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2-17 22:34:00

小伙子拙见,不对请指教

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我们国家工作的中心,作为政府,一方面制定了经济发展的前景,刺激民众进行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媒体此时的作用是一种工具来传达政府的意志,但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媒体以另一个面目揭露问题,并不是它在其根本作用,潜规则中之中,同样也是对政府意志的转达。

前景的规划,规则的制定,秩序的维持并不是仅仅以几个媒体做能承担的责任。出现斑竹所说的情况只能说明我们的国家法律在这些行业中有着严重的不足或者空白。打一个比方,路还没有彻底铺平,就直接把速度提升到120,事故发生后,我们的信使进行报道,我们的政府出来进行补救

对金融市场的驾驭能力,国家因提倡市场经济,不能对经济直接的控制,因此他们制定的规则有很长时间的滞后性,但是国家的统治意志却放在那里。冲突就自然应运而生

我们的国家用发展的速度来暴露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无奈之举,从这点来看,政府确实是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19 14:02:00

大家所处环境,接受教育,人生价值观,思想不尽相同

得出不同甚至对立的结论毫不奇怪

中国人的智慧毋庸质疑,尤其体现在中国网友里面(可惜没有思想、观念产权~)

然而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于能知能说,而在与能行能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24 14:00:00

“市场疯狂还是政策疯狂”纯属一个伪问题。

在有众多散户的一个市场里,市场行为符合“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原理(指博弈意义上的原理,不直接涉及资源遭到破坏性滥用),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然而整个市场显得是疯狂的,而监管者还毫无办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4 14:06: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25 14:13:00

汪老的文章总是那么晦涩难懂,或者是我太浅薄了吧!

为什么不可以写的犀利明白一点?

有人说CCER除了周其仁,都是御用文人。我不知道是不是“都”,但是有几个领头的好象是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27 12:31:00
d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28 17:27:00
以下是引用十万个为什么?在2007-8-15 22:29:00的发言:

要想获得真实的值得深究的东西,从哪里寻找呢?而付出的成本不是很大,期待中.

自己根据经济事实去思考,从媒体上很难得到最理想的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29 23:11:00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让我这个月收入2000RMB的人合法规避通货膨胀的办法,但却一直没有能够找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 23:07:00

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 11:13:00

真是百花齐放呀,我期待有解决我国现期通胀问题,新闻问题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 22:05:00
hao hao ha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4 23:16:00
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7 03:12:00

严重不同意此二观点。

不同意。斑竹不能这么看问题,“忽悠”学生的色彩有点明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1 12:35:00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1 14:53:00
以下是引用三水原在2008-2-29 23:11:00的发言: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让我这个月收入2000RMB的人合法规避通货膨胀的办法,但却一直没有能够找到

要消除通胀对你个人的影响,有效的办法是增加你的实际收入——当然,这一点必须建立在你的个人消费标准不下降或者你的个人消费增长标准不下降的基础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1 17:00:00

虽然我现在不能有效地反驳楼主的观点,但不敢同意楼主的观点——至少不敢完全同意。我在中西部省份工作,不太知道沿海及外贸的具体情况——也许中央政府那里会有一个权威的数据,就我根据我所处环境对这次的通涨的认知而言,我至少不能认为上届ZLJ政府的政策就是错误的,或者说是有重大失误的——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上届政府通过政府行为增加内需而推动经济发展积留下来的隐患的浮出水面。从亚当斯密先生到凯恩斯先生,从弗雷依德先生到斯蒂格利茨先生,关于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的争论在经济界从来就没有停顿过——尽管有时候他们的观点看来似乎并不矛盾但却不一致,到现在也没能完整地行成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定论---也许将来也将一直不能够有这样一个定论。楼主的观点看来是提出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这次通涨到底谁该负责任,或者说谁的责任更大?是市场在“疯狂”还是政府在“疯狂”?是市场的“疯狂”让政府无奈还是政府的“疯狂”让市场无奈?(在这里我并不想去讨论媒体报道的问题。)

我学识非常有限,在人类现在及过去已知的范围里,我只能肯定如下三点:1、无论是经济学家的发言还是政府的干预,或者是媒体的宣传引导,经济行为中不对称信息是绝对存在并且从不间断的;2、需求总是不能被满足;3、人的追逐利益的欲望会促使经济发展,但这一过程是曲折甚至是痛苦的。

继续关注讨论,希望能长点见识。

值得注意的是,争论中总是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1 21:08: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1 22:14:00

路过·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2 22:43:00
[em05][em05][em05][em05][em0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3 10:00:00
xuex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3 17:49:00

我们作为普通的民众,我们不关心那些真真假假的新闻,我们不关心那些眼花缭乱的政策,我们也不关心那些相互矛盾的法律。我们关心的是--这个社会是否还存在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的标志,是否有愿意按照这种标准来行事的人。我们所有的政策不应该只为统治,我们所有的新闻媒体不能只为娱(愚)民。

我们在这争论媒体是否公正,我们在这探讨政策是否有效,其实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我们的人民,他们需要什么。是否我们自己愿意在我们心中担任衡量社会对错、是否、好坏的“评判”。

当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心中有这个职位,那我们就有了一双慧眼,我们能分辨出任何的谎言,任何的欺骗。

究竟是市场疯狂,还是政策疯狂,我相信我们自己能评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5 22:17:00

  个人的理性比必然推出集体的理性。集体由个人组成,作为实体这种逻辑显然是对的;而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可能并不适用于该逻辑。个体角度出发的理性在群体层面未必理性。

   股市是一个大的博弈场所。股民之间是博弈双方。股民只能说是一种群体,不能算是集体。集体表现为目标、利益的一致性,而股民并不简单表现为集体特性,有时是完全背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6 18:17:00
第一来!!!涨见识了!!!就是有很多理论,看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7 22:42:00

顶了

学习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8 09:45:00
一场博弈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8 21:12:00

内外交困

发展到这个状况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一方面也许是固然的经济周期,同时外在的国际市场的影响..错综复杂...

可怜!

总理一句话认为中国经济是最困难的一年------股市.我认为今年完了

明天还要继续反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8 22:09:00

人民币真的升值了???对美元就不就用说了!!

兑换英镑的情况

2005年11月9日 100英镑兑换 1410.6元人民币

2006年11月9日 100英镑兑换 1497.85元人民币

2007年11月9日 100英镑兑换 1563.89元人民币 

兑换加拿大元的情况

2005年11月9日 100加拿大元兑换 682.48元人民币 

2006年11月9日 100加拿大元兑换 696.56元人民币 

2007年11月9日 100加拿大元兑换 800.48元人民币 

兑换澳大利亚元的情况

2005年11月9日 100澳大利亚元兑换 593.81元人民币 

2006年11月9日 100澳大利亚元兑换 603.85元人民币 

2007年11月9日 100澳大利亚元兑换 689.99元人民币

兑换欧元情况

2005年11月9日 100欧元兑换 946.41元人民币

2006年11月9日 100欧元兑换 1003.53元人民币

2007年11月9日 100欧元兑换 1089.88元人民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8 22:15:00
我们最关心的还是物价大涨而收入不涨,生活成本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9 21:59:00
我很想同意你的看法.但是不象不总是先于初段不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0 11:51:00

个体理性到集体不理性,原因恐怕只有一个,这不是市场疯了,而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疯了。

我强烈赞成。双手赞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1 16:14:00

泥瓦匠,住草房;

纺织娘,没衣裳;

卖盐老婆喝淡汤。

种田的,吃米糠;

炒菜的,光闻香;

编席的,睡光炕;

做棺材的死路上。

不是要做“世界工厂”吗?

这民谣唱得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