个“屋檐”下探讨问题。但是现在的一些研究者重视的主要是文章的形式化,而轻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一些经济学文章从形式上看完整优美,但是细看其内容则空乏无味,读后难有收获。这样的经济学文章如同给木偶穿了一套漂亮的外衣,外表好看,内容不中看。
  
  其三,重技术,轻思想。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数学和计量技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深,以至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学成了数学家们的学问”,“经济学成了纯数学的一个分支”。目前我国经济研究中过度数学化、过度计量化的倾向与西方经济学界相比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数学模型和计量技术作为经济分析的工具,如果运用得当,运用得好,会提高经济研究的精确性和规范性,有助于提升经济学的科学性。但是,经济研究所用的任何工具和方法,都是为发现思想、解释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服务的。简单地说,对于经济研究来说,工具和技术是“仆人”,思想和观点是“主人”,前者为后者服务,而不能反仆为主。
  
  现在的一些经济学文章玩的就是计量技术和数学统计方法,而不注重其思想性和创新性,表现有三:
  
  第一,有些文章使用的是许多人都看不懂的数学计量方法,但得出的却是许多人都知道的结论。例如,有文章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指标评价体系,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高能耗的产业有较大影响,对诸如纺织服装这类的低能耗产业影响不大。
  
  第二,有些文章通过计量分析得出的是一些相关关系,但是文章给出的结论似乎是因果关系。例如,有一篇文章通过计量分析发现烟酒价格上涨与官员腐败有相关性,但作者的结论似乎是官员腐败导致了烟酒价格上涨。在西方经济学界也有类似的“研究”:婚礼上新娘着装的颜色与离婚率高低的关系。
  
  第三,有些文章通过复杂的计量得出一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结论。例如,有一篇文章运用大量数据和复杂的计量后“发现”:对于中国城镇居民来说,有住房就有幸福感,没有住房就没有幸福感。
  
  改进文风,需要经济学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其中,经济学期刊义不容辞,负有重要职责。学术期刊既是学术成果展示的窗口,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还是学术新人培养的摇篮。学术期刊选用什么样的文章,客观上引导着文风的走向,因此,经济学期刊应当在经济学文风建设方面发挥风向标和引领者作用。
  
  经济学研究应当是站在前人积累起来的理论高度的基础上,扎根实践、面向现实的研究,其研究课题的选择应当是“问题导向”,而不是“书本导向”,也不是“(计量)技术导向”。中国经济目前既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增长极,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和跨越式发展的试验田,其中有许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值得探究。经济学期刊应优先选用那些从实际问题中提炼选题,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论证问题,能够较好地从某个视角回答问题的文章,尤其要注重选用那些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思路的文章。
  
  (作者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主编。本文为作者在全国社科规划办和光明日报理论部联合召开的“学术期刊引导学风文风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摘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28 10:21:18
完全不赞同。我觉得,不管什么问题,关键还是要能把问题说清楚。住房和幸福感我觉得是有价值的研究,这个结果并不是那么确定的,因为有一个很有名的伊斯特林悖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8 10:23:0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8 10:45:54
QYZ2012 发表于 2013-1-28 10:23
经济学研究有一套自己的评价标准,政策实用性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是否new,是否interesting。我赞成经济学界应该有一些看重政策实用性的期刊,但我也认为还是要有一些其他的期刊的。期刊多一点,就好像电影分级,大家都开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8 11:12:03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的主编说的话,感觉与其主编的期刊相差甚远,该刊办刊宗旨为二流,与人民大学经济学综合实力第一不相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8 11:28:47
这个叫上纲上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