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改变:资产方面,对政府债权增加,外国资产减少。
这一过程可分解为:
1)公众将自己持有的外币找央行兑换成本币,于是基础本币扩张(公众将外币借给央行,本币即央行开出的借条)
2)公众将自己持有的本币存入商行(公众将本币借给商行,存单即商行开出的借条)
3)商行将自己持有的本币找政府兑换成国债(商行将本币借给政府,国债即政府开出的借条)
4)政府将自己持有的本币找央行兑换成外币(政府拿着央行开出的借条向央行索取外币)
5)商行将自己持有的国债找央行再兑换成本币(商行将国债借给央行,本币即央行开出的借条)
最后的结果是:政府持有外币(开出的借条是国债),商行持有本币(开出的借条是存单),央行持有国债(开出的借条是本币),公众持有存单(当然也可能持有本币)。
(1)—(5)与a-b是等效的:
a.公众将自己持有的外币找政府兑换成国债(公众将外币借给政府,政府开出的借条是国债)
b.公众将自己持有的国债找央行兑换成本币(公众将国债借给央行,央行开出的借条是本币)
c.公众将自己持有的本币存入商行(公众将本币借给商行,商行开出的借条是存单)
最后的结果还是:政府持有外币,商行持有本币,央行持有国债,公众持有存单或本币。
这样的结果对以后央行政策操作有这样的意义:央行如果想调控基础本币量,只要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从而增减基础本币)就可以了,而不必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