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710 0
2007-08-26

韩 俊: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韩俊    

近年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以后,各地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实现了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

一、扭转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

城乡发展失衡首先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到2005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之比已由1978年的2.57:1扩大到3.22:1。2006年为3.24:1。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最高值。目前农民仍在我国人口中占多数,为了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是十分必要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运销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发展趋势看,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农民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

二、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农村公共服务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调整国家财政资源和建设资金的投向,由以城市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转变,政府切实承担起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要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品和服务;在实行免费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稳定投入机制;要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长计议,逐步建立符合农民需要的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筹资机制,提高农民的受益程度;从各地实际出发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好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试行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在急剧的社会转变过程中老有所依;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根据农民工的需求与目前的条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分步骤地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救济救助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制。

四、健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机制

在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问题基本上解决之后,现在土地征用问题比较突出。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有效机制,是处理好城乡关系的大问题。这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对“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保证土地征用用于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改善征地程序,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转让收益及土地融资过度依赖,加快物业税改革试点,使其成为地方财政长期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五、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切实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近几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投入增长也较快,但新增财力用于支持“三农”的比重仍偏低;完善国家支农投入法律法规体系。目前,要研究制定更加具有约束力的、可操作的法律条例和细则,保证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不同于城市金融,不能简单照搬发展城市现代大银行的思路来发展农村金融。随着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地区撤出,要加快发展为“三农”服务的新的金融组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