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两本书,它们对我的震撼力最大。一本是Marx的《5758经济学手稿》,一本是Laffont&tirole(1993)的政府采购与激励理论。
前一本书是我在研究生时才接触的,它是资本论的草稿。与《资本论》不同,在草稿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做学问的方法,比如,Marx在其中对于逻辑思考方法做了很精彩的描述,如从具体——抽象——具体的逻辑(辩证)上升过程;从中可以发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思考的不断调整的痕迹,比如说Marx对逻辑起点的确定修正,在手稿中,很明显他的逻辑起点是货币,而不是《资本论》中的商品;Marx在手稿中的对有些概念在《资本论》中来看是错误的,比如他对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讨论;另外,手稿中还有一些很精彩的论述在《资本论》中并未体现,如他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论述以及技术创新在商品使用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这本书让我认识了更为真实的Marx,至少从学术角度。结合该手稿,我写了一个将近十万字的读书笔记,由于当时刚练习写作,其中有许多引言不太规范,后由于时间问题,未对其做过新的修正,考虑到不做发表,内心稍有些安稳。但总觉得自己哪天会重拾起来,结合新近的经济学发展做出新的评论。
Laffont&Tirole(1993)的政府采购与激励理论使我理解了什么是经济学的数学运用。两位大家在数学工具的使用上让人惊叹。其用一个个公式描述着整个真实世界,尽管它们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偏离现实的假设。但他们有两个原则(实际上也是IDEI的学术传统),即首先把一个经济问题说清楚,并解释每个公式的经济学含义。这样,数学作为工具的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其次,他们虽然都是数学高手,但他们强调用最简单的数学来说明问题。如让•雅克•拉丰(Jean Jacques Laffont)认为“如果我能够用一个简单的离散模型很好地揭示一个连续模型90%以上的经济学含义,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用连续模型呢?”(当然,连续模型在技术上更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