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产品寿命周期的不断缩短、高度分散的经营以及由需求驱动的管理,是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一方面企业需要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更为重要地是,通过对在地理上分散的采购、制造、分销等活动的整合,通过缩短交货期对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快速响应。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外来对象,而是在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关系基础上形成供应链(Supply Chain)。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供应链系统的运作特征来看,供应链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集成,其中物流是供应链成功与否最为关键、也是最难实现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除了物流以外,其他几种“流”都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在不改变其地理位置的情况下,在供应链中进行传递。而物流则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克服空间障碍使得物品移动,从而实现供应链中产品(服务)的空间价值、时间价值和部分的加工价值。物流在供应链系统的特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供应链中整个物流活动过程的能力表现对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决定性影响。因此,通过对整个物流活动过程的能力内涵进行剖析,对物流能力的构成体系进行分类,并采用相关技术与方法对物流能力进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物流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能力”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使一个企业实现出色的绩效并且维持在竞争者中竞争优势的品质、本领、组织方法、知识和技能,包括如客户服务、客户响应和订单循环时间之类的商业绩效和过程。基于资源的理论认为,能力是为了达成渴望的结果而组合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力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是他人无法模仿的,同时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大基础。
所谓物流能力(logistics capability),就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物流能力是由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数量与规模、运输能力、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logistics process)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物流能力既包括能够运送货物的能力(有形要素),也包括执行物流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无形要素)。
另外,对物流能力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把握如下内涵:
物流能力的独特性。物流能力是某供应链或某企业的物流系统所特有的,不同的物流系统其物流能力在质与量上存在相当的差别。物流能力,尤其是对物流无形要素能力是供应链或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例如,沃尔玛通过信息技术,如POS机和库存控制系统的运用维持其竞争优势,K-mart尽管试图复制沃尔玛的库存控制系统,但是仍然无法拥有与沃尔玛同样的物流能力。
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产品寿命周期的不断缩短、高度分散的经营以及由需求驱动的管理,是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一方面企业需要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更为重要地是,通过对在地理上分散的采购、制造、分销等活动的整合,通过缩短交货期对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快速响应。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外来对象,而是在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关系基础上形成供应链(Supply Chain)。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供应链系统的运作特征来看,供应链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集成,其中物流是供应链成功与否最为关键、也是最难实现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除了物流以外,其他几种“流”都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在不改变其地理位置的情况下,在供应链中进行传递。而物流则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克服空间障碍使得物品移动,从而实现供应链中产品(服务)的空间价值、时间价值和部分的加工价值。物流在供应链系统的特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供应链中整个物流活动过程的能力表现对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决定性影响。因此,通过对整个物流活动过程的能力内涵进行剖析,对物流能力的构成体系进行分类,并采用相关技术与方法对物流能力进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物流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能力”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使一个企业实现出色的绩效并且维持在竞争者中竞争优势的品质、本领、组织方法、知识和技能,包括如客户服务、客户响应和订单循环时间之类的商业绩效和过程。基于资源的理论认为,能力是为了达成渴望的结果而组合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力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是他人无法模仿的,同时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大基础。
所谓物流能力(logistics capability),就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物流能力是由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数量与规模、运输能力、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logistics process)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物流能力既包括能够运送货物的能力(有形要素),也包括执行物流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无形要素)。
另外,对物流能力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把握如下内涵:
物流能力的独特性。物流能力是某供应链或某企业的物流系统所特有的,不同的物流系统其物流能力在质与量上存在相当的差别。物流能力,尤其是对物流无形要素能力是供应链或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例如,沃尔玛通过信息技术,如POS机和库存控制系统的运用维持其竞争优势,K-mart尽管试图复制沃尔玛的库存控制系统,但是仍然无法拥有与沃尔玛同样的物流能力。
2.连线。源点和收点之间用线相连即构成连线,连线是构成物流网络的另一基本要素。其主要的物流能力包括连线的流量、连线的长度、连线的数量、连线的流速等。
(1)连线的流量。流量是指连线上一定时间内物品的数量表现。连线的流量取决于连线上物品移动的载体,主要是各种设备的运载能力、运输频率、运输效率等,也与连线两段节点的处理能力有关。
(2)连线的长度。连线的长度即流程,是指连线上一定时间内物品行驶路径的数量表现。连线的长度越长,通常意味着路线上可容纳的流通能力越大。相反,连线的长度越短,通常意味着从源点到收点的时间越少,对需求的反应就越快。
(3)连线的数量。连线的数量与流通量的大小成正向关系。同一源点和收点之间的连线越多,则流通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4)连线的流速。流速是指连线上物品在一定行驶路径(流程)上的速度表现。一般来说,流速越快,意味着物流时间越短,也就意味着对需求的响应越快,物流的时间价值越高。
另外,当连线考虑两段的节点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连线的流向,即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流向与流量密不可分,每一种流向都有一种流量与之相对应。
连线的流量与流程、数量、流速和流向一起构成了线物流能力向量的数量特征,是衡量物流能力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标。连线的流量、数量、流速和流向结合反映了物流系统的流通规模;物流连线的数量和长度综合反映了物流网络的覆盖范围,包括供应物流网络和分销物流网络。因此,要对物流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就需要综合提高节点和连线各物流能力构成要素。
3.网络。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线构成网络,因此节点与节点之间、节点与连线之间、连线与连线之间物流能力的匹配和平衡是网络物流能力的关键所在。如前分析,物流系统的网络能力由多个物流环节的多个节点及其连线能力构成,并且最薄弱的节点或连线能力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网络能力。另外,即使节点及其连线能力都满足最基本的系统能力要求,这些能力在时间、空间甚至能力协作比例(如运输和仓储能力)上不够匹配,同样会造成系统能力的浪费,并进而削弱整体网络的能力表现。
在网络物流能力量化与优化过程中,考虑到网络能力的整体性,下列目标的研究更具综合性、价值和意义:
(1)成本目标。供应链的总成本问题是网络物流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尤其是在精益型供应链中。
(2)流通量目标。流通能力主要体现的是各物流要素周转货物的能力大小,是物流系统最基础的能力之一,其他的物流能力大都以此能力为基础。
(3)时间目标。在供应链中,产品的制造、加工、运送都需要花费时间,尤其是节点内和节点间的加工与运送时间,快速响应和基于时间的竞争使得时间问题日益突出,应该作为重要目标进行研究。
(4)多目标。同时考虑供应链成本与时间、多品种柔性与时间、流通量和柔性、流通量、柔性和时间的混和多目标问题。
鉴于物流对于供应链绩效的重要影响,如何从能力的角度对供应链中的整体物流过程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关于物流能力的理解大多集中于企业层面,本文将其拓展到供应链层面,并就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内涵从独特性、整体性、时效性和相对稳定性角度进行了阐释。根据物流活动的性质、物流系统的抽象特征和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特点,构建了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体系结构与框架。并且,初步对供应链物流能力的量化进行了探讨,并从节点、路线和网络三个方面对物流能力优化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优化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