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程之复试经验谈
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已经结束快两年了。回首那大半年走过的路,梳理了一下整个过程,做了一个总结,希望能和2013年报考辽大的学弟学妹们共勉,个人拙见,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一、树立必胜的自信
这是做任何事情最最重要的前提忽然主观因素。因为考研复试的准备工作是漫长的,比漫长还恐怖的是它的枯燥。“坚持”是自信的一种体现。所以在这里成为一个考研人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在考研之前,一定要树立自信心,其实只要坚持,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毛主席曾经说过,胜利往往是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二、专业及导师简单介绍
2011年是我的幸运之年。我报考的是辽宁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国民经济学专业,
目前,国内拥有这个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校有:北京大学、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
随着考研人数的剧增,以及辽宁大学的扩招,报考人数达到了222人,当然2010年辽宁大学只要20人,那个时候学长说只有78个人报名,可是现在真是要命。
不过,想当初,我毅然决然报考了这个辽宁大学的热门专业。并且考了393分。当然了,名次还不错。
辽宁大学这个专业的代表人物最出名的就是张今声了,和人民大学的刘瑞出过书。也是想当初,在全国第一个建立国民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现在都是他学生之天下了,张虹、果艺都出自他的门下。还有张静、黄继忠、林木西等院系领导,带硕士。
三、复试准备及其经历
辽宁大学的复试其实分量很少,主要是一锤子的买卖,初试决定复试。复试采取一比一的比例面试。
教材有几本:经济基础类《西方经济学》、专业类林木西、黄泰岩的《国民经济学》第二版、人大刘瑞《国民经济学》第二版。
英语分为听力和面试。听力当然要及格,不然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面试采取的形式,年年都有变化,分为 两种:一是采取自我介绍,外加提问环节;另一种是一对一对话环节。我们所说的额一对一是指你和你的考研队友之间与对话。
我按照自己的步骤,把西方经济学又看了一遍,然后看了国民经济学这本书。这本书很有条理。当然,看这本书不是要看他的内容,而是要学会分析的方法。一般面试都是提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面试那天。一上午的时间,平均学生十分钟,里面有八个国民导师。抽签的形式,我其实紧张,而且还穿了西服。提问的是主考官张静老师,她是系主任。问了一些日常的话,哎呀,你的数学成绩不错啊娿,考了130多,我只是笑了笑,我们同学还有考满分的,不是我谦虚啊,我确实有女同学考央财考了满分。自愧不如!
之后,我抽了两个签,协助记录的学姐。第一个问题是拉动内需的途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意义及其途径。第一个问题我比较熟悉,因为我上网关注过,无非就是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没一点都说一些,并且强调了国家的方针倾向于消费,提振内需。老师们频繁点头。第二个,我是有点措手不及。随口一说,竟然还说到了胡主席的科学发展观。老师都笑了。我都紧张不成样子了。
记得那天,我我还带去了奖学金证书、奖励证书。老师说了一句,看来你是个好学生啊。我心里乐乐称道。
其他同学,还有跨专业的同学,有物理学、工商管理学、园艺学、旅游经济学等,看来只有我是正宗的经济学啊,哈哈。
辽宁大学公平之处就在于此,不排斥学校、不排斥专业。最后成绩还不错,公费就得了,心里高兴极了。
对于英语听力就一个怎么不多说了,四六级水平。面试的时候,我们采取的G对话形式,我和前面的女同学MAKE A 对话。我们随便问了几句,都是自我介绍里有的,你那个学校的,爱好是什么,很顺利!当然最后那老师还给我我一个下马威,如果你们两个怎么办?那女同学说了一句:choose the best!
四、关于联系导师
我曾经给系主任发过邮件,他回了:我只管教学,不负责招生!辽宁大学特殊性就在这里:不直接分导师。等入学一个月之后才会分导师,并且是双向选择,学习好的分好导师。
考试时,尽量能够或打出出题中提到的知识点,讲究全面。
以上,便是我复试的点点滴滴。这本来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望大家能够吸收到精华的部分。
最后祝大家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