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是必须容忍和鼓励的,这是起码的程序正义。但是看到每一个帖子后面都有网友在抱怨,确实不太美观。所以希望大家将这个问题的讨论专门集中到此处。
就西经版而言,我会将到目前为止的相关讨论转贴到此处,然后在版内进行清理。
不管争议进展如何,请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直记得盛洪老师在主持一次天则双周研讨会上回应一位听众对演讲者的质疑时所说的第一句话:不要怀疑对方的用意,不要怀疑对方的智力。这是说不要随便给人扣帽子,需要的是事实和分析。
我倒希望大家大胆怀疑本次新制度背后任何(善良的或者险恶的)用意,对论坛管理的智力进行建设性的批评。
请版主将此帖置顶!
好,我先放一炮。
我坚决支持对那些毫无内容的水贴进行必要的清理,但除此之外的贴子,无论(在我们看来)内容多么荒谬,还是以保留为宜。
同时我们也欢迎朋友们在这里对此次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骂娘也可以。
Edward:“积分达到500才可以浏览”是一种负激励的制度,凸现道德风险问题。在不存在有效约束条件下,灌水对于网站与网友均有害而无益。
nanjiguang:呵呵,激励的效果和激励制度本身可能会存在不协调的地方,但楼主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我们的论坛充满学术的味道和气息.至于怎么才是最好的制度安排,或许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而非一个一成不变的定式.
一刹春:道德风险问题,我有充分预期,因此会严厉打击灌水。如果大家只是一味享受论坛成果,而不注重论坛质量建设,对于论坛长期发展无疑是有害的。希望这次制度探索能够成功,大家一齐努力。作为对关心支持论坛朋友的回报,我会继续上传很多我收藏的电子图书,而这项工作一度中断,正是基于我对论坛发展的忧虑,当然,这些图书的下载还是会有积分限制。
Birch:制度真是无所不解。我不想灌水,有价值的帖子写不出,又想看有积分500限制的帖子,咋办?制度学能帮我吗?
mingxiang:这里也要搞准入限制?资源共享,共同致富嘛!
蓝田日暖29:楼上的,请问以前搞资源共享的UNIX现在发展成什么样了,有微软那样富吗?
leabai:又要500分,斑竹是不是过分了点。看来,大家不灌水也不行了!真不知目的何在?!是不是经济学职业病?
Edward:即使设限,本人仍反对上网灌水。灌水,一则浪费网络资源;二则浪费网友的时间资源,好像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浪费自己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浪费他人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
abrajin:这个制度安排有效率吗
seigfried:强烈支持论坛建设。
一刹春:致Birch:或许这不是个好制度,但我相信是个“可能的”(值得探索的)、“较不差”(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制度。再说,你的积分也不低嘛,大家一齐努力,建设高品位经济学学术论坛!
leabai:灌水是因为发现了论坛无聊的限制,论坛现在已经不是大家的论坛。为了论坛建设,我相信方法很多,也无需使用这种不太高级的手段。释放空间,可以选择每隔一定时期删除部分帖子。另外,关于“建设”一词,究竟是何含义?现在恐怕已成了建筑的代名词了(国务院就将建筑业主管部分定名为“建设”部,这恐怕也是现在废农大搞房地产的原因之一吧)。地方GDP要实现高增值,房地产和汽车是最容易想到的。现在不少官僚以为房地产发展了,城市就美化了,就发展了,就建设好了。发展经济学的观点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bjtkg:本来很喜欢斑竹的.对经院的论坛也很亲切,如此高的门槛,如此强迫资质愚鲁的我我只好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鼓励我了;又想起了乌龟和兔子的故事;斑竹好比兔子,动如脱兔,学习好,天分高;我们就是乌龟,慢慢爬,可是亲爱的兔子,过一万年后,您肯定是输给我们的呀.另外,这本好东东也只是您DOWN的呀,还FREE呢,对于真正喜欢他的人来说,您实在缺乏菩萨心肠.南怀瑾老师讲:"用天下人的钱,办天下人的事"------何等的胸怀!
一刹春:你这个可爱的比喻已经把我置于易受攻击的境地了,但我还是引申一下,如果是乌龟赶上了兔子,那么兔子非但不沮丧,还将欣喜万分,因为兔子的本意就是要将乌龟扶上冠军宝座啊;现在的情形是什么?是一大堆乌龟和更多潜在的乌龟把兔子挡在了起跑线上,令整场竞技变得索然无味!亲爱的bjtkg,你不妨最大限度地揣测一下自admin以下包括我在内的论坛管理团队成员推行此项新制度的用意(出于私心或是追求公益),然后将结论与南怀瑾先生的观点作一比较,再将其中的分歧提交进一步讨论,谢谢!
mingxiang:发展是硬道理,共同致富也是硬道理,不少人因丧失机会而命苦!
nie:积分不够,就多多参与讨论,或者上传好的文献,或者发布有价值的帖子。100贴就500分,每天5贴,也不到一个月阿。你去哪里用如此低的代价来买新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8 11:03:03编辑过]
我是第一次进入,很郁闷的发现看一个贴子需要有1500分.忽然想起一本书上说,法律规定不可以在天桥下露宿是针对穷人的,因为有钱人会到天桥一露宿吗?是呀,书上用此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维护的是资本家的利益.我想问你们的这个制度维护的是谁的利益呢.唉!谁叫我的学校太水了呢,在是我有机会听周其仁教授讲课,何必受他的气呢.不说了,很多事在中国是说不清的,看的越清你就会觉得越悲哀.我们走吧,这是有钱人的游戏.就像书上说的资本主义的民主.
这种方法很有效率,支持;
回到主题:原教旨主义的经济学(该提法我创的,就是古典经济学)告诉我们REGULATION带来的就是DEADWEIGHT LOSS;
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口号:自由万岁-------这是我学经济学的体会;其实老庄哲学早就说了这个道理
私心:我的新帕又离我近了5分
以下是引用bjtkg在2004-10-18 12:03:38的发言:这种方法很有效率,支持;
回到主题:原教旨主义的经济学(该提法我创的,就是古典经济学)告诉我们REGULATION带来的就是DEADWEIGHT LOSS;
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口号:自由万岁-------这是我学经济学的体会;其实老庄哲学早就说了这个道理
私心:我的新帕又离我近了5分
限制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我从不否认,但我关心的是net effect,你所说的deadweight loss是从什么方面来衡量的?当我们谈到deadweight loss时,都有一个交易背景,而交易背后又有制度背景,不会有哪个新古典经济学家简单地论断regulation是inefficiency的充分条件,不知你从哪里看来的?
自由万岁这种诗意笔法还是少用来论证问题。
你的回复看不出任何基于充分思考的迹象,我且问个问题吧:你说为什么国家图书馆需要办证才能享受服务?为什么各类借阅室对不同的人群开放?为什么借书要有时限?为什么新书不提供外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8 13:59:41编辑过]
我发现我们潜意识里有个习惯,一想要把某件事情做好,就不自觉地运用限制手段。比如我们说要发展地方经济,然后地方政府就起劲了,今天来个制度,明天来个规章,这表面看起来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却从很多不易察觉的方面起到了副作用。我觉得有时候我们真需要回到亚当.斯密那里,去理解Natural Liberty的真正内涵。
对这次论坛的制度改革,我们的确不能怀疑斑竹的良苦用心,但是这样一种改革是否非要采取这样的限制手段呢?有没有一种可以疏导的更自由更激励创新意识的方案呢。
固然我们希望人大经济学越来越好,但是首要的是一种自由向上活泼的学术气氛,我们不能臆测这次改革的后果,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论坛的兴盛决不是通过限制达到的。
以下是引用blueboy217在2004-10-18 18:04:10的发言:我发现我们潜意识里有个习惯,一想要把某件事情做好,就不自觉地运用限制手段。比如我们说要发展地方经济,然后地方政府就起劲了,今天来个制度,明天来个规章,这表面看起来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却从很多不易察觉的方面起到了副作用。我觉得有时候我们真需要回到亚当.斯密那里,去理解Natural Liberty的真正内涵。
——呵呵,可惜斯密没法子帮助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不认为不恰当地类比会有助于讨论的深入。
对这次论坛的制度改革,我们的确不能怀疑斑竹的良苦用心,但是这样一种改革是否非要采取这样的限制手段呢?有没有一种可以疏导的更自由更激励创新意识的方案呢。
——这也是斑竹们一直在网上网下讨论的问题,改革方案的出台可视为讨论的初步结论。我不认为简单的诘问将有助于讨论的深入。
固然我们希望人大经济学越来越好,但是首要的是一种自由向上活泼的学术气氛,我们不能臆测这次改革的后果,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论坛的兴盛决不是通过限制达到的。
——限制下载的危害竟然严重到了侵犯学术自由、向上、活泼?我不认为随意夸大问题将有助于讨论的深入。
斑竹的眼光真是犀利,我的不恰当的类比、简单的诘问和随意的夸大一下子就被看出来了,厉害!
就是不知道斑竹想怎样把讨论引向深入呢?好像每个发言的都被驳得体无完肤。
以下是引用blueboy217在2004-10-18 20:23:14的发言:斑竹的眼光真是犀利,我的不恰当的类比、简单的诘问和随意的夸大一下子就被看出来了,厉害!
就是不知道斑竹想怎样把讨论引向深入呢?好像每个发言的都被驳得体无完肤。
坦白讲,我的智力所及已经体现在对改革方案的执行上了,所以需要听取广大网友的宝贵建议,而不是简单的表态啊。
不知道你设立浏览者积分限制是什么目的!
积分只意味着发贴数或者登录次数多些,与对论坛的贡献很难有明确的正相关,即使有,这个方法也是基本无效的。
图书馆的收费和借书期限,关键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一个人借去的机会成本是其他所有人都不能借了。而电子书当然无此约束,边际成本为0——一刹春怎么会问出这种问题呢?
这次改革肯定会侵犯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在刚刚进行的时候会让一些刚加入的人不知所措(许多老人都是不知不觉中就有了足够的积分了)。
在本帖中大家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不满。不过另一方面,如果大家认为现行制度有欠妥之处,真诚的希望大家可以提出切实的建议,摆出理由。只要有道理,任何建议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限制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我从不否认,但我关心的是net effect,你所说的deadweight loss是从什么方面来衡量的?当我们谈到deadweight loss时,都有一个交易背景,而交易背后又有制度背景,不会有哪个新古典经济学家简单地论断regulation是inefficiency的充分条件,不知你从哪里看来的?
自由万岁这种诗意笔法还是少用来论证问题。
你的回复看不出任何基于充分思考的迹象,我且问个问题吧:你说为什么国家图书馆需要办证才能享受服务?为什么各类借阅室对不同的人群开放?为什么借书要有时限?为什么新书不提供外借?
一刹春同志看来很严谨而且有捍卫自己信念和行为正确性的血性和干劲;羡慕!
杨小凯先生的观点:“数学基础好的可以研究一些更深的理论问 题,数学基础差的可以多做比较和案例研究,有时候比较和案例研究更接近事物 的本质”。-----我理解就好比有的人逻辑性强就可以研究学习经济学,有的人思维发散的厉害也可以研究和学习经济学;甚至笨的象乌龟的同学仍然可以讨论学习经济学;一万年以后,兔子不知都换了几百代了;
我认为经济学首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基本上不存在象自然科学那样的所 谓“正确答案”,社会科学是“最佳答案”,所以社会科学领域出现很多谁也不 服谁的情况就很正常。-------希望一刹春同学能求同存异
以下是引用hiwangfeng在2004-10-18 20:55:01的发言:不知道你设立浏览者积分限制是什么目的!
积分只意味着发贴数或者登录次数多些,与对论坛的贡献很难有明确的正相关,即使有,这个方法也是基本无效的。
图书馆的收费和借书期限,关键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一个人借去的机会成本是其他所有人都不能借了。而电子书当然无此约束,边际成本为0——一刹春怎么会问出这种问题呢?
登陆次数多,至少说明对论坛比较关注,这是我们所期望的;发帖数本身确实和贡献很难有直接关系,这恰恰是为什么在积分限制的同时要严厉打击灌水的原因。至于你说“即使有”,也“基本无效”,我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关于我提的问题,谢谢,你给出了我所期望的答案,我正好反问你,也反问所有自以为了解了边际成本规律的人:为什么大家不站在改革实施者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的收益与成本关系。你信誓旦旦地搬出边际成本概念,隐含的就是你认为图书馆和论坛的性质一样,都是资料库的功能,这恰恰有悖论坛成立时的本意;我提这个问题就是希望大家思考图书馆和论坛的区别,而不在于问题本身。没错,你下载完资料一走了之,论坛却陷于万劫不复的低水平循环。
以下是引用bjtkg在2004-10-18 22:22:10的发言:限制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我从不否认,但我关心的是net effect,你所说的deadweight loss是从什么方面来衡量的?当我们谈到deadweight loss时,都有一个交易背景,而交易背后又有制度背景,不会有哪个新古典经济学家简单地论断regulation是inefficiency的充分条件,不知你从哪里看来的?
自由万岁这种诗意笔法还是少用来论证问题。
你的回复看不出任何基于充分思考的迹象,我且问个问题吧:你说为什么国家图书馆需要办证才能享受服务?为什么各类借阅室对不同的人群开放?为什么借书要有时限?为什么新书不提供外借?
一刹春同志看来很严谨而且有捍卫自己信念和行为正确性的血性和干劲;羡慕!
杨小凯先生的观点:“数学基础好的可以研究一些更深的理论问 题,数学基础差的可以多做比较和案例研究,有时候比较和案例研究更接近事物 的本质”。-----我理解就好比有的人逻辑性强就可以研究学习经济学,有的人思维发散的厉害也可以研究和学习经济学;甚至笨的象乌龟的同学仍然可以讨论学习经济学;一万年以后,兔子不知都换了几百代了;
我认为经济学首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基本上不存在象自然科学那样的所 谓“正确答案”,社会科学是“最佳答案”,所以社会科学领域出现很多谁也不 服谁的情况就很正常。-------希望一刹春同学能求同存异
呵呵,你不focus在问题本身了,那我也随便回应两句。 研究和学习经济学,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和理想,但是,第一,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为什么你偏偏选择上人大论坛,这意味着你默认人大论坛的建设宗旨,那就是促进“共同”研究和学习经济学的氛围,而一切改革措施的出发点正是最大限度地扶持这种氛围;第二,我愿意再次重申,改革方案对学术自由完全没有任何限制和阻挠,讨论还将是一如既往地宽松,所有的乌龟和兔子(实际上,就经济学而言,大家都是乌龟)都一样(——注:这里可能会给灌水者留下一个攻击点)。 既然是讨论,当然希望在理性、建设性的基础上能够说服对方,如果没有讨论的余地了,我想“求同存异”的勇气还是有的。非但如此,我真的很想听到广大网友对我们所要实践的目标的手段提出更好的建议。
下线前记起我老师告诉我哈耶克这个外国人好像也很信奉"自然秩序高于人为秩序"
我的理解是:出于这样那样的好心,想出自以为是的妙计,自己还觉得不备人理解,怪委屈的,其实您本身就开始犯错误了;
您的计策越妙,越体现您的高智商,可能犯的错越大;NET EFFECT越低于其应有的水平;
要发展论坛,完全可以不用这条方法
以下是引用bjtkg在2004-10-18 23:03:19的发言:下线前记起我老师告诉我哈耶克这个外国人好像也很信奉"自然秩序高于人为秩序"
我的理解是:出于这样那样的好心,想出自以为是的妙计,自己还觉得不备人理解,怪委屈的,其实您本身就开始犯错误了;
您的计策越妙,越体现您的高智商,可能犯的错越大;NET EFFECT越低于其应有的水平;
要发展论坛,完全可以不用这条方法
你看你又胡来了,你真的不在乎你的发言对你的id在一个崇尚理性讨论的论坛上名声的影响么?
1,为俺老师抱怨两句。上个月刚鼓动俺导师进入论坛,不料遇到准入限制。老师说,<新帕>上有他的译文,当年只能看那几页,今天能看全部了,却下不来了。
2,俺答应一定帮导师下载,可惜俺分数也不够。
3,任何制度都不会是绝对有效的,即使两个帕累托效率之间也很难说那个更好。
4,一个产生外在性的个体在得到另外的外在性补偿后使得效率提高。想想产生外在性的人也希望得到补偿,来了就下,下了就走,多伤心哪。
5,为了凑足几分,会想办法,但为了积分最大,在边际收益不同时,需要把帖子向高积分的方向适当调整,于是,有关分数的分布将有利于促进发好帖的数量。

以下是引用hiwangfeng在2004-10-18 20:55:01的发言:不知道你设立浏览者积分限制是什么目的!
积分只意味着发贴数或者登录次数多些,与对论坛的贡献很难有明确的正相关,即使有,这个方法也是基本无效的。
积分绝不仅仅意味着发帖数和登陆数,其实我们希望所有登陆论坛的人,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论坛的讨论中来。希望可以看到高质量的话题,看到思想的碰撞,看到高质量的资料上传。
其实我们希望通过出现大量精华帖的方式把积分给大家,希望可以鼓励更多人在这里更用心一些,而非仅仅把这里当作一个资料库。斑竹是有权利给大家加分的,只要可以发出真正的好帖,积分肯定可以很快上涨。希望大家不要把积分限制看作对灌水的鼓励,其实我们的出发点是对精华帖的鼓励。
不知版主有没想过,在开放的网络上,作限制的效果有多大?
你如何保证别人不用你所限制的下载文件到其它论坛赚取分数?
我认为发展论坛的方法应该是多提问题,多讨论,鼓励大家发表意见,见解。牛人,高手到底是少数,只有充分发掘初学者和中级者的学习积极性,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其畅所欲言,才能提高论坛的人气和规格。
可能有人担心降低了学术档次,过多花费高手们的时间,去解答简单问题。这是不必要的。知识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讨论话题,高手们完全可以不去关注“低手”们的帖子,或者“画龙点睛”一下。而“低手” 参加高手的讨论,只会提升人气,而不会降低档次。
话说回来,复杂的学术问题,也不太可能在论坛上进行深入的探讨,更多的还是初级或中级问题更能吸引大家的热情,因为有更多的人可以发表见解。这样的讨论又更能击发起学习热情,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再者,对于发贴数量的要求不应太高。
因为,大多数的网友都是学校的学生,研究生或老师,都有着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同时要求发贴数量和发贴质量的情况下,必然影响主要的学习和工作。
如果象有的网友说的“每天发5个贴,连发1个月”,如何保证发贴质量?对于文字贴,如果不是经过自己思考,而“贴”的贴子,又有什么意义?资料贴的上传难道不是非常耗费时间的吗?如果没有感兴趣的话题,是否胡乱发贴?
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个朋友说存在着“经济人”与经济学家的博弈,事实上,更多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博弈。
所以,管理者的行为不可不慎。
非常感谢你的回复!以下是引用dayu0001在2004-10-19 16:21:37的发言:
不知版主有没想过,在开放的网络上,作限制的效果有多大?
你如何保证别人不用你所限制的下载文件到其它论坛赚取分数?
——这不在我的考虑范围。
我认为发展论坛的方法应该是多提问题,多讨论,鼓励大家发表意见,见解。牛人,高手到底是少数,只有充分发掘初学者和中级者的学习积极性,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其畅所欲言,才能提高论坛的人气和规格。
——完全同意。但我们关心的是具体机制,any alternatives?
可能有人担心降低了学术档次,过多花费高手们的时间,去解答简单问题。这是不必要的。知识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讨论话题,高手们完全可以不去关注“低手”们的帖子,或者“画龙点睛”一下。而“低手” 参加高手的讨论,只会提升人气,而不会降低档次。
——这不是我们担心的问题。事实上,从本论坛的帖子历史来看,很多精彩的讨论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的。况且,“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版是专门处理“简单”问题的。
话说回来,复杂的学术问题,也不太可能在论坛上进行深入的探讨,更多的还是初级或中级问题更能吸引大家的热情,因为有更多的人可以发表见解。这样的讨论又更能击发起学习热情,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再者,对于发贴数量的要求不应太高。
因为,大多数的网友都是学校的学生,研究生或老师,都有着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同时要求发贴数量和发贴质量的情况下,必然影响主要的学习和工作。
——我们对改革方案的理解是,只求质量,不求数量,除了添加精华外,还可以对一些不适合加为精华的精彩回复者直接进行分值奖励。就我个人而言,我会很重视一位网友的发帖历史纪录,但是发帖数和登陆次数过少的话至少说明对论坛的关注程度还不够,毕竟论坛实施管理和提供服务时要花费成本的(起码是时间成本),因为斑竹们大多“都是学校的学生,研究生或老师”。
如果象有的网友说的“每天发5个贴,连发1个月”,如何保证发贴质量?对于文字贴,如果不是经过自己思考,而“贴”的贴子,又有什么意义?资料贴的上传难道不是非常耗费时间的吗?如果没有感兴趣的话题,是否胡乱发贴?
——这确实是令我们苦恼的问题。个别网友用一些“为贴而贴”的帖子变相代替水帖(但愿不是我恶意揣度),这是现行制度所不及之处。
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个朋友说存在着“经济人”与经济学家的博弈,事实上,更多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博弈。
所以,管理者的行为不可不慎。
——再次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建议!
楼上的各位兄弟,新帕之500分要求对于上传者而言是不小的付出。要知此书至少要600大洋呀!600呀!(原价要800多呀!)
还有像俺此等小地愚民,从此拖了n多书和资料后,常去的三个图书馆觉得都不如这里。对此甚为感激呀。
但本人只是觉得500分太多呀,好多次的回复只是说下了文章谢谢之类的,有些言不由心呀,觉得对不住发贴者。因为大多只是作为储备下了先,没有看或没完整地看呀。
俺有看法是因为俺不能及时下此新帕。
但俺希望能长期看到新帕贴的存在!
有希望才能有用心用力参与的动力的呀!
在下对此有一个问题:
人大经济学院的这个论坛是俺所接触的,被俺认为资源获取最好、学术水平最高及最有人性化的论坛。
那么此论坛的定位是人大经济学院内部性还是开放性的?
俺是小地小民,从俺的角度出发,俺下了这么多好东东,俺认定为开放性。若如是,则限制性条款的出现与实施,意味着一种被隔离与排斥。有可能寒天下赤子之心呀!
但从论坛建设与管理而言,又不得不作一些制度化管理与建设。否则就有可能让许多提供资源者没有动力来提供了。
难道真的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此种不对称吗?
一点胡说与乱想,无反对新帕贴主之意。只是觉得从经济的分配角度来看问题,只是有分配就会有公与不公。反过来觉得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之状态回避了分配一事,则社会大公是有一定道理的呀。
以下是引用beatuxlee在2004-10-20 9:34:34的发言:但从论坛建设与管理而言,又不得不作一些制度化管理与建设。否则就有可能让许多提供资源者没有动力来提供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0 10:43:49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beatuxlee在2004-10-20 9:34:34的发言:那么此论坛的定位是人大经济学院内部性还是开放性的?
俺是小地小民,从俺的角度出发,俺下了这么多好东东,俺认定为开放性。若如是,则限制性条款的出现与实施,意味着一种被隔离与排斥。有可能寒天下赤子之心呀!
次论坛绝对是开放性的,而且限制措施对于所有人是平等的,并非针对经济学院以外的人的。
但是现在来这里的人,太多人仅仅是下了资料就走,这与我们论坛的宗旨相悖,才有这些措施出台。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