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3628 52
2007-08-08
[讨论][原创]十五大、十六大对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略谈 (新手试发帖) [讨论][原创]十五大、十六大对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略谈 (新手试发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一直认为是前进道路上和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必须“扎扎实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六大在第一次把“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确立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是参与收益分配的主体和将“贡献”作为第参与分配、获得收益的依据。


果说十五大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现了收益分配在理论上的飞跃,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十六大把“劳动、资本、技术和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确立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则无疑是对十五大的配理论上飞跃的继承和进一步深化,为“劳动”的解放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1.
十五大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现了收益分配在理论上的飞跃,为“劳动”参与收益分配构建了基础,十六大在这个基础上为“劳
动”的解放树起了新的里程碑。我们本应该早一点获得这样的认识,遗憾的是,这些年来,这个“飞跃”和“里程碑”有些太不起眼了,至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仍被有意无意误解、曲解。

2.十六大确立的原则,是符合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思想的原则,是符合广大劳动者盼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辛勤的
劳动能够致富的心愿的原则,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相适应的原则,是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分
配制度必须坚持的原则。

3.这是社会分配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对由资本(生产资料)独占全部收益分配史的否定。劳动,将告别不参与收益分配的历史,劳动,将逐步从经济上获得解放,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将作为主体登上收益分配的历史舞台。

4.实施这个原则,让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参与收益分配,将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真正成为“富民”劳动,成为逐步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劳动。

5.
实施这个原则,将使广大劳动从更多、更具体、更直接、更具实惠的切身感受和体会中,体验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与非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不同,有利于实现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的大政方针,有利于落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不断
拉大、消除两极分化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6.虽然在十六大确立的原则中没有出现“收益”这两个字(多少有些遗憾),但与十五大所说的“收
益分配”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原则所说的分配的对象、客体依然是“收益”。正如不能把劳动者获得了工资性收入解释为劳动者享受到了按劳分配的权利一样,决不
应该因为十六大确立的分配原则中没有“收益”这两个二字,就将这一重大原则有意无意地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曲解为非收益分配或者劳动不参与收益分
配的原则。

7.个人认为,从劳动的解放、从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角度,重新加深对十五大提出的“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和十六大关于“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的原则的理解和认识,很容易发现其理论上的飞跃和新的里程碑的意义。

8.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必须靠自己的制度创新来避免发展过程中两极分化的老路,必须靠自己的制度创新来逐步消灭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必须靠自己的制度创新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


的十七大应该进一步重视这项理论成果,旗帜鲜明地坚持“劳动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原则,推进“劳动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创新。只有这
样,才能使重大的理论成果不会被“束之高阁”,不会被逐渐淡化,不至于被曲解了的“非收益分配论”或“劳动不参与收益分配论”所淹没、取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8 20:28:43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2 0:21: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20 21:12:00
[转贴]--与人大经济论坛网友分享

给光明网友对“十五大、十六大对分配理论的重突破”回复的回复录(1)

谢谢***先生的赐教!

我们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资本还有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承认私有资本的私有权、收益权,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要求,也的确是“向历史唯物主义靠拢”。

自 阶级社会以来,从来都是生产资料(资本)独占全部收益。我理解,这就是剥削。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消灭剥削。我们现在还不能彻底消灭剥削,但既然已经是社会 主义了,就不应该无所作为。我们可以从改变资本独占全部收益起步,从让劳动参与收益分配、分享部分收益起步,长期坚持下去,走渐进式的道路,就可以实现逐 步消灭剥削。

我认为您说得对,“劳动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这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样存在。”已有的劳动只获得“必要劳动”—— 工资(薪金),和未来的“按劳分配”,都是劳动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个人认为,不好把“劳动参与收益分配”中的“收益”与“国民收入”、“GDP”等概念 等同起来或混淆在一起。“收益”,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总收入—总支出(成本支出+社会必要扣除)= 收益。我的这种理解可能与您所说的“净收入(利润)”很接近。

我认为,“劳动参与收益分配”是与“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并存的,是由劳动和 资本“共享收益”。“劳动参与收益分配”只是对资本独占全部收益的变革。无论企业的所有权(或者说产权)属于谁,无论它是公有还是私有,都可以实行收益分 配“共享制”,实行收益分配“共享制”,并不必然意味着职工对企业拥有所有权。

欢迎网友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2 0:14: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0 21:16:00

[转贴]--与人大经济论坛网友分享

      给光明网友的回复录(2)


一位光明网友在给我的”——十五大、十六大对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略谈“的回复中提到:”任何分配方式的变革都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反映,分配方式从来就不是事物的本质。“

我 在给这位网友的回复众说:…… 我赞同您的“任何分配方式的变革都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反映,分配方式从来就不是事物的本质”的观点。我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就是生产方式的重大变 革。社会主义能够而且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来变革旧的分配方式——由资本独占全部收益的分配方式,通过多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变革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我 之所以赞同这位网友”任何分配方式的变革都是生产方式变革的反映,分配方式从来就不是事物的本质。“的观点,是因为我认为,由资本独占全部收益的分配方式 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资本)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由资本独占全部收益的分配方式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资本)私有制的生产方式的反映。因此,社 会主义应该变革由资本独占全部收益的分配方式,创建反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分配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0 21:23:00
[转贴][分享给光明网友的回复录 (3)

谢谢****网友的参与、回复!

赞同您的“不能模糊社会制度最根本的 问题”的观点!


什么是社会主义?我认为,小平的“本质论”讲的就是最根本的问题,讲到了关键处、点子上,是典型的“中国化”、“中国话",是通俗易懂的“百姓化”、“大众话”

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老爷子的话,既通俗,又直截了当,是所有老 百姓都能读懂的大众话,是普及社会主义常识,最便于大家理解,再通俗不过的群众语言。社会主义事业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的事业,社会主义理论应该是广大劳 动者都能理解的理论,老爷子的语言风格应该让那些故作高深的理论家们汗颜。是那些故作高深的理论家们在兜售名目繁多的“社会主义”,是他们绕来绕去把大家搞糊涂了,是他们在欺骗大家把大家往沟里带。

如果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手段,是基础,那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逐步实现”的目标、目的。

如果认为小平同志的说法没错,如果不是误解或者有意曲解老爷子的论断,那么,社会主义所面对和要回答的就是两大基本课题:

1,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的课题。

2,怎样逐步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分配的课题。

关于第一个课题,应该说,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

将近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综合国力已经明显增强。这说明我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答案——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经济手段)相结合——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还必须不断完善)。

关于第二个课题,应该说,还是处于探索之中。

近些年来,收入差距被拉大并呈不断扩大化的趋势说明,社会主义既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也 存在着两极分化的可能。因此,“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我们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解除他们的这个忧虑,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们变成资本主义的人”(小平语)。是必须回答和解决的课题。

十五大、十六大提出、确立的“劳动参与收益分配”的思想、原则,从理论上对第二个课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是对自阶级社会以来,由生产资料(资本)独占全部收益的否定。而解决这个课题,则需要通过制度创新,通过“劳动参与收益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逐步解决。

问题是有人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由生产资料(资本)独占全部收益的分配方式,有意无意地误解、曲解“劳动参与收益分配”的思想、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0 21:46: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1 21:16:00

政治上说辞也当学术?

劳动收益是指什么啊?是工资还是工资加利润?谁能分清这量比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