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406 2
2013-02-06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改造

陈传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绩效,从而其生存与发展能力首先取决于其成员的努力。这些成员是在企业活动的不同时空提供这些努力的。要使这些努力转变为对企业有效的贡献,必须对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整合。企业是通过其组织的结构化来实现和引导这种整合的。
    企业组织的结构化过程是企业成员在企业活动中互动关系模式的形成、作用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组织的结构化实际上是企业成员在企业活动过程中互动关系的模式化。这种模式化使得处在互动关系中的企业成员的行为具有某种可预测性。行为的可预测性是引导行为引导和整合的必要前提。
    企业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关系模式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作为类群的参与者或作为个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类群或个人间的正式关系或非正式关系。根据这种分析思路,我们把企业组织的结构化分为旨在整合不同参与者类群间正式关系的制度结构化,旨在整合不同类型的参与者个人间正式关系的层级结构化以及旨在整合作为类群或个人的参与者之间非正式关系的文化结构化。
    企业成员在参与企业活动中的互动关系模式首先取决于关系中的人,人的活动以及活动的环境等因素的特点。正在悄然走来的知识经济已经或正在对上述因素的特点产生着影响,从而引致了企业组织结构化调整的需要。本文试图从制度结构、层级结构以及文化结构三个层面来探讨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企业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结构调整
    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的权、利关系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通过决定经营成果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不同参与者是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某种要素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的。这些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影响。稀缺资源从资本转向知识,将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

    在迄今为止的工业社会,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资本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稀缺的。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资本与劳动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所有者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资本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集中一定的物质条件,雇用一定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20 10:49:54
看下老陈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0 17:02:48
bxmzone 发表于 2013-3-20 10:49
看下老陈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