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779 26
2007-08-16
<P>中国人为什么对恩格斯的话视而不见?</P>
<P>李荣田</P>
<P>《资本论》中有一个恩格斯写的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脚注,这个脚注从英文版的《资本论》中翻译过来就是这样一句话:“英语有一个优点,它有两个不同的词来表达劳动的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创造使用价值并且只在质上被计较的劳动叫做work,以与labour相对;创造价值并且只在量上被计较的劳动叫做labour,以与work相对。”恩格斯的这个脚注告诉人们,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只在质上被计较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只在量上被计较的劳动。<o:p></o:p></P>
<P>那末,为什么说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只在量上被计较的劳动呢?人们只在量上计较劳动,就是在生产产品的时候,完全不顾及自己的产品是不是适合社会消费的需要,盲目地确定自己的生产项目,只为积累劳动时间而生产。这是存在于商品经济的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生产的产品是供本经济单位消费用的,因此,本经济单位的人在消费中需要什么就必须生产什么。这也就是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可以盲目地确定自己的生产项目。可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交换的存在,生产者在消费中需要什么却不一定生产什么。这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可以把在自己的消费中用不上的产品看作在自己的消费中用得上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是可以盲目地确定自己的生产项目,只为积累劳动时间而生产的。</P>
<P>那末,为什么说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只在质上被计较的劳动呢?首先,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必须是种类配套的劳动,如果全社会都去生产同一种产品,人类不能生存,因而全社会都生产的这种产品即使生产出来也不能成为使用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必须计较质的区别的劳动。其次,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凝结在使用价值中的劳动,而使用价值的多少与劳动的多少不成比例,有的使用价值是天然生成的,人类只须付出很少的劳动就能获得;有的使用价值是深加工产品,人类必须付出大量劳动才能获得。因此,在使用价值的生产上计较劳动的量是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在生产使用价值的时候,人们是不计较劳动的量而只计较劳动的质的。</P>
<P><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o:p></P>
<P>恩格斯的脚注为人们正确理解劳动二重性提供了最明确,最易懂的依据,可是我国经济学界很多同志却对这个脚注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在解释劳动二重性的时候,谁也不以这个脚注为依据。<o:p></o:p></P>
<P>那末,这些同志为什么会如此顽固地抵制恩格斯的这个脚注呢?笔者以为,这种现象可能与他们错误地理解“labour”一词有关。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个英语单词的含义。<o:p></o:p></P>
<P>我国经济学界有不少同志把这个单词混同于中文中的“劳动”,从而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劳动的共性。这是对这个词的误解。严格地说,“labour”不能译成“劳动”,而应该译成“努力”。说英语的人谈到“labour”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的客观实体并不是全部的劳动,而是劳动的一个部分。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为谋生而进行的劳动就不能说成是“labour”。那末,“labour”所指的客观实体属于哪一部分劳动呢?我们认真考察“labour”一词被使用的场合可以发现,“labour”所指的客观实体是只在量上被计较的劳动。例如,劳改犯所进行的劳动。劳改犯在劳动时,他所想的不是他所从事的劳动能生产出什么样的使用价值,他所想的只是怎样积累够他被判处的劳动改造时间。<o:p></o:p></P>
<P><o:p></o:p></P>
<P><o:p></o: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0 15:58:0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16 17:38:00

这个我也早就注意到,但是没有听。如果坚持这两个“劳动”的区别,那么《资本论》得重新翻译,但是我国政府和大学教授们真正需要的是招牌而不是学术。

我觉得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内涵直接work翻译成“劳动”,将labour翻译成“劳动量”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6 17:44:00

关于劳动,关于劳动二重性等问题,兄弟的看法是:

人大经济论坛 → 学术交流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价值和价格的形成

。。。

三、劳动
上述价格之意义下的生活,在这里叫做劳动。

从前述出发,作为生活的人类劳动是一切人类产物的唯一人类原因和唯一人类代价,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之间是同一的、对等的,构成了自然价格。

。。。

劳动,是被看作原因、手段、代价之生活。一定劳动,针对一定的看待关系而成立——另外来说,在这种时间、地点、人物之情况下某种生活被叫做劳动,在另外的情况下可能就不被叫做劳动了。例如偷窃活动是非法劳动,只对偷窃者来说是劳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来说属于损害。而无效的劳动,就是没有获得应有结果之劳动,或者虽有劳动结果但不符合人们特定时间下的特定需要之劳动,有效劳动则反之——也因此可以说,劳动结果越是符合人类的需要,就越是有效劳动,就越是质量好数量大的劳动。而生产性劳动,根据通常的看法,就是创造人类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活动,换言之,相对来说,这被认为是以人类自由而发展人类自由的活动,是以生命耗费而发展人类福利的活动。

劳动是作为手段的生活。这个生活又是什么呢?

高宽先生指出,劳动是脑力的活动,是人类凭借脑力而对体力和其他自然力的获取与支配过程。根据这种说法,劳动是一种内在的脑力的过程。而内在的脑力过程,作为对体力和其他自然力的获取原因与支配原因,并不是外在的马力、火力、水力等等,而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时间过程,这也是人类的同质的过程。至于劳动过程的质量、数量,也就通过自然价格,等同为劳动结果的质量、数量。

当我们看到人的身体在动,看到了纺织、耕种、伐木、建筑、做菜,看到学者在思考,歌星在唱歌,看到机器轰鸣,看到车轮滚滚,看到产物在逐步形成……我们由此说:这里是劳动,这里有劳动,这叫劳动。其实,这些都不是劳动,而是劳动的过程,是劳动的结果。真正的劳动,正如高宽先生所说是脑力的活动过程,即对各种自然力量的支配活动。

劳动者的外在行为姿态不是劳动,为脑力所支配的各种自然力量的运行也不是劳动,劳动者的内在体力耗费和身心疲劳还不是劳动——这些是“伴生物”、“副产品”。

惟有人类脑力的运行才是劳动。所谓的劳动,就是被看作生活手段的脑力活动。劳动是内在的过程,是时间过程,是“看不见”的。劳动的同时,人类进行着整体的生活。

根据前述,作为同一的过程,可得:

劳动过程(脑力的运行)=劳动结果(自然力的运行)=劳动结果(产物的形成)

劳动量(劳动过程量)=劳动时间量=劳动结果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6 17:46:00

兄弟对劳动,做了投机取巧的一种定义,也是一种含义广泛的定义。另外,把通常说的价值和通常说的使用价值,这里建立了等同关系。

对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概念,兄弟做了舍弃。但是兄弟认为,对这里的有关的思想内核,兄弟并没有抛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6 17:48: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7-8-16 17:44:00的发言:

根据前述,作为同一的过程,可得:

劳动过程(脑力的运行)=劳动结果(自然力的运行)=劳动结果(产物的形成)

劳动量(劳动过程量)=劳动时间量=劳动结果量

上述,也可以表述为:

劳动(脑力的运行)=劳动(自然力的运行)=劳动(产物的形成)

劳动过程(脑力的运行)=劳动过程(自然力的运行)=劳动过程(产物的形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6 18:25: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8-16 17:38:00的发言:

这个我也早就注意到,但是没有听。如果坚持这两个“劳动”的区别,那么《资本论》得重新翻译,但是我国政府和大学教授们真正需要的是招牌而不是学术。

我觉得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内涵直接work翻译成“劳动”,将labour翻译成“劳动量”更好。

完全正确。不过,不要说“更好”。在学术上,不存在程度问题。“labour”一词根本就不允许被理解成通常所说的“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