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14771 2704
2013-04-06
                               第八篇:大禹治水?还是大禹治税?                                             
                                                 ——《尚书》新解——
                                                                        
内容提要
      对于古代社会的认识一向只有两条线索可循:一条是包含了许多历史传说在内的史学资料,一条是包含了许多历史文物在内的考古资料。除此之外,还能有第三条线索可循吗?是的!有的!这第三条线索,就是以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为依托的经济学推理。而这里正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推理来说明:中国历史上流传已久的那个大禹“治水”的故事,或许竟是大禹“治税”之误。
                                    
引言

      国家是随着税收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或者说,治税乃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华大地的上古时代,这个孕育了中华帝国的税收制度,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

1盘古时代
    三国《三五历记》记载:盘古时代,“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当时“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经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如此等等。
   

    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历史传说,究竟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史学资料的角度去探究?……其精要莫过如此。
    从考古资料的角度去探究?……其前景一片茫然。
    可是从社会发展一般趋势——这个经济学推理的角度去探究,我们却可以看到:
    在盘古时代,随着原始人类逐步增多和生存竞争不断加剧。原来不分高低贵贱,不分长幼尊卑,没有社会分工,而是处在一片浑沌状态的原始人类;终于开始了一个使阳清为天(强者为上成为奴隶主首领),阴浊为地(弱者为下成为奴隶大众)的阶级分化的过程。
    终于开始了一个分别依风云雷霆、日月星辰、五岳江河、田土草木、金石珠玉(隐喻渔、猎、林、牧、农、工、商?)……等等而行的社会分工的过程。
    这个阶级分化和社会分工的过程虽然还只是萌芽兹始,但却一日九变,历经万八千岁;终于使得最初天地浑沌如鸡子的人类社会,在这样一个遂分天地、肇立乾坤的过程中,像日长一丈的盘古一样,日复一日地成长壮大起来。
    由此看来:这个天地开辟的盘古时代,应该还只是一个刚刚进入阶级分化和社会分工的时代。……并且由于这个过程,最初还只是局限在各自为政的原始部落内部;所以盘古的时代显然还只是一个内部“求利”,而非普遍“治税”的时代。

2 女娲时代
     西汉《淮南子》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注:根据一种比较现实主义的解释:当时女娲部落群居的大型山洞,因为一次地震出现巨大裂缝;女娲组织众人采集石灰石烧炼石灰修补成功——这在当时的确算得上是一种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壮举了
     东汉《风俗通》记载:
    “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
如此等等。
    这个也是充满神奇色彩的历史传说,究竟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史学资料的角度去探究?……其精要莫过如此。
    从考古资料的角度去探究?……其前景一片茫然。
    可是从社会发展一般趋势——这个经济学推理的角度去探究,我们却可以看到:
    在女娲的时代,继盘古
遂分天地、肇立乾坤之后;女娲又进一步通过以补苍天、以立四极的壮举,努力推进等级制度和分工制度的建设。因而使得曾经一盘散沙而招致爁焱浩洋猛兽鸷鸟颛民老弱们,现在终于可以集合在部落首领(奴隶主)的旗帜下。大家齐心合力,分工协作,经历一番炼彩石、断鼇足、杀黑龙、积芦灰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一个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四面八方还有许多一向是单枪匹马、孤苦无依的男女老幼们,现在当然也都要争先恐后投奔到女娲的,已经是有组织的部落里去安身立命,从而使得女娲的部落顿时人口大增。……这就好像女娲的部落开始只是
搏黄土作人(自己生育事倍功半);后来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招降纳叛事半功倍);进而故富贵者(奴隶主),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奴隶),絙人也一样。
    由此看来:这个
补天造人的女娲时代,应该是一个进一步建立等级制度和分工制度的时代。……不过由于这个过程,最初也只是局限在各自为政的原始部落内部;所以这个时代显然也只是一个内部“求利”,而非普遍“治税”的时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4-6 11:54:38
呐,很新颖的看法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6 11:55:31
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6 11:55:53
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6 11:59:16
论坛币神马的谢谢楼主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6 11:59:54
(续Ⅰ)
3 伏羲时代

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晋《帝王世纪》记载:伏羲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等。

   (注:这里之所以要把伏羲时代摆在女娲时代之后,是因为与女娲时代的群婚制相比,伏羲时代的制嫁娶之礼,显然是又进一步的文明成果。
   《庄子·胠箧》记载:“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犠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如此等等。
    这个已不再充满神奇色彩的历史传说,究竟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史学资料的角度去探究?……其精要莫过如止。
    从考古资料的角度去探究?……其前景一片茫然。
    可是从社会发展一般趋势——这个经济学推理的角度去探究,我们却可以看到:
    自从盘古开天地(肇立乾坤),经过女娲补天地(以立四极);到了伏羲的时代,这个从未停息的分化过程,终于又催生出一套进一步规范等级制度和分工制度的——八卦体系。
    由于这个既是原始哲学,也是原始法规的八卦体系,已经如此简单明了和行之有效;所以在它的影响下,生活在四面八方的各个原始部落(诸如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女娲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共公氏,祝融氏,神农氏等等),现在也都会依次效法。……从而不仅使各自的等级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巩固;而且也使各自的分工制度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与此同时,生产力也因此而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已经是被部落首领(奴隶主)们更加有效组织起来的众多部落成员(奴隶)们,他们或者作结绳而为网罟(编织渔网),或者取牺牲以供庖厨(畜养禽兽),或者以佃(畴)以渔(采集、狩猎、和捕捞),或者造书(文字)、作瑟(乐曲),或者“制嫁娶之礼”(婚姻制度)……;大家分工合作,相互依存,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此看来:这个始作八卦的伏羲时代,已经是一个开始用原始哲学和原始法规,来规范等级制度和分工制度的时代。……不过由于这个过程,当时仍然主要是局限在各自为政的原始部落内部;并且由于地广人稀和需求甚低,而使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所以这个时代仍然主要是一个内部“求利”,而非普遍“治税”的时代。

4 炎帝治税?
    战国《世本》记载:“炎帝,神农也。”
    周易《系辞下》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东汉《白虎通》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西汉《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战国《商君书》记载:炎帝“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东汉《越绝书》记载:“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  
    清《纲鉴》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
     ……如此等等。
    于是我们仍然是从经济学推理的角度看到: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经过女娲伏羲承上启下,到了神农炎帝的时代,这个从未停息的分化过程现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表现如下:
  由于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的炎帝部落首创原始农业(社会分工继续深入),而且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大公无私);一向是分别据守不同领地并且各自为政的许多原始部落,诸如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女娲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共公氏,祝融氏,伏羲氏……等等,现在开始众星捧月般融入一个更大的体系——部落联盟(等级制度继续扩展)。
  与此同时,为了使加入部落联盟的各个原始部落能够互通有无,协调发展;已成为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炎帝,现在还进一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开创市场机制)。
  而一旦已经建立起这样的部落联盟;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一个由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向分别据守不同领地的各个原始部落征收贡赋,即“治税”的时代,也就从此拉开了序幕。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这个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炎帝,他当时是否已经顺势而为,开始向分别据守不同领地的各个原始部落征收贡赋了呢?
  根据史书的描述:
  由于炎帝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无制令。
  由于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为民)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 。
  由于炎帝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等等。
  所以至少在开始的时候,炎帝尚未在部落联盟中建立起征收贡赋的制度。或者充其量不过是各个原始部落,在炎帝组建的市场上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前后,象征性地缴纳少量贡品,以示对炎帝的感谢和敬意。并且即使连这一点也不缴纳,炎帝也只是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不会多做追究。
  不过这样一来,同时还要肩负起整个部落联盟安全重任的炎帝,靠什么来组建一支强大的治安力量呢?……而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治安力量,当外来敌对势力开始侵犯部落联盟,或者部落联盟内部发生了相互争夺领地的冲突;炎帝靠什么来对外抵御侵略,对内惩恶扬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