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美元兑人民币盘中突破6.21元,达到6.2095元,距离2012年12月10日创下的汇改以来6.2085元历史最低值仅有10BP之遥。中国央行今日也将美元中间价调降0.03%至6.2692元,为1月15日以来最低水平。 人民币升值也带动了新兴市场货币在当日集体走强。而在上周,除中国大陆外,亚洲代表性新兴市场普遍出现国际资本流出的局面。香港利差收窄,港元汇率明显走弱,显示国际资金流出香港;台湾和韩国为的流出规模较此前一周继续攀升,与新兴市场货币汇率此前走弱表现一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这与塞浦路斯纾困方案未能最终底定,导致新兴市场的波动性增加,国际市场避险兴趣上升。但他同时指出,这并非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拐点,预计年内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趋势仍向常态回归。
对于美元指数走强会带来人民币走软的市场观点,谢亚轩认为这并不一定:“美元指数的走强是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日元和欧元相对疲弱造成的。”
汇率适度走强可以帮助稳定进口价格,抵御通胀。然而,人民币因为其对美元的稳定性受到市场青睐,在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多的时期,人民币成为一些资金的追捧对象。一旦演变为大规模的资金流入,则会推升通胀。
2013年1月,央行对冲新增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为3515亿元,继去年12月投放1466亿元后再度大幅增加。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两会”期间表示将对此长期观察。
在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看来,周小川正在将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中性以抵御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沈建光认为央行将在四季度加息25BP。
在3月25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发展论坛上,周小川就“全球流动性宽松下的政策选择”发表演讲,但未对外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