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193 8
2013-03-29
我们根据《财富》2012世界500强(事实上是2011年的财务数据)来认知韩国经济,韩国企业上榜企业有13家,其营业收入总和达到7035.2亿美元,而韩国2011年GDP达到11162亿美元,也就是由此我们知道韩国对大企业的依赖程度,韩国的世界500强营收/韩国GDP=63.03%,如果再计算世界2000强的数据,这个比值将会更高。

韩国上榜企业中,现代财团显现出强盛态势,超过了三星和SK财团,现代财团有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现代重工、起亚汽车等4家企业上榜,而三星和SK财团各只有1家上榜。

就产业而言,能源5家、汽车3家、电子2家、钢铁1家、重工1家、金融1家。由此我们看出韩国经济中对制造业的倚重,其中三星电子名列韩国上榜企业榜首。

韩国的钢铁企业是其汽车和重工产业的上游,基本上韩国生产的钢铁由其产业内部消化,韩国的重工产业与中国存在竞争,而韩国的汽车产业在全世界形成扩张态势,中国市场是韩国汽车企业的重心。韩国汽车产业的利润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处于高位,其中现代摩比斯作为的世界500强汽车零件利润率排名第1,现代汽车的利润率排位在世界500强汽车产业中排位第2,可以看到韩国在汽车产业的扩张和上升态势。

韩国产业中真正醒目的是电子产业,这方面三星电子比较炫目,三星电子处于世界产业的中游,三星正力图向上游升级,这样与美国产生产业冲突,苹果和三星的法律诉讼是这方面的集中体现,也正如华为和中兴被美国阻隔一样,其实反应了东亚的产业升级态势已经触动了美国的世界顶层地位,美国不能通过竞争本身取得优势地位。三星和LG都是中国电子产业的竞争对手,中国将在液晶、手机、PC、电视等诸多细分产业和韩国企业搏杀,三星逼迫了索尼、东芝、松下处于弱势和衰退,中国将来也要逼迫三星和LG。

不过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也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垄断性,中国世界500强前5位(都是国企)营收之和是11854亿美元(注意与2011年GDP的比较),韩国GDP是11162亿美元,中国前5的世界500强营收超过了韩国GDP,而2010年中国的世界500强要10家的营收之和才能超过韩国的GDP,感觉到中国基数扩张的迅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29 23:54:19
我们从韩国的产业分析可以看到韩国企业的龙头是电子、汽车和重工,而能源和金融实际上是由前面三个产业拉动的,如果韩国的制造业在世界竞争中处于弱势和低迷,那么能源和金融也会受到削弱,所以我们的关注焦点要聚焦在他们的制造业上。韩国的制造业和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进入到等位竞争状态,中国既向韩国开放市场,同时也与韩国进行产业竞争,如果中国能够在本土压制韩国企业,竟而在世界范围内蚕食韩企的市场份额,那么韩国的经济形式是可以预期的。正如日本在经济巅峰时期1995年世界500强达到149家,而现在只有68家,可以知道日本经济下滑的状态,如果中国在世界产业层级蚕食韩企现有的地位和份额,那么韩国经济将会走弱。

当然还有一个不是500强,但是引人注意的产业,那就是文化产业,韩流就是韩国ZF和大企业积极扶持的产业,文化产业是韩国的战略产业,是把韩国的制造业从山寨货向高端货提升的重要国家营销手段。

其实韩国的危机意识很强,韩国用赌博式的方法在研发上进行高投入,韩国也在产业升级上进行赌博式的扩张,韩国想要稳住自己的位置,韩国其实想搞很多产业,比如韩国在和加拿大的庞巴迪谈判,韩国想要进入支线飞机的市场;韩国罗老号已经失败2次,但是韩巴佬依然锲而不舍地发展,韩巴佬的赌性似乎比日本人还要狠;韩国在拼命投入到国际军工市场,前端时间韩国特工力图窃取印尼军工采购官员资料的丑闻可以窥见韩国的急切。

汽车产业中国目前和韩国的竞争性还不算太强,而且中国还向韩国开放市场,电子产业已经和韩企开火了,重工早已经接火了,在造船业上中韩已经处于焦灼状态,不过目前显现出中国强势,如果这三个产业韩国败北,韩国会比较难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9 23:59:35
韩国的世界500强数量一直有波动,但波动得还比较稳定,在14家上下徘徊,比如2006年韩国有14家,2007年15家,2010年14家,2011年13家。韩国世界500强的稳定表明了韩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或者说进入到某种瓶颈状态,这种瓶颈状态并非说韩企在营收不能增长,而是韩国不能再增加世界500强数量,如果没有后发国家,包括金砖国家的崛起,那么韩企进入500强的数量就会更多,但是象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挤压了韩国部分增长态势,当然这种态势是在世界500强榜单上体现,并非经济体本身,因为即使韩国500强数量没有增加,但是韩国经济依然在走上。

韩国上榜企业中,排位靠前的比较稳定,主要是后面名次的波动,这也展现了韩国几大财团的起伏,2010年,三星财团有三家企业上榜(三星电子、三星人寿保险、三星C&T),但是2011年,三星财团只有三星电子上榜;2010年,LG财团也有两家企业上榜(LG电子、LG显示),但是2011年LG财团只有LG电子上榜;2010年SK财团也有2家,但是2011年也只有1家上榜;而现代财团强势上位,由2010年的2家上升到2011年的4家。其实跌出500强榜单的企业并没有消失,还在2000强榜单,但是500强排位靠后的韩企的波动性还是很大的。

2010年营收300亿美元的(化工)韩华却不在2011年的榜单,而2011年500强的上榜标准只是营收220亿美元以上,还有2010年在榜单的(重工)斗山未进入500强榜单。世界2000强还有一批韩企,那些下滑的韩企都会在2000强榜单中,而不是倒闭。



虽然不喜欢韩国,不过还是要承认韩国人做得不错,在它的体量下达到了他们能实现的极致,正如日本在90年代达到的极致一样,但是日本和韩国无法在世界经济生态上主宰自己,因为他们都是从属型经济体。日本曾经想挑战美国,但是日本败于体量。在80、90年代美日之间其实爆发了“第二次太平洋战争”,不过这次是创新和金融的战争,日本再次战败。其实日本在80年代已经开始接近美国了,日本在那时野心膨胀,美国将重心部分从苏联移向日本,而日本的战败其实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间,并不是短短几年的时间,而是有长达10年的周期。美国在创新和金融上双重击败日本,同时美国加大扶持台韩的力度,因为美国无法在一些夕阳产业和日本对抗,那么扶持人力成本比日本更低的经济体,就可以不用全部自己出手,当然这个便宜了台湾和韩国。结合广场协议,日本让出了低端产业的市场空间,被台湾和韩国占据,这个让出的空间日本再也吃不回去了,而后中国大陆接着崛起,日本再无法收复低端产业空间。而上端的创新大战中,美国爆发了IT革命,而日本在这次创新大战中并没有实现赶超,日本只能战略跟随,但是跟随已经决定了日本在世界产业的层级,这样在80年代曾经弱势的美国终于开始甩开日本。日本在上层没有冲上去,在下层被台韩和中国大陆蚕食,日本被上下夹击其衰落趋势已经确立了,加之日本人口老龄化,这样在国家竞争中日本有心无力,中韩的人口年龄都比日本年轻,日本缺失活力。

中国其实隐隐开始挑战美国了,其实这也不是中国有意的,但因为中国的体量已经摆在那里了,中国不想挑战其实也事实上挑战了,日本做不到的中国可以做到,这是中日之间的本质差别,中国可以通过自身体量去改变全球生态,而日本没有这种实力。

韩国虽然表现很好,但是他本身只是夹心层的表现,韩国现有的成就无法与巅峰时期的日本比肩,即使实力衰弱的日本,韩国还是依然无法和日本比较。以人口和世界500强数量的比量日本:韩国=1.3亿:0.5亿 与 68家:13家不匹配,除非韩国能够达到26家才能和日本匹配,韩国的人均GDP也只有日本的一半,如果拿现在的韩国与巅峰时日本的149家,我们就可以看出韩国与日本的巨大差距。日本在巅峰时期的创新性根本不是现在韩国可以比拟的,那是日本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时代,不过日本现在已经暮气弥漫了。

世界市场在一定时期有零和性,中国要产业升级,必然要有牺牲者,那么韩国其实已经是中国必须要灭杀的,正如韩国对日本的无情一样。不过中国市场对韩国的开放让韩国借力实现了产业升级,韩国对中国的经济捆绑是极深度的,那么中国要把曾经给予韩国的夺回来,今天很多韩国的产业都是从中国市场滚动出来的,那么在未来中国在产业升级必然要把韩国过去从中国这里得到的拿回来。

韩国对此其实认识也是很深刻的,至少在决策层认识是很清楚的,韩国经济能够经济一直发展,这些都是由其决策层精心计算和规划的。韩国和中国其实面临某种经济矛盾,韩国既要象藤蔓一样仅仅缠缚中国市场,同时又要防御中国的产业升级。

其实中日韩的经济模式很相似,都是ZF支撑垄断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人力成本和ZF补贴能力的差异,中韩和90年代之前的日本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但是90年代以来日本的人力成本已经进入高位,日本无法通过创新来扭转人力成本的劣势,而在ZF补贴上又相对中韩力不从心,中国和韩国对产业的补贴都是很狠的。其实中国和韩国已经在进行补贴大战,比如中国ZF对液晶产业进行补贴,这样同时打低了液晶产业的世界市场盈利性,日本已经坚持不住了,台湾还在撑,韩国也勉强盈利,中国大陆要把这三家耗死,最后由中国来垄断这个产业。

中国和韩国的套路和手法没有任何差别,此时看的就是人力成本差异,人才储备差异,ZF补贴能力差异,还有谁更狠,目前看中国在三方面都有优势,所以我对中国有信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30 00:10:23
建议整理成DOC文档供大家下载收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31 00:00:57
曾经关注过2010年世界500强的数据,当时中国需要前10位世界500强的营收总和才能超过韩国的GDP,所以我想2011年的情况应该是中国前8位的世界500强营收总和可以超过韩国GDP,不过最后出来的数据比我预想的乐观。不过这个数据对于中国的意义并不大,因为这种数据是建立在中国是韩国人口27倍的基础之上,同时中国国企的垄断性很高,中国大陆上榜的世界500强绝大多数都是国企。

这里我们比较另外一个数据,世界500强平均营收,中国是550亿美元,日本是534亿美元,韩国是541亿美元,大家彼此相近,不过中国数据相对比较最好,如果中国的平均营收达到600亿美元以上的话,那就更好。


其实就中国整体和韩国的比较是相当不合理的,因为双方的体量都不一样,不过很多人喜欢用韩国或四小龙来鞭策中国。比如比较身高,北欧就是比南欧的身材高,同样中韩比较身高应该是中国与韩国同等纬度的省份之间的比较,而不是愚蠢地拿全国去比,因为这种比较根本违逆基本条件,应该是东三省或山东与韩国比,事实上就新生代而言,环渤海省份的年轻人平均身高已经与韩国相当,甚至可能略微超过。


中国经济水平落后于韩国这是由政治和经济规律决定的,很多人脱离了这些规律来单纯比较中国和韩国其实背离了政治和经济规律,诚如很多人说的只是只是事实,但是经济怎样发展在当时中国其实差了很多条件,不是中国有多少人和土地有多辽阔能够决定的,当然这不是要为自己的落后找借口。


一个国家的发展对外部的依赖性极大,在封闭的条件下很难发展经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依靠资本和消费,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消费是最重要的,但是消费事实上是由资本支撑的,相应的消费要有相应的资本,没有相应的资本也就没有相应的消费,但是资本积累是有条件的。欧美国家依靠殖民掠夺来实现资本积累,同时也包括早期对工人的剥削,但是不管对内怎样剥削,资本积累源头的外部性是极其重要的,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历经了几百年对全球的残酷剥削。而从冷战开始,后发国家有另外一个不同于早发国家的路径那就是依托发达国家的国际分工体系进入全球贸易来实现资本积累。

中国出现的问题就是经济体封闭,几乎完全依赖内部,这实际上已经决定了中国经济不能快速增长,而且中国有限的积累全部都要往资本里集中,也就是国家经济发展要优先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化。中国的经济事实上脱离于两大阵营,正是这种封闭,使得象朝鲜那样的国家都比中国好,

新中国建立时,中国从苏联输入了资本,这个成为中国日后工业化的基础,因为工业发展是资本密集和不断资本追加的,但是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已经失去了外来资本的通道,那么只有从内部的消费来挤压空间供给工业的发展,这样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日子很苦。同时中国在进行对外援助,和大三线的国防建设,使得国家有限的财富不能给予民众消费。

中国本来不是现代文明的源头,而建国后的对外封闭,一切要靠自己积累和摸索,那么这会与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疏远。而韩国始终处于全球的大循环圈,而且始终由美国进行持续的资本、技术输入,这些都是中国不具备的条件,而且美国向韩国开放市场,这样使得韩国能够滚动自己的产业,韩国的活水是由外部引入,而中国由于封闭性实际上经济过于死水。其实封闭经济体都不能快速发展,印度是另外一个实例。

当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活力才真正迸发,这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而是一个经济体开放性的问题,一个体系只有持续的外部熵减流才能真正有序化,而中国过去的教训就是由于政治原因的封闭性,隔离于两大阵营,而中国决策层始终在寻找出路,打破这种外部封闭束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31 00:17:41
下面就世界500强对中国和韩国进行对比分析,让我们看到中国的不足,也要正面看到韩国的优势。

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率是5.53%,我们不能只看排名和营收,更应该关注企业利润率,因为利润率才能真正表达出企业的竞争力。我们以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率为基准来分析中韩等国家的企业竞争力。

美国的平均利润率是6.59%,中国是5.58%,日本是2.00%,韩国是4.65%。

其实从平均利润率,我们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日本经济的弱势在利润率上表现很直观,相当的微利,国家和企业的表现是一体的,而美国的企业表现依然很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现在我们聚焦在中国和韩国之间的数据比较,中国正好是世界平均水平,而韩国比世界平均水平略低,不过也还不错,这里似乎中国的企业情况比韩国要好,且慢,如果我们再对数据更细致的观察,则会发现是韩国的利润率比中国更好。

事实上中国69家企业在利润率上有天然断层,具有高额利润率的企业都是银行,而且都是惊人的20%以上,从最高工行的29.54%到最低的农行的22.24%。然后是除了几家10%以上的垄断企业,其他所有企业的利润率都在8%以下,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数据反应。

银行的超额利润来自于政策,从次贷危机以来,中国持续依靠天量信贷来推动中国经济,而天量信贷都是要向银行支付利息的,而这些利息成为银行高额利润的来源,并非中国的银行真地比世界银行具有超强经营能力。世界500强中有61家银行和金融企业,它们的平均利润率只有7.76%,这样大家就可以知道中国银行有多么“天赋异禀”,从银行的利润率排行榜来看,中国银行垄断了第2名到第7名。而这是中国产业对比中唯一“闪光”的地方。

韩国只有1家金融企业上榜,是韩国友利金融控股公司,它的利润率是7.89%,和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在此方面中国企业的数量优势和利润率优势并不值得过多自豪。


扣除中国6家银行和中移动的数据后,其他62家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74%,从5.58%到2.74%,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落差,中国企业的盈利状况并不是很好,可以说基本处于世界苦力水平,不过还比日本稍好,这样我们可以更加看出日本的经济弱势。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利润率2.74%低于韩国的4.65%,这反映了目前中韩之间的产业竞争水平差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