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要将我们推向何处?
——读《使少数人富起来的改革》有感
Written by :1994出生的经济系大学生
首先,需要表述的是,对个人而言我并不怀疑改革开放在那个时间节点上的正确性。1978年的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强国,生产力水平低下,被列为“低收入国家”,并且当时的人民公社,“铁饭碗”等制度并不能较好地调动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在基层福利保障方面做出优异表现的同时,部分搭便车者的出现造成了生产效率的低下,这是公平的代价。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是那个时代的诉求,改革开放也就应运而生了。退一步讲,即使当时没有“改革开放”这个名词的出现,在较低生产力水平下的公平和社会福利势必导致人类数量的增加和日益稀缺的消耗品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之下,也会有类似于改革开放的措施诞生。所以,“改革开放”行为本身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是中国发展的必然。
但是现实的世界(我想现实生活是怎样的就不必赘述了)和理想中的伊甸园之间的差距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一个时间合理,背景合理,方向合理的措施并未使得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呢?是这个措施并未按照既定的方针实行,是措施实行的过程中衍生出的问题导致了结果与目的的偏差,还是我们对于这个措施的预期本身就是有和它最终的结果是有偏差的呢?That’s a problem.
对于第一个想法来说,任何一个方案都不可能完全按照策划走,因时而变、因势而化是很正常的事,并且从中国发展的历程来看,改革开放的措施的实施一直是很稳健的,所以第一点并不成为最根本的原因。而对于第二个想法,我们并不好说那些出现了的问题是意外产生的,还是在措施执行的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如果是后者的话,这些问题也就不能算是问题了,而是措施本身的弊病,对于这一点我将和第三点结合起来论述。至于在近期被摆上台面热议的腐败贪污问题,虽然对公众的利益有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导致如此激烈的社会矛盾。在我看来,产生目前矛盾的原因应当是第三种想法,即:我们所执行一系列市场化的措施,所导致的就是目前这样一种结果,而不是我们心中所想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那么,借用亚当·斯密的表述,市场化之后的那只指引着经济发展的看不见的手,究竟要将我们推向何处呢?是不是和我们预想中的地方一样呢?我想,那儿一定不是天堂,至少不是我们心中期待着的天堂。
改革开放秉承着解放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则,打开国门,利用一切手段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给予他们优惠的税收政策,以求能实现国家现代化和让人民富裕起来。很不幸,这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愿望,甚至于可以说是奢望。没错,外资的引入确实使得我国的GPA有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使得我国从“低收入国家”被提升至“中等收入国家”,使得2013年的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国人的生活真的变好了么?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GDP的高速增长真的能代表我们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么?绝对不是!我们需要明白,GDP反应的只是一个区域内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并不能反映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水平。那么,生活中种种与GDP高增长不和谐的音符到底来自于哪儿呢?我想,它们的根源就在于市场化!市场化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正如我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误区,我们是否在为他人做嫁衣?》一文中所提出的:“它会利用强大的市场机制将不适合在市场中存在的企业驱逐出市场,而保留那些可以以较低成本创造更多效益的企业。”那些“效益”较低的企业将被“效益”较高的企业以一种近似于自然界法则的行为所淘汰掉。
以市场化以后的国有企业为例,当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而打开国门的时候,我们原有的国有企业和一些本土企业成为了相对“弱势”的那一部分。这种弱势并不完全来自于硬实力上的差距,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国家的政策。由于要运用税收的优势来吸引外资,那么如此大的税收缺口要由谁来填补呢?那么主体必然就是我国原来的支柱产业——国有企业了。国家不断地向国有企业加大征税的力度,最高达到了年营业额的80%,这样的措施使得本来就面临着重大打击的国有企业腹背受敌,不堪重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外资企业在我国政府的“帮助”下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大大损耗以后,开始显露出“资本主义”的本质。他们利用从我国赚取的资本,收购那些已经日薄西山的国有企业,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蚕食”着中国的市场。有数据为例:2003年,外资企业占到了中国出口的55%,外国公司在高级工业出口方面占据了明显的支配性地位。1998年至2002年间,外资企业在高科技出口所占的整体份额从74%增加到了85%,在中国国内的高科技产品的销售总额中的份额从32%增加值45%,而中国的国有企业从47%降至42%。这些数字都在向我们发出危机的警告。
但是“市场化”又是公平的,客观上来说,这种“优胜劣汰”是中性的。由于税收,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国有企业的效益没有外资企业高是事实,根据市场竞争的原则,国有企业被外资企业吞并是合理的,是有利于社会资源更有效利用的,是能使得经济发展的。而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想要的么?显然不是!但是这眼前所见之景,又真真切切地是我们由双手构建起的伊甸园。
这样矛盾的例子举一个就够了,我想大家应该有点儿明白了,市场化确实可以带来更好的社会福利,但是这些福利的流向却是我们没有认真思考过的。Dale Wen博士在文中指出:“私有化的结果是,工人被当做了靶子,而管理者在没有承担多少责任的情况下却享受了更大的利益和权利。”这句话明确地反映出了我国存在的问题。可见,看不见的手虽然可以把整个社会推向天堂,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它却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推向了地狱。换句话说,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我们将我们身上的丝线贡献了出来,为他人缝制了一件件华丽的嫁衣。
那么照这样的逻辑,我们的国家岂不是就此落入恶性循环中不可逃脱了么?当然不是!市场机制本身没有善与恶之分,资本主义能在我国横行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拥有更好的管理体系,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这些硬实力和软实力上的优势才使得它们成为了生物链的最上层。而我们本土的企业要想不成为食物链的底层,就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完整提升自己的管理体系,增强自身的硬件条件,获取更大的竞争力。华为以及曾经的尚德,都是我国企业崛起的例子。另外政府对于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也应该适当地进行调整,而对我国企业加大扶持的力度,这样才能使得属于我们自己的“GDP”迎来发展的春天。
当然,提升技术水平,完善管理体系等等措施不是短期就行实现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中国投入在教育方面的GDP只有4%,而美国尽在研究经费上的投入就占了总GDP的3%,更不用说美国GDP的总量还多于我国。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是希望国家能尽快落实。另外还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如影响国民幸福感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好吧,我认为是时候亲手打破我们心中不切实际地对于“市场化”的幻想和消除我们对“市场化”妖魔化偏见的时候了!改革开放没有错,市场化没有错,看不见的手也不会没理由地把我们推向地狱。我们的生活不能仅依靠政策,我们不能仅靠着美好的幻想过日子,我们应当清楚地对形势进行认知,努力提升自己,靠自己的双手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终有一天,我们会摆脱0.45的基尼系数,会脱去“世界工厂”的帽子,会迎来属于我们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