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对策
我的设想如下:
1.跨地区的整体监督体系。
基于第三部分中,国企核心问题是“船老大”问题。即建立一个民主监督的企业家任
命、监督、罢免的权力机制。目前的这一权力完全由ZF实施,地方ZF对企业的干预
是企业第一问。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打破这种干预。问题在于,企业为国家所有,国家不
是ZF是什么?但是,行使这一权力的不一定是ZF。
是由经济学专家、职工代表、退休的企业家或与之无关的优秀企业家所组成的评判
集团。他们中除职工代表之外,经济学专家、企业家的构成是非常之特殊的。其本上与
本地区无关。是可能来自于全国任何一个可能的省市。他们的材料都储存在国家经济部
门的电脑里。谁将会执行这一任务,谁也不知道。除了电脑会生成一个最佳人选之外,
还加入随机数功能。由于中国很大,这方面人才很多,选择余地也很大。所以,随机生
成的人员保证了幕后交易不可能实现。
并由另一批人,另一堆随机数实施定期及不定期的查帐。他们由全国资深会计师组
成的数据库生成。当发觉此人的经营表现与任命时的要求相去甚远时,再生成另一集团
进行审查,看是否有必要罢免。这样,任命、监督、罢免的人员构成不同,“三权分
立”。保证了廉政和彻底的政企分开。
国家要做的就是建立庞大的信息资料库,并编个人员生成的软件。这些工作其实极
为必要且不难。经济师的职业将会十分火热。因为他们专职从事各地区经济研究的报告
及进行评判审查工作。自然工资很高,他们的要求同样很高。专门的考试是基础,工作
经验和年龄也有要求。他们将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不管是从繁荣学术界和中国经
济角度,他们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不多的。
退休企业家或优秀的中层经理、优秀的企业家是另一类人选。除给予每年例行假期
之外,每年必须承担几次“评判团”的任务,当然有额外的高额工资。
职工代表由工会评选,保证公平、民主。
这样,“国有”的概念真正的实现“人民所有”。履行权力的是来自人民的精英。
是一批人,他们构成了“船老大”的角色,地方ZF决定企业命运的时代就这样一下子
终结了。 2.名义资产制度。
根据人的本性是发展这一条和第四部分中有关价值体系的论述,可以对企业家实行
名义资产制度。
对于选拔上的企业家,其待遇是相当优厚的。原因很简单,他所担当的责任是非常
之重的。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社会地位很高。主要的激励是“名义资产”。这部分资产
他一生都不能动用,属于国有资产,但计算在他的名下。所谓“名义”就是说他所创造
的价值将很直观的反映出来。这是他所创造的价值。更为特别的是,他可以分得“名义
资产”所创造资产的一部分。
应该承认劳动是价值创造唯一因素。而人的劳动是有差别的。企业家一人可以救活
一个企业,虽不能说功劳全在他,但没有他,企业一分钱也没有,反而会倒闭。我们就
需要一种分配制度。比如,一个企业家的名义资产是该企业总资产的百分之二十。(对
于不同大小企业和该企业自身情况,“名义资产”的比例应是不同的)。企业利润增
加,资产增加,他就可以分得一定的利润。绝不是企业总利润的百分之二十,而是这个
数字再乘上一个比例。这个比例视他的贡献而定。可以是百分之五、百分之十、甚至更
多。这有些类似于销售提成。达到一定数额的销售,提成上一个档次。
名义资产的建立基础并非是销售提成制。而是建立于一种价值观:人的价值是取决
于对社会的贡献。人对社会的贡献正是“名义资产”所进行衡量的。当然,它只是一种
手段。对社会贡献不仅是社会财富的累积和增加。然而,我们看到:人的发展本性决定
了对财富占有的本能。向上爬是分阶层社会、阶级社会的最大潮流。
我们的理想只有同实际相结合才能成为现实。在我看来,社会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人的价值等于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当人人都以这种价值观奉为人生信念之时,那
么,社会主义就胜利了。这就是制度导向。
同样的,名义资产制度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所提倡的是:为社会积累财富。这与
西方的为个人积累财富是不一样的。我们承认人的个人奋斗的巨大动力,个性化对社会
的有益作用。我们认同这一点。重要的是社会整体的价值导向,这就是制度所做的。正
所谓,人的本性永远依然,社会却丰富多彩。不同制度对人本性不同的引导决定了该社
会的社会价值观,在这里我也不多说了。但是,这一番议论至少指出两点:一是国企制
度对社会构成的导向作用是决定性的。二是我们建立事业的基础是思想。这样的导向将
决定我们的社会构成。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起精英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从而掌握国家。
人人可以成为精英,人人都以此为目标。 3.国有资产同劳动所创造资产分离。
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名义资产”制度己经是有这点意思了。这里所针对的是国有
资产之外的资产在国有企业的存在。这一财产分配方式是“名义资产”制的一个补充,
以人为本的一个体现。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投资的回报是同它的风险相一致的。
贯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要素原则。投资所得回报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同风险相一致
的回报。另一部分则是属于劳动创造。对于科技人员也可尝试分得企业利润的比例法。
包括职工也可。工资仅是一部分,由于他们出色的工作,应该得到一部分的利润。这对
于“以人为本”的未来企业是非常适合的。也就是说,企业分配利润以人为本,不以资
产为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是非常能够吸引人才的。对于优秀职工、优秀的科技工作
者,出色的部门经理、都应给予一定比例的企业利润分成。
4.董事会构成。
董事会在企业家掌握极大权力的国企中有无必要成立?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因为
企业不能变成个人的独裁王国。董事会的人都实行“名义资产”制。其中包括优秀职
工、科技专家、中层经理和一至二名的经济学专家。他们的任务是智囊兼权力制衡。他
们的权力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具体如何当在实践中得出。另一个问题是:集体决策
稳健但守旧,个人决策则相反,应该怎么做呢?
综上所述,我的目的是用社会精英力量对国企的企业家实施任命和监督,再通过
“名义资产制”调动企业家积极性管理整个企业。努力建立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
以人为核心的企业,如企业利润分成。事实上,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己是一种表现。再
以董事会均衡一下企业家权力。
从阶级分析的角度上看,产生了新的企业家阶层或者是阶级。有关这群人的定性,
我限于水平,无能为力。这批人是从人民中产生,是经过高考样的考试和严格考核选拔
上来的。他们也是流动的,不是终生制,更不能继承。资本主义世界中,生在一个好家
庭,便能享受一生的事不会出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在这里得到体现。
七、一些补充
国家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
度。国企最大的问题是“政企分开”问题。其它都可以做到,唯独这个比较困难。原因
是由来以久,历史渊源。地方主义严重、官本位严重。只有一举打破地方ZF与地方企
业的关系才行。这就是全国一体化监督制的优点。
然而,这一制度缺点是:国有企业数量太多,不可能一一进行监督,只能抓大放
小。话又说回来,只要能抓住全国一千家,甚至五百家也就可以了。中国的国企也就振
兴了。
对于中小国企的“政企不分”问题,仍然不能解决。这从经济体制上是无法了,飞
机票就不划算。只有从ZF上想办法,比如借鉴全国一体化的监督制,地方官员的相互
监督、老百姓当一天监督员等等。
其核心困难应该是人。建国许多年以来,企业中许多己和ZF官员一起形成特权阶
层。打破他们的权力网是最为艰难的,这也是国企“政企不分”的问题根本。应该说,全国一体化监督制优点正在于可以一举击破特权阶层。他们的权力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然而,我们在现实中将遇上理论中不能遇上的许多问题。
拿一些严重亏损企业进行试点是应有之义。
这一方案另一个缺点是监督成本过高。全国各地产生的随机数的机票就不是一个小
数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地区间的交流加深了。这是社会最高层次人
员的交流,其作用和影响是“打工仔”们不能替代和达到的。我相信这是个缺点的同时
也是一个优点。
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国企本质和人本性的论述,试图给出一些国企改革的探索性建
议。
我的主要观点:
1. 企业的核心是人。
2. 国企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家的任命、监督、罢免机制不完善。
3.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振兴中华、制度上领先西方。
4. 应提倡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5. 跨地区的监督机制。
6. 名义资产制。
7. 分配制度
由于时间仓促,我的论文在很多细小之处有不少毛病。不过总体意思还是能够表达
完成的。对于这些建议,还停留在初步设想之上。可行性有多大?我仅在理论上认为可
行,但现实中呢?这我就不知了。
总之,如果能让这些观点引发他人的思考和灵感,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我便很是
满意了。
主要参考资料
国有企业亏损研究 郑海航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于金富
国有经济的主导功能与制度创新 程恩富
构筑合理的国企结构 黄念
国企困难难在哪里 李金康 彭敏
关于股份制的几个问题 刘吉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论文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1049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