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自:网络
"恒甫门"事件本来是一件非常有趣味,非常值得思考的关于高校体制改革的讨论,但是,这一美好的讨论长期以来一直被事件的主人公之一的邹恒甫先生的许多错误的做法所玷污.这些错误的做法在披着同情的外衣下,邹先生极其追随者把它变成了一种说谎与欺诈的骗术,甚至变成了一种抢夺话语权与压榨学术权的霸术.
在"恒甫门"事件中,虽然有一些网友能够按照从国家与大众的利益的原则去认真看待并理性思考此事件,但遗憾的是,还是有很多被蒙蔽的网友(或称其不上蒙蔽)并不按此原则来行事,他们反对事件中另一牵连者张先生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那与生俱来的权力欲.
至"恒甫门"事件来,无数网友一直都在追寻他们的思想统治者---邹恒甫,但是,他们寻求的统治者是一不眨眼的屠夫,狂人,伪善者,道德败坏者和邪恶的语言传播者.头顶"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北京大学经济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董辅礽经济学讲座教授",(据说北大已开除掉,不知他这头衔是否去掉)"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员","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等诸多头衔的邹先生,按理说他肩负的责任本来是非常巨大的.他被赋予了学术权威,理应利用他的博学去开启学子们的智慧,增进学子们的德行.但是,客观的现实恰恰与之相反.邹先生常常发表出台各种各样的邪恶的攻击性博文,树立起恶劣的榜样,败坏教师的德行,使追随他的学子们坠落(从他博客上那些所谓的追随者们,充斥着的邪恶言词不难看出这点).众观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最大的犯罪者莫过于思想上的犯罪者.思想上的犯罪者往往通过他们的野心,贪婪和争权夺利煽起学子与他有私人恩怨的个体之间的不和与仇恨,由此导致的灾难没有任何其他罪行导致的灾难能与之相匹敌.普通的犯罪者虽然杀人抢劫,但受害者人数很少,他们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尚被限制在一定的程度,而思想上的犯罪者动辄杀戳千百万年青人,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受害者不可胜数,对现今社会造成的危害非常巨大,最终会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侧底败坏和毁灭.而这位步入中年的邹先生不正在
演绎"思想上的犯罪者"吗?
"恒甫门"事件之前,邹先生或许过去在社会的某个角落获得了巨大进步,赢得了权威,赚取了一定的人气.然而,不难看出"恒甫门"事件不仅不是个例外.在"恒甫门"事件中,邹先生仍然是欺诈与阴谋诡计在大行其道,反对邹先生观点的网友的权利与自由仍然遭到他的蔑视与否定.邹先生陶醉并沉浸在他的过去辉煌的岁月和谩骂张先生的文章之中,但如果邹先生仔细考量一下他的过去与中国现状,他就完全没有理由如此骄傲自大.邹先生虽能够在他年青时展出使人惊奇的学习与死记硬背课本的应试功力,但是,邹先生自身中最大的敌人----自傲----却仍然处在极度的不完善之中.今天的社会与过去的历史教训告戒我们,掌握自傲的人一直是些缺乏智慧的人,或者说,都是些不明智的人.
今天我们在谈论邹先生在"恒甫门"事件中对学子会犯下的罪行时,目的在于证明:谦虚的策略才是唯一的最好的策略,如果邹先生脱离道德,就意味着贬低了学术,甚至还会使学子坠落到一种冒险游戏中去.
邹先生被北大开除的问题正如做人问题一样,首先是一个道德问题.道德的目的是使人们变的更理智,更道德,更亲密,更幸福.因此,最好的策略就是去实现那怕是最小的一点善,去减少无谓的痛苦,去消除俩位主人公之间的仇恨,去褒奖别人的优点长处,去鼓励学子的辛勤努力学习,去发展个人的道德意识.在"恒甫门"事件中,由于邹先生对张的人身和言词进行恶毒的攻击和谩骂,因而产生了无穷无尽关注此事的网友间争吵,这些争吵只会给学子在求知的道路上带来动乱与不安,而不会给学子带来进步与提高.假如邹先生下定决心要去促进你所所谓的体制进步,不是靠邹先生在其与追随者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不是靠你的追随者在网络上的联合签名支持,不是靠几篇文章下达的煽动性命令,也不是无尽的谩骂与诋毁.要想更多的人支持你,靠的是你为学子们树立的至善的人格榜样!
个人的感情因素在"恒甫门"事件中总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希望邹先生变得更道德一些是有道理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3 3:02: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