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6584 5
2007-08-07

关于这一定律似乎不同的书的表述并不一致。

多恩布什、布兰查德等都是表述为失业率与产出增长率的关系:△u=-0.5(y-2.25) ,公式中的△u表示失业率的变化,y表示经济增长率。

但是按萨克斯或萨缪尔森的说法却是失业率与产出水平的关系,个人总结成的公式表述为:

(potential GDP-actual GDP)/potential GDP= 2*(u-u0),其中u是实际失业率,u0是自然失业率

由于我认为一者也推不出另一者,那么到底孰是孰非?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19:15:4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9 22:06:00
此定律本身不是严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1 21:45:00

在中国完全“失效”,说明它是有条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5 12:16:00

奥肯定律在不同的教材中表述方式不一样,令很多初学者产生了困惑,现全面解释如下:


1、公式中涉及的系数应该是2还是3?
这个问题论坛中已有人很好地回答过,在这里一并记上。解答如下: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顺便说一下,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


2、奥肯定律中的GDP应该采用水平值还是增长率?
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2)实际GDP增长率 -潜在GDP增长率= -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


这个问题没人回答过,网上查了一下,其他地方也没人回答过。
解答如下:GDP用水平值的公式(1)是最准确的,但缺陷是需要估计潜在GDP和自然失业率,应用起来较麻烦。
GDP用增长率的公式(2)是根据公式(1)用数学推导出来的,但没有公式(1)准确(原因在下面的推导过程中说明)。这个公式受欢迎是因为只要再加一个假设,即潜在GDP的增长率是稳定不变的,应用起来就很方便。例如,只要知道实际GDP的增长率,就可以推算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从公式(1)推导公式(2)的方法:
首先分别写出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公式(1):
(潜在GDP1-实际GDP1)/潜在GDP1=2*(实际失业率1-自然失业率1)
(潜在GDP2-实际GDP2)/潜在GDP2=2*(实际失业率2-自然失业率2)
上述公式中增加的数字代表年份。假设两年的自然失业率相同,然后用第一年的公式减第二年的公式,得到:
(潜在GDP1*实际GDP的增加量-实际GDP1*潜在GDP的增加量)/(潜在GDP1*潜在GDP2)=-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然后,(这一步很关键),在上式的左边乘以(潜在GDP2/实际GDP1),(注:这个系数约等于1),得到:
实际GDP的增长率 - 潜在GDP的增长率 =-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证明完毕。
可见,公式(2)是对公式(1)的一种近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5 15:27:00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这个经验的实证关系,一般是在技术水平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得来的,当技术水平迅速变化时,比如中国的例子,这个经验关系是不正确的。

第二,大部分经济学变量,一个比较保险的关系是:

(1)实际GDP增长率 -潜在GDP增长率= -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这个关系成立的概率多一些,因为两边都是同单位的微分量,即左边右边是线性增长的单位。

而关系:

(2)(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成立的条件较为苛刻,因为左边以指数增长为变化的单位,而右边则是基于线性变化为单位。

第三,当潜在GDP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时,(1)和(2)的拟合差不多都成立;不仅如此,你在(1)或者(2)中的失业率改变量下面随便除以一个变化缓慢的变量,都能得到很好的拟合。因此,经验关系并不能说明经济问题本身;

第四,我见过一些书中,干脆就说GD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差分成反比,所谓的潜在GDP和自然失业率都换成上一期的值,我用美国的数据按照那本书(具体哪本书给忘了)说的做个一个拟合,符合得非常好,R^2 达到0.7多。可见,这类玩法怎么玩都行。只不过每一个的条件有所差异罢了,但单凭计量方法是无法确定这种差异的。

   不知道我这么理解对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5 20:43:00

这里的高手还蛮多的啊。

谁说说中国是否存在奥肯定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