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摘自:网络
时代的变迁令人困惑,有位广告人曾感慨:「这是个还没流行就已过时的年代。」的确,全新的产品若在研发或生产在线耽搁了几个月,甚至还没上市就惨遭淘汰的命运。
多长的时间算长?多短的时间算短?
前几天在高铁站遇见老同学,停步聊了一下,谈到共同认识的某位老朋友,我说:「不久前才遇到他。」后来想想,这个「不久前」,其实已是两、三年前了。
想起十多年前,晚上大伙儿出门去找消夜吃,有位可爱的小女生蹦蹦跳跳地带路,不管看到什么都很兴奋,一脸久别重逢的表情。我忍不住问她到底离开上海多久了,原来她那一年大学毕业才刚离开上海,想不到两个月对她已是好久不见;可是对我而言,两、三年前是不久。的确,对时间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
到底多快算快?多慢算慢?
在开刀房流传一句名言:「你只有三分钟时间,所以要慢慢来。」
静下心才能改变对时间的感受,甚至改变时间的流速。就像在棒球场上,以时速一百多公里投出的球,对平常人来说,根本看不清球的移动,但在经过训练又专注的选手眼中,那颗球是巨大又缓慢地飘在半空中。
心理学上所谓的颠峰经验或高潮经验,在那神奇的时刻,通常会伴随着时间感消失,也许在真实世界已过了二、三小时,却觉得是一瞬间的事;当然更有可能是在物我两忘的状态中,过了彷佛像一辈子的漫长时间,在别人眼中却只是恍神了几秒钟。
这种颠峰经验在忙碌的时代,愈来愈难遇到了,因为永无止尽的讯息与不断迎面而来的事物,将我们的心灵切割得细琐破碎,很难专心花时间在同一件事情上。
如同《小王子》里提到:「你为你的玫瑰所花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花变得重要。」太快完成一件事,那件事情在我们心中就没那么重要了;连感情都追求速成,许多珍贵与美好的感受也因此流失而不复存在了。
许多人面对太过纷乱的生活节奏时,想到的解决方案是时间管理,可是时间其实无法管理,因为时间不是我们的;
时间也不能「节省」,因为无法把没用完的时间存下来。
我们只能认真活在当下,在每个瞬间迎向每个机缘,或透过分享促成每个因缘的发生。
年轻时看德国儿童文学家迈可‧安迪(Michael Ende)所写的《默默》(或译为《梦梦公主》),故事中有个专偷时间的贼,他鼓励每个人尽量节省时间,于是大家开始追求效率,生活愈来愈忙碌;奇怪的是,不管人们省下多少时间,却总是没空,那些省下来的时间居然都神秘地消失了,在节省时间的过程里,每个人的生活却变得愈来愈贫乏、空白而单调。
当年这个童话故事一直提醒着我,时间的意义在于运用,而不是为了让人节省而存在的。
其实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停驻在人们心中,人们省得愈多,失去的也愈多。
是的,我们只有这一生,所以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