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970 13
2013-01-31

通胀的非普遍性原理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认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并且将通胀定义为物价的普遍持续上涨。认为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也就是通胀原理)是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

      我提出一个新的原理:通胀的非普遍性原理。

      具体解释一下。首先,货币超发往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持续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个含义是超发不是一次性的,是一次接一次的进行货币的超量发行。第二个含义是在时间上,超发的过程持续短则两年,长则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正是因为这一持续的过程,使人们有时间得以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趋利避害。当人们意识到货币开始进入贬值通道时,也就是持续通货膨胀将要来临时,他会开始钟意于一些可以抵消通货膨胀的投资渠道。刚开始,投资既会涌向实体经济,像企业;也会涌向虚拟经济,像股市、楼市、古董市场。但是随着通胀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实际利润越来越薄,虚拟经济的利润越来越丰厚,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虚拟经济越来越繁荣,实体经济越来越没落。从货币角度来看,就是投机领域货币过剩,生产领域货币不足。社会随即进入通货膨胀与生产停滞并存的状况。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货币供需总量平衡的情况下,如果出现通胀预期,则支撑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天平会发生摇摆,流向虚拟经济的货币量会增多,实体经济的货币量会减少,一开始可能是轻微的,到后来越来越严重,直到不可收拾。货币总量仍然是平衡的,但是虚拟经济领域出现了通胀,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通缩。这就是我所说的通胀的非普遍性原理。

即使在货币总量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下,通胀的非普遍性同样也是可能发生的。我们见到的通胀,应该说基本上都是非普遍性通胀。

      对于当前国内的情况,有人说货币超发了,有人说货币没有超发;有人说通胀了,有人说通缩了。其实我们面临的恰恰是非普遍性通胀。

      另外,从通胀的表现,也就是价格的涨跌来看,非普遍性通胀发生时,投资性产品因为竞相追求会出现价格暴涨,生产性产品因为竞相离场而价格下降。像房产,已经脱离了居住属性,表现为投资属性,所以价格才这么高;其他商品也一样,虽然没有脱离供需关系,但商品的属性已经发生了变化。理解了这些,经济现象我们才能看得更透。

      明白了以上基本原理,我们也就找到了破解非普遍性通胀的办法:改变资金的流向。而不是单纯的对货币总量进行调整。对货币总量的调整不但不及要害,而且还可能带来更大危害。

(文/转型阵痛 2013131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31 09:24:10
老大 通胀的非普遍性原理定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31 09:38:22
是站在预期膨胀的角度上讲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31 09:47:59
滞涨原来是这样产生的,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31 10:02:23
咒语 发表于 2013-1-31 09:24
老大 通胀的非普遍性原理定义呢?
原理是一个原理,不是概念,怎么会有定义呢?
如果用一句话表述倒是应该考虑。我好好想想,难度有点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31 10:07:38
Sora、小空 发表于 2013-1-31 09:38
是站在预期膨胀的角度上讲吗?
是的,通胀预期在里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货币供需总量平衡的情况下,如果出现通胀预期,则支撑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天平会摇摆,流向虚拟经济的货币量会越来越多,实体经济的货币量会越来越少,一开始可能是轻微的,到后来越来越严重,直到不可收拾。货币总量仍然是平衡的,但是虚拟经济领域出现了通胀、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通缩。这就是我所说的通胀的非普遍性原理。
即使在货币总量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下,通胀的非均衡性同样也是可能发生的。我们见到的通胀,应该说基本上都是非均衡性通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