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价值基础
仇德辉
内容摘要
人类的最高行为准则就是“追求最大的价值率”,为此,人们必须首先区分事物的价值率大小,并向具有最大价值率的事物投入更多的价值资源。真善美(或假恶丑)就是用以区分价值率大小的根本判断标准:凡是价值率大于主体平均价值率(即“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事物就是真善美,反之就是假恶丑。所有价值事物可以分为生理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和思维性价值事物三大基本类型,其价值率大小分别用真善美(或假恶丑)来进行判断。审美情感是人脑对于审美价值的主观反映形式。本文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美学的全面发展寻找理论根基。
一、人类的最高行为准则
“统一价值论”认为,各种不同价值可以进行统一度量,且其度量单位就是能量单位(焦耳)。人类主体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他必须对其价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尽可能将其投入到具有较高价值率的事物之中,以实现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速度。由此得出:
价值率:单位时间内价值产出量与价值投入量之比值。
人类的最高行为准则:人类总是追求最大的价值率。
人类为了实现其最高行为准则,就必须对所有价值事物的价值率相对于自己的平均价值率之差值进行正确判断,从而确定对于该事物的根本态度。
主体平均价值率:主体在单位时间内平均的价值产出量与价值投入量之比值。
价值率高差: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之差。
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率,实现其最高行为准则,就必须做到: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主体必须不断提高其价值投入量;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主体必须不断减少其价值投入量。
显然,事物的价值率越高,人对它的肯定态度就会越坚决,对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加速了它的发展;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对它的否定态度就会越强烈,对它的反对力度就越大,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由此可见,“价值率高差”的大小在根本上决定着主体对于该事物的根本态度。
二、价值事物的三大类型
“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价值为动力源,不断维持和增长其有序化运动的规模。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人类的有序化方式可分为生理有序、行为有序和思维有序三种基本类型,用于维持和改变人类有序化过程的价值事物也相应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生理性价值事物:是用以维持和改变人类生理有序化过程的事物,用“美与丑”的方式来描述,它包括两个方面:①生活资料;②生产资料。其中,生产资料在整体上决定着生活资料的形成与变化。
2、行为性价值事物:是用以维持和改变人类行为有序化过程的事物,用“善与恶”的方式来描述,它包括两个方面:①行为;②行为规范。其中,行为规范在整体上决定着主体对行为的引导、制约、调节。
3、思维性价值事物:是用以维持和改变人类思维有序化过程的事物,用“真与假”的方式来描述,它包括两个方面:①知识;②思维方式。其中,思维方式在整体上决定着大脑对知识的吸收、记忆、处理、传播与运用。
由于行为有序是一种特殊的生理有序,则行为性价值事物是一种特殊的生理性价值事物;由于思维有序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有序,则思维性价值事物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性价值事物,同样也是一种特殊的生理性价值事物。
三、真善美的定义
真善美(或假恶丑)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标准,用以严格区分事物的价值特性,从而引导主体正确地投入自己的价值资源,并产生最大的价值增长率。由此给出“真善美”的定义:
真: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
善: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行为性价值事物。
美: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生理性价值事物。
并且给出“假恶丑”的定义:
假: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小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
恶: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小于零的行为性价值事物。
丑: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小于零的生理性价值事物。
由于行为性价值事物是一种特殊的生理性价值事物,则善(或恶)是一种特殊的美(或丑);由于思维性价值事物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性价值事物,则真(或假)是一种特殊的善(或恶),同样也是一种特殊的美(或丑)。也就是说,广义的美包括所有的善(或恶)和真(或假)。
四、审美情感与审美价值
“统一价值论”和“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的客观本质就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的主观反映,任何情感都是以价值(或利益)为核心,都是为了人们的利益服务,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如何有效地识别价值、表达价值、计算价值、消费价值和创造价值。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情感以价值为基础,情感的变化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的变化,但是情感对价值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而且情感具有相对独立性。
真善美是一种客观价值事物,必然会为人的头脑所反映,从而形成真善美的情感。反过来说,真善美的情感是一种主观事物,是真善美的价值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真善美的情感是以真善美的价值为核心而上下波动。因此,审美情感是对美学价值(或审美价值)的主观反映。
五、审美价值的多样性
“统一价值论”认为,任何事物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三个要素:主体特性、客体特性和介体特性。也就是说,主体、客体和介体等三方中的任何一方的品质特性一旦发生变化,事物的价值将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价值三要素”。
由此,事物的审美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和审美环境三个要素。也就是说,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介体(即审美环境)这三个要素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审美的价值就必然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审美价值三要素”。显然,对于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审美主体将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对于同一审美对象和同一审美主体,在不同的审美环境下将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这就是审美价值呈现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由于主体特性和介体特性(或环境特性)的差异性,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审美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其差异性的大小往往取决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众多变量因素,很难有完全统一的、普适的审美标准,因此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审美标准来机械地替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审美标准是错误的。
尽管如此,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人类主体以及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其审美标准将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但是,在每个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总可以寻找到绝大多数人基本统一的、普遍认可的审美标准,否则,你说这是美,他说那是美,美学标准就乱套了。
六、审美价值的层次性
由于人类主体的消费需要有四个基本层次的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因此审美价值也相应地分为四个基本层次:温饱类审美价值、安全与健康类审美价值、人尊与自尊类审美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审美价值。
温饱类审美价值主要是指人对于食物、衣服、温度、湿度等事物的审美价值判断;安全与健康类审美价值主要是指人对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谐度、安全度以及对于自身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理常态等事物的审美价值判断;人尊与自尊类审美价值主要是指人对于社会地位、社会荣誉、社会角色等事物的审美价值判断;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审美价值主要是指人对于自由、解放、超脱等事物的审美价值判断。
七、人体美学的价值基础
人体的美(或丑)情感综合反映了男女两性之间良好(或低劣)价值关系的客观内容,人类对于异性之间的审美情感是为了帮助人类正确地认识、表达、计算、消费和创造(或追求)男女两性之间更多更好的价值关系。一般情况下,男人之所以选择漂亮女人作为自己的配偶,就是基于如下的价值动因:
1、漂亮女人更聪明能干。人类的智力不断朝着高水平的方向发展,而人的聪明水平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发达程度和大脑的脑容量,这就要求头部的大小形状、五官的大小形状及位置与发达的神经系统相适应,因此漂亮女人的五官与头部的大小形状往往概率性地体现了人类智力水平的这种进化方向。
2、漂亮女人更健康活跃。人的身体的健康状态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在外表上,一方面体现在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的活跃程度,另一方面体现在人的皮肤、头发、指甲等,即漂亮女人往往概率性地体现出比一般女人具有较高的健康水平。
3、漂亮女人更温柔贤淑。人的心智能力包括智商、情商与意商三个方面,女人在现实社会通常主要扮演着辅助男人和生儿育女的社会角色,温柔贤淑的性格是其必要的价值要求,漂亮女人的外表特征将会概率性地体现了人类在情商与意商方面的进化方向。
4、漂亮女人能更好地生育后代。漂亮女人往往具有丰满的体形、苗条的身材和光洁的皮肤,这种体形、身材和皮肤往往更有利于怀孕和哺乳后代。漂亮女人的外表特征同样会概率性地体现人类在生殖方面的进化方向。
5、漂亮女人具有更好的遗传功能。遗传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基因的信息复制功能;二是遗传基因的缺陷修补功能。漂亮女人的外表特征同样会概率性地体现在人类遗传功能方面的进化方向。
几点说明:①人体审美价值是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而不是天然决定的和永恒不变的;②人体审美价值是抽象性的、概率性的和社会平均意义的,而不是具体性的、确定性的和个体意义的;③人体审美价值还可以类推和延伸其它领域的审美价值以及道德价值与真理价值的范畴之中。
七、探索美学背后的价值基础
审美标准产生的逻辑程序:价值率高差较大的事物将会表现出相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这些特性将会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光线、声音、味道、湿度、温度、重量等)和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综合性地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并形成相应的审美标准。这一过程反复进行多次,并进行不断的补充和修正,从而在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审美标准。
审美情感产生的逻辑程序:事物的价值特性(主要是事物的价值率)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并与人的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美学标准进行比较和计算,从而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审美情感。
美与价值存在如下的辩证统一关系:
1、美的事物背后必然抽象地、概率地、隐含地存在着某种对人有用的价值特性。
2、追求美的事物,在本质上就是追求更多更好的价值。
3、审美标准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标准。
4、审美情感就是人脑对于审美价值的主观反映。
5、美的表现、美的识别、美的计算、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等的逻辑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表现、价值识别、价值计算、价值消费和价值创造的逻辑过程。
探索美学的价值基础就是为美学的全面发展寻找理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