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939 3
2007-08-21
和一个正在读研的同学吃饭,被告知:导师要求必须在公开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否则不允许参与答辩。以前没有在意这样的情况,回忆起老婆读研时并没有发表什么学术论文也照样顺利毕业,俺心中有点疑惑,为什么不同的导师规定不一样呢?

经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里面,都没有硕士学位和发表论文“挂钩”的规定,只有在《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里面,第六条第二款,有让提供“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然而这个也并非强制标准,有了更好没有拉倒。

如此说来,把硕士学位和发表论文“挂钩”并没有任何依据!

那么,为什么学校和某些导师要让他们“挂钩”呢?原因无非两种:其一,“挂钩”之后,评价管理起来容易量化操作,以发表论文的数量来作为考核的指标,非常简单明了。其二,有利于增加学校和导师的声誉。一个学校的名声往往通过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展现出来,导师的学生牛叉那么证明导师也牛叉!更有的导师在学生的论文中总是第一作者,就更显得牛叉了。

但是,方面了量化管理的同时,却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获得硕士学位的门槛!而且,这种本来不应该强制的建议性措施,容易滋生大量的学术腐败,导致学术水平的下降,一些低劣的公开发行的期刊只要出钱就能发表论文,这样发表出来的学术论文质量能好吗?长此以往,学术论文的水平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研究生扩招了,人数越来越多,如果都要求发表论文的话,一些低劣的期刊就有了表演的舞台和空间,当论文可以用金钱量化的时候,论文本身也就没有价值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还和硕士学位“挂钩”作甚?
复制代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22 12:25:00

其实这么做的最初的原因就是想让研究生在两到三年的学习和研究中真正学会作研究,真正能做出点东西来,所以,才有这么一个规定。这是很早以前的事,那个时候的研究生当然要比现在的研究生的相当素质要好一些,这么个规定,也是为了能让研究生阶段不至于荒废。

但是现在形势变了,研究生起来越本科化了,研究生毕业之后相当大部分人也不会去作研究,研究生学位似乎只能起到一个信息甄别的作用,就是至少能证明你比其他没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努力。这样,再让研究生去发表什么论文,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更何况这种强制研究生发论文,将使论文泛滥,质量越来越差,出版部门更是指着这个收钱,已经形成了一个危害学术研究的利益链。所以,有些学校就已经取消研究生发论文的限制了。

其实,取消研究生发论文,只能使论文不至于太过于泛滥,但真正的办法还是匿名审稿制,现在,在中国只有几个杂志是这种制度,只有将大部分杂志都变成匿名审稿制,这样,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再有就是,大学要放宽教师发论文的数量,不能单纯的要求数量,现在,一年要教师发几篇论文,这是很难出成果的,最后,只好是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写,挂老师名,结果就是中国学术论文的质量一直上不去,博士写还说得过去,硕士写,并且是一直是硕士写,今年是这一届的硕干写,明年是下一届的硕士写,这样的论文,能有进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3 20:47:00
我就非常痛恨论文发表制度,^_^。因为自己正头痛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3 23:39:00
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利益链了。大环境使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