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奇效”杂粮不可取
  在这杂粮养生热中,有不少人是特别追捧个别具有“神奇作用”的杂粮品种的。可以用紫薯来代替米饭、主食。紫薯中富含具有抗癌功效的花青素就开始天天少不了紫薯。因为紫薯肉质比较厚实,吃起来往往难以吞咽,加上个人的食量有限,可以将紫薯切成小块煮汤。
  也可以以薏米来代替主食。薏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老少皆宜,怎么吃、吃多少也没有副作用。除了煮薏米粥,还可以将薏米打成粉来吃。
  对此,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营养价值,完全没有必要去追捧某种蔬菜的“特定功能”。而且,那些传说中的功能也往往缺乏可靠的科学证据。对于日常饮食来说,重要的是增加粗粮在食谱中的比例,而不是去寻找一些特别神奇的品种。

  吃杂粮有禁忌 并非越多越好
  杂粮并非吃得越多越好,一味盲目吃并不正确。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人们每天最好吃50~100克的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薯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建议每周吃5次薯类,每次50~100克为宜。此外,为了让营养均衡,人们在吃杂粮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尽可能丰富杂粮的品种,不同品种轮换着吃。

  此外,吃粗粮的时间也有讲究。江涛指出,粗粮最好在晚餐食用。因为人体可以更好的利用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来消除体内的垃圾,降低血脂。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刺激肠壁产生蠕动,使大便较快排出体外。所以晚上吃膳食纤维,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在第二天早上排便,减少毒素对肠壁的毒害。另外,吃粗粮容易产生饱腹感,所以在晚上吃可以减少进食量,从而避免吃得过饱。

  那么,吃杂粮是不是老少皆宜,无所禁忌呢?未必。比如参照正常人的食量,老人和小孩吃杂粮应该减半。因为老人和小孩往往肠胃功能比较弱,食用过多的粗粮容易导致胃胀、胃酸。此外,胃肠功能差、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也应该合理控制吃杂粮的量,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不适合多吃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