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7-9-30 23:17:00

作为楼主,我说几句吧。

这两天一直在准备写一篇关于城市房价的文章,没有时间看论坛上的情况。结果发现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没能及时和大家交流,见谅!

大家的发言,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觉得大家讨论得很深入,很多地方本人也没有细看。

总体来看,我个人有以下感受:

1,部分学习经济学较多的人,已受西方经济学毒害太深。满脑子都是西方经济学的概念、术语、思维方式。这些人是很难、甚至不可能推动经济学发展的。

2,对西方经济学持质疑态度的研究者,我很赞赏。不过,这样的研究者要注意坚持唯物主义,要抛弃主观主义,要注意研究的方法,可以考虑多用些微积分、拓扑学等近、现代数学工具。

3,年轻人学经济学,要注意自己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

如果你是为了考试,那么,建议你不要对楼主的理论太感兴趣,因为楼主的理论不会帮助你考高分。《西方经济学》要考高分,你们还得靠萨缪尔森、平狄克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要考高分,你们还得靠马克思的。

如果你是为了搞明白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你可以多看看楼主写的文章。这对你有帮助。西方经济学正在发展,本人也在努力推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现有的西方经济学在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基本研究结论等上,都需要作比较大的调整。比如,楼主提出的边际成本计算错误、效用的定义错误、商品是价格接受者的错误等,都是西方经济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个人觉得,西方经济学在价格理论和消费者选择理论上,还没有把问题的本质搞清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30 23:26: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30 23:23:00

这是楼主几个月前写的文章,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

当代价值理论:在主观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间徘徊

自从写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几乎没有一个正确的细胞》之后,好久没有写文章了。经常思考的我,也陷入了思尽虑绝的处境。

看过太多有关价值理论研究的文献,总体感觉是,历史上、现实中的价值理论研究者,不是主观主义者,就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一、主观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李嘉图

以李嘉图为首的李嘉图学派对劳动价值论钟爱有加。他们主观上认为商品价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对于每天、每时、每分、每秒、每一毫秒都存在的效用决定价格的现象视而不见。好吃的苹果比不好吃的苹果价格高,陈酒比新酒价格高,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可是李嘉图、马克思等人对此视而不见。

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劳动价值论者的共同特点,就是首先创造一个主观的理论,然后费尽心思去证明它的正确性、合理性。如果遇到了不能解释的现象,就认为是例外—不管例外的情形多如牛毛。马克思最后还得出了转形。问题是,劳动价值论的先天不足,怎能够用转形来弥补?

二、主观唯心主义的杰出代表:门格尔、帕累托、希克斯

门格尔认为不同的商品效用可以互相比较,并且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在门格尔等人思想的基础上,艾奇沃斯、帕累托、希克斯等得出了无差异曲线。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实际上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精神症状。

可恨的是,希克斯、门格尔等人糟蹋了经济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效用和函数。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糟蹋了效用的概念。效用本来可用于描述商品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可是希克斯等人出世以后,效用就成了人的主观感觉,从而“商品具有的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客观的能力”这一重要的内容就没有了合适的概念去表示。

希克斯等人还糟蹋了函数。学过数学、物理等的人都知道,一般而言,函数都是指变量之间的固定的统一的关系。一旦上升到了函数,必将是一个客观的、精确的规律。可希克斯等人的效用函数却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已。同样的2件棉衣和3个面包,张三的效用函数的取值今天为8、明天为10,李四的效用函数取值明天30、后天50。这哪里还是函数?当然,严格而言这也可称为函数,不过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人类创造函数这一概念,是专门用来解释规律的,而到了经济学家这里,函数却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

三、马歇尔:在主观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煎熬

马歇尔提出了局部均衡,认为商品价格是供求均衡的结果。实际上,马歇尔综合了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

我们不得不佩服马歇尔的勇气,他竟然将主观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如果要评价马歇尔,我倒觉得马歇尔错误最多,以为它不仅仅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同时还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西方经济学界对马歇尔推崇有加,我看过一篇英文文章,把马歇尔说成价格理论的终结者。这让我很失望。一个不明是非、不负责任的和稀泥的人,会成为价格理论的终结者?

我看到的马歇尔,是一个在主观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煎熬的学者。他不喜欢像李嘉图那样的主观主义,因为李嘉图的主观主义显然不符合事实,他也不喜欢门格尔的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因为现实中有许多现象需要客观一些的解释。他最后选择了和稀泥。

四、价格理论研究:在主观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间徘徊

我看过许多国内价值理论研究者的文章、著作。越看越着急、越看越难过。

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中国而言,价值论一定要解决的。不解决价值理论,我们的党的理论体系就得不到升华,我们国家的未来就不会足够清晰。可目前,国内经济理论界的研究者们却很难胜任这一艰巨的任务。

我们价值理论得不到发展,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的研究者们始终没有从主观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中走出来,甚至从未认识到主观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在价值理论研究中的存在性、危害性。

经济理论界的研究现状,让我很着急。

在哲学思想上不能够坚持唯物主义,在研究方法上喜欢长篇大论而不能够建立清晰的范式,在操作层面上拒绝面对现实,是当前价值论研究者的不足之处,也是需要改进之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30 23:29: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04:38: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9-30 12:43:00的发言:

那问题就变成了不是集贸市场不可行,是现在的收购站制度出了问题,形成了买方垄断。那你就不应该反对集贸市场制度,首先应该反对粮食收购的垄断才对,或者讨论现在这种粮食收购者和农民之间的订约方式,讨论其合同内容在经济上是无效的。总之,仅凭这一点就扩大地说市场交易在粮食买卖中不可行我觉得说不过去

另外,单从中国的失败不能说明问题,要对比其他国家是怎么弄的,如果其他国家搞得比我们好,原因是因为他们搞反垄断自由交易的市场制度,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都要研究。如果他们搞坏了,是因为市场的错还是干预的错都要弄清楚。所以单从你那几千字,我认为不足以否定自由贸易的市场制度。

我的观点是,市场是有效的,能形成这种制度的就用这种制度;不能形成这种制度的,创造条件使得这种制度形成;如果创造条件的成本太高,再作别的考虑。市场制度失效,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比如交易成本或者垄断势力,而不是市场制度本身是坏制度。

A因素在B条件下导致了坏结果,首先应该思考换个C条件是不是能获得好结果,而不该贸贸然就否定A因素。

另外经典理论本来说的就是买卖双方共同决定价格,没有单说卖方竞争,所以你的理论是对主流理论的一种解释,而且可能解释的不是很好,但不构成对主流理论的补充,更谈不上否定


首先你没有注意到我说的粮食买卖方式在古今中外都是我讲的那样的这一点,收购站不是当今中国的特色,而是普遍现象。这种买卖双方竞争力度不均衡比比皆是,如电视机、电脑、汽车、房产等等。可以说你很难找出双方竞争力度基本均衡的商品,不信你找找看。这就是市场经常失灵的原因。

所以你认为应该创造条件满足“集贸市廛”这个假设是很不实际的,相反应该是理论去正视这个实际,在不改变实际的基础上得出结果。如果能够改变实际,使实际符合理论假设的需要,那么理论可以随便建立了,那么一种实际中可以建立起无穷个理论。绝大多数商品都不会在“集贸市场”这种理想的市场中卖,而往往是封闭式买卖,彼此保密。这点你同样可以去统计,比如房子,你就很难知道别人的成交价是多少,你只是知道你自己的成交价是多少。

经典理论的确是说买卖双方共同决定价格,但是他们在分析竞争与价格的关系时有谁考虑过双方的竞争?基本上都是分析一方的竞争(主要是卖方的竞争),原后就说这决定了价格。不然××是价格接受者的假设从何而来?楼主批判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是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09:56:00
LZ所述只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作为分析基础的模式而已,学习经济学主要是它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09:57: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1 4:38:00的发言:

首先你没有注意到我说的粮食买卖方式在古今中外都是我讲的那样的这一点,收购站不是当今中国的特色,而是普遍现象。这种买卖双方竞争力度不均衡比比皆是,如电视机、电脑、汽车、房产等等。

电视电脑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垄断,当前的房产市场确实存在卖方垄断,不透明的交易信息有利于卖方。电视电脑市场用二道贩子交易却能保证不出现买方或卖方的垄断,可以说明不是制度的问题,是制度运作的问题。

你认为粮食交易不能搞市场化,那应该怎么搞?搞第三方定价?我认为第三方定价更不可行,当前情况下市场话是最好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2:13:00

我们老师都没提这个

看来我们的江魏国老师太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2:14: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1 9:57:00的发言:

电视电脑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垄断,当前的房产市场确实存在卖方垄断,不透明的交易信息有利于卖方。电视电脑市场用二道贩子交易却能保证不出现买方或卖方的垄断,可以说明不是制度的问题,是制度运作的问题。

你认为粮食交易不能搞市场化,那应该怎么搞?搞第三方定价?我认为第三方定价更不可行,当前情况下市场话是最好的选择

用什么方法定价我有见解,但是这只是一家之言。从古今中外实际看,都选择了第三方定价,这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的政府干预,如政策补贴、价格补贴、货币补贴等。

我国三农问题迅速出现与我国主流学者提倡自由粮食市场是密切相关的。他们信仰的理论没有指出粮食市场不是理想的集贸市场,所以他们按集贸市场论来处理粮食交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2:17:00
以下是引用zfuzun在2007-10-1 12:13:00的发言:

我们老师都没提这个

看来我们的江魏国老师太差了

我们讨论的问题还处在边缘地带,目前不会进入课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5:32: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9-30 18:10:00的发言:在这点上,你还是向SUNGMOO学习,他习惯用高等数学东绕西绕,就是没有清楚的答案,因而也不会错的象你那么明显。

如果你认为:

自己看不懂=别人讲不清楚

而不再做其他表述,

这只能说明你的最起码的逻辑思维是有问题的。

(如果承认自己看不懂,你知道你批判的是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5:35: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9-30 18:17:00的发言:客观存在不会因我们个人的观点不同而不存在。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是经济学的科学部分,它也不会因为个人的道德观而不一样。请网友评论一下,FUJO11的上述发言,逻辑混乱在哪儿。

请问,前面的讨论与“个人的道德观”有什么关系吗?

把无关的这些东西卷进来,不是逻辑混乱吗?

看不清这一点,本身不是混乱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5:45: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9-30 18:17:00的发言:另外,SUNGMOO版主,把你的“道”讲清楚,你不会也想用大家都不懂的语言障碍物来阻止我们的批判吧。

有意思了。

既然承认有语言障碍(只要看了相关的书,就知道我说的已经是基本而又基本的东西了),你们怎敢大谈“批判”呢?你们知道你们在批判什么吗?

你终于自己承认了,这一点比起楼主要强许多。

如果你愿意看,前面的贴子里我说的足够多了。而我一定相信,除你之外,一定有人能看懂我说的是什么。

当然,有人怎么也看不懂,与有人看懂也装不懂(而只为了自尊心去胡搅蛮缠),是两回事。

*****************************

因为要严格表述,所以有语言障碍,所以别人无法批判(所谓“阻碍批判”)。因为表述不严格,所以无语言障碍,所以别人可能批判。

大家觉得以上逻辑是不是很有意思?

原来,某些人就期望不严格的表述,从而他们才有“批判”的空间,以彰显自己的“批判能力”。

而别人一旦做出严格表述,他们便看不懂了,或者不易批判了,就没法彰显自己的本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5:49: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30 23:17:00的发言:…要注意研究的方法,可以考虑多用些微积分、拓扑学等近、现代数学工具…

这种思路可能就不对头。

工具是为思想服务的,不是为工具而工具的。

许多人正是不明白工具与思想的关系,才大批特批经济学“滥用工具”,其实他们本身就可能在滥用工具,甚至在还不懂工具的情况下滥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6:00: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1 12:14:00的发言:

用什么方法定价我有见解,但是这只是一家之言。从古今中外实际看,都选择了第三方定价,这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的政府干预,如政策补贴、价格补贴、货币补贴等。

我国三农问题迅速出现与我国主流学者提倡自由粮食市场是密切相关的。他们信仰的理论没有指出粮食市场不是理想的集贸市场,所以他们按集贸市场论来处理粮食交易了。

粮食市场不是理想的集贸市场,不代表集贸市场是坏制度。只不过是粮食市场本身的性质使得不能直接套用集贸市场制度。

我认为市场是好制度,市场不好用的时候应该进行修正,使之能继续使用市场配置资源;你认为市场本身是恶制度,应该另起炉灶。这是我们分歧所在。

在之后你就会批评主流经济学来说明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不是好制度,而我会指出你对主流经济学的认识停留在50年前。然后你就提出粮食市场上价格机制失效来说明市场机制不行。。。。。这种循环很累人的

我认为这一贴中最有意义的发言在80几楼已经摆明了,之后为了挣强好胜说了好多没什么意义的话,不应该再说下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6:57:00

任何边际效用递减都是交换效用范畴内的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是个无孔不入的怪物 因之 人们只有自主加速交换效用的递减 才不会受西方经济学中存在某些错综复杂错误的误导 请"迷信"西方经济学教授学者和纯洁的学子们 读一读人大经济论坛发表的[原创]改革与和谐社会规律一文中关于交换效用必须自主递减之五递同步律段落吧

人大经济人博客 evz

国庆58岁华诞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8:23:00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9:2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21:25:00

看来是一致对付楼主,哈哈哈,就选你作为典范教训一下你们这些只会解题的绵羊式的现在的高才生将来的中国的大师们!
牛顿谦虚地说“自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取得成就”是狠狠挖苦其对手的一句话,是牛顿恢复其对手的书信中说的,两人以英国绅士道德的方式恶骂了几封信。那时牛顿刚出道,被当时的教授们狠狠的压制着,所以他才这么狠狠的谦虚了一下。将别人骂人的话当作道德教育的典范也确实体现我国教育界的创新能力非同一般。

嗯,有意思。

先是感谢这位网友,让我了解了一些我以前不了解的东西。我并专门google了一把。知道真相总是令人高兴的。

不过,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那就是说,科学的进步,一定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的。这是“科学”二字的全部意义。

当然,前人的研究成果,你可以反对。然而即使是反对,也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更何况,如果连前人说的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反对又从何谈起呢?

虽然我说过非经济学内容我不再跟帖,但这里也算牵涉到方法论,所以不算食言吧。

顺便说一下。对“看来是一致对付楼主”这句话,我非常反感。这不是学术研究的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21:29:00
以下是引用weihuzhi在2007-10-1 19:29:00的发言:

2. 好想说,人大经济论坛确实是搞的很好,这里让每个来个的人都会得到或多或少的收获.可是,有一点不得不说,比如本人对某些讨论的方式及氛围不太认可.本来就纯学术问题的探讨,为何要参夹着个人的感情以及情绪?在这方面,我觉得斑竹应该做个好的带头作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尽管您不认同某人的观点,甚至觉得他很荒谬,言辞之间不应夹带太多的感情因素。我很认同汪先生讲的一句话:您很有实力!的确,你的经济理论知识不可谓不多。可是,我显忧心,怕你的实力只能停留在“饱读诗书”之上,作为一个斑竹,处事对事方式你从你言行之间显得不太成熟。此评价同样赠送给在发贴中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应该意识到,这里只是一个学术共讨的空间,争论难免且必需,可是,为了让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人大经济论坛创建并保留一分净土,何乐而不为?

呵呵。论战论战,不带些火气岂能爽快!!!

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侮辱人格,都大可不必太过在意,场上辩得面红耳赤,场下依然勾肩搭背呈兄弟,这才叫做大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21:37: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9-28 20:46:00的发言:

我和楼主除了有自知之明外,还有知人之明,这是你这类人所不具备的,而真正搞学术的人,必须具有知人这样的素质。


这个挺好玩的。做学术要有自知之明,我想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可是,还必须“知人”,就未免有点莫名其妙了。这是做学术,还是做教育?究竟是科学研究,还是招聘员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21:41:00
以下是引用weihuzhi在2007-10-1 19:29:00的发言:

足足花了4个多钟头,才看完以上贴子,不得不对楼主的勇气、创新精神、良好的素质表示支持、敬佩和称赞!同时,别有一番感触!

关于楼主的观点正确与否,老实说我没法也不敢去下评论(本人现只一未毕业的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想说的只有如下:

1. 或者中国人在世界经济领域中要有一成就,缺不了汪先生及支持汪先生的人敢于去挑战的辨证精神.一直以来,在国内,伟大的经济学家难产,就是因为我们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大多只一味地参照、跟仿西方,我们活在西方经济思维里,然而最弊端的是:大多国人都只习惯了去等待着套用西方现成的理论,或是习惯只去研究他们出产的理论,而不会也不敢去怀疑或是改进甚至是纠正西方理论。当然,一切都立足于依据,是真理我们要遵循,可是,哪里有不经怀疑、验证就成立的真理?因此,支持汪先生继续研究,更希望出现更多的像他具备这种精神的人!尽管经济学起源于西方,而且它统治着整个经济学术界,但并不代表一切唯西方真理,本土荒谬。

2. 好想说,人大经济论坛确实是搞的很好,这里让每个来个的人都会得到或多或少的收获.可是,有一点不得不说,比如本人对某些讨论的方式及氛围不太认可.本来就纯学术问题的探讨,为何要参夹着个人的感情以及情绪?在这方面,我觉得斑竹应该做个好的带头作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尽管您不认同某人的观点,甚至觉得他很荒谬,言辞之间不应夹带太多的感情因素。我很认同汪先生讲的一句话:您很有实力!的确,你的经济理论知识不可谓不多。可是,我显忧心,怕你的实力只能停留在“饱读诗书”之上,作为一个斑竹,处事对事方式你从你言行之间显得不太成熟。此评价同样赠送给在发贴中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应该意识到,这里只是一个学术共讨的空间,争论难免且必需,可是,为了让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人大经济论坛创建并保留一分净土,何乐而不为?

3. 中国人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我就不准你在我面前牛B,你牛B我就不妥你!这种心理在大家发帖过程中表露无遗.做人就要谦虚,就算人家说你厉害,还要一边回答"哪里、哪里",一边掩饰你的开心,如不这样恭维你就是自大,不够谦虚,将会被列入另类,甚至会遭到围攻!我晕,是谁说的做人就是一定得要谦虚?难道自己也不可以用语言和行动来认可自己的实力吗?知不知道这种“中国式谦虚”压杀了多少创新、多少进取?汪先生在这方面深受其害了,甚至还不得不屈服于此现实(把别人认为过于“牛B”的自我介绍删改了)。这样还没结束,还让人把此举当把柄说了。可悲啊,汪先生应该怨谁呢?怨这些“崇尚谦虚”的人,还是怨本国如此的学术氛围呢?

或者论学术深度,我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在此对任何一个人的学术观点做评价,可是,本着一分热切的求知心情看完全部帖子,除了提高了自己的理论认识之外,我不得不在次一表我的心声,无论谁看了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只想:人大经济论坛具备一个更有利大家探讨经济学术的空间及氛围,鼓励更多的“汪先生”出来为我国经济学作贡献,至于他们的观点正确与否,只是有待大家去探讨,而不是去打击,压杀!

我要是说万有引力定律是纯粹胡扯,你是不是把我当神拜啊?

最怕半懂不懂的人高呼“这个人的观点很新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21:48: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2 16:55:00的发言:

我没有定义完全竞争市场,不过,我觉得完全竞争市场应该是:
1.自由进入和退出行业
2.信息是完全的,是对称的
3.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很小
4.生产的商品可以完全互相替代
5.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

汪大师,就你给出的这个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你怎么证明厂商不一定是价格的接受者?

别的我暂且不驳你,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先。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21:50: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1 16:00:00的发言:

粮食市场不是理想的集贸市场,不代表集贸市场是坏制度。只不过是粮食市场本身的性质使得不能直接套用集贸市场制度。

我认为市场是好制度,市场不好用的时候应该进行修正,使之能继续使用市场配置资源;你认为市场本身是恶制度,应该另起炉灶。这是我们分歧所在。

在之后你就会批评主流经济学来说明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不是好制度,而我会指出你对主流经济学的认识停留在50年前。然后你就提出粮食市场上价格机制失效来说明市场机制不行。。。。。这种循环很累人的

我认为这一贴中最有意义的发言在80几楼已经摆明了,之后为了挣强好胜说了好多没什么意义的话,不应该再说下去了


哈哈,看来我们以前的争论没有一点收益。我是对所有经典理论都批判的,但是也绝对不认为他们都是错误的。也许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大家都本能的习惯认为批判就是彻底否定,这个不好的习惯要纠正。我实际上很赞同市场和竞争的,但是我的研究表明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市场和竞争,我们应该修正什么。修正经典理论(马经和西经)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这自然涉及到严厉的思想冲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22:02: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1 21:50:00的发言:

哈哈,看来我们以前的争论没有一点收益。我是对所有经典理论都批判的,但是也绝对不认为他们都是错误的。也许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大家都本能的习惯认为批判就是彻底否定,这个不好的习惯要纠正。我实际上很赞同市场和竞争的,但是我的研究表明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市场和竞争,我们应该修正什么。修正经典理论(马经和西经)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这自然涉及到严厉的思想冲突。

呵呵,你这话和真理之间只是拓扑等价,和废话之间则是同义反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22:29:00

好吧,我承认我败了

不过无论怎么样,这一贴总比每几个月就出现的上百页的资料共享贴有趣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 22:35: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22:36:00
以下是引用zhaojumping在2007-10-1 22:02:00的发言:

呵呵,你这话和真理之间只是拓扑等价,和废话之间则是同义反复。

笑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23:07:00
以下是引用霜岳在2007-10-1 21:37:00的发言:

这个挺好玩的。做学术要有自知之明,我想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可是,还必须“知人”,就未免有点莫名其妙了。这是做学术,还是做教育?究竟是科学研究,还是招聘员工?

这有啥莫名其妙的,比如说我要批判西方经济学的某个理论,我就要研究这一理论的学术演化史,也就是经济学者的思想史。如还不理解,请看我的书《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北大人大北师大图书馆都有藏书)中的第六章“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经济学渊源”或者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中的“知人”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08:27: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10-1 23:07:00的发言:

这有啥莫名其妙的,比如说我要批判西方经济学的某个理论,我就要研究这一理论的学术演化史,也就是经济学者的思想史。如还不理解,请看我的书《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北大人大北师大图书馆都有藏书)中的第六章“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经济学渊源”或者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中的“知人”分析。

老兄,你这思维未免跳的太快也哉!“自知之明”中那个“知”和熊彼特那个“知”内涵能一样么?(对不住得很,你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没拜读过,有空一定去图书馆瞻仰一下封皮)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两个“知”是一个含义,你能把楼主和李嘉图他们相提并论?

顺便地,既然提到了经济分析史,就烦请你再读一遍其中的“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这一节。并且就这一节中熊彼特指出的“我们...必须搬走许多障碍,其中最严重的叫做意识形态”谈谈你的看法?这句话与楼主所说的“研究经济学必须坚持唯物主义”有没有矛盾之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08:50:00
以下是引用weihuzhi在2007-10-1 19:29:00的发言:……然而最弊端的是:大多国人都只习惯了去等待着套用西方现成的理论,或是习惯只去研究他们出产的理论,而不会也不敢去怀疑或是改进甚至是纠正西方理论……

请问weihuzhi,你以何为据说明以上命题?

轻论据,重观点,这也是国人的思维上的弊端。

高喊“辩证法”的人,如果忽略了“没有继承,就没有批判”,就是自欺其人。

已经说过了多少便,但是还要再说一便:

你连自己要怀疑的东西还没弄清楚,你知道自己在怀疑什么呢?不是自欺其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09:01:00
以下是引用weihuzhi在2007-10-1 19:29:00的发言:……中国人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我就不准你在我面前牛B,你牛B我就不妥你!这种心理在大家发帖过程中表露无遗.做人就要谦虚,就算人家说你厉害,还要一边回答"哪里、哪里",一边掩饰你的开心,如不这样恭维你就是自大,不够谦虚,将会被列入另类,甚至会遭到围攻!我晕,是谁说的做人就是一定得要谦虚?难道自己也不可以用语言和行动来认可自己的实力吗?知不知道这种“中国式谦虚”压杀了多少创新、多少进取?汪先生在这方面深受其害了,甚至还不得不屈服于此现实(把别人认为过于“牛B”的自我介绍删改了)。这样还没结束,还让人把此举当把柄说了。可悲啊,汪先生应该怨谁呢?怨这些“崇尚谦虚”的人,还是怨本国如此的学术氛围呢?……

其实,恰恰是有这些奇怪心理的人,才更愿意高喊“批判”、“重写”(他们至少容不下前人比自己“牛***”:“前人,我就不准你在我面前牛***,你牛***,我就不妥你”),当然,更不愿意接受现在的别人的批评。

别人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居然不知(不知是故意装不知,还是永远不知)反思自己的思维,这算不算中国人的“奇怪心理”?。

如果真地崇尚“中国式谦虚”,我们尽管给楼主带高帽好了,这种廉价的高帽,不必交税,要多少有多少。这就是weihuzhi所要的学术氛围?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有理有据,有真知灼见,尽管摆出来、论出来好了,何必对别人的问题躲躲闪闪,故意装看不见呢?还扯上什么“学术氛围”?这种讨论的方法,就是weihuzhi所要的“学术氛围”?

如此,大家都得到了一个法宝。

1)面对别人的置疑,自己无法回答,就躲躲闪闪,回避主题,一味说自己的观点(尽管这种观点建立在曲解之上)。

2)面对别人的再置疑,自己无法回答,就高喊“学术氛围不好”。

这种举大旗、扣大帽子的方法,是不是太……了?这就是weihuzhi所要的“学术氛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09:08:00
以下是引用weihuzhi在2007-10-1 19:29:00的发言:…… 好想说,人大经济论坛确实是搞的很好,这里让每个来个的人都会得到或多或少的收获.可是,有一点不得不说,比如本人对某些讨论的方式及氛围不太认可.本来就纯学术问题的探讨,为何要参夹着个人的感情以及情绪?在这方面,我觉得斑竹应该做个好的带头作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尽管您不认同某人的观点,甚至觉得他很荒谬,言辞之间不应夹带太多的感情因素。我很认同汪先生讲的一句话:您很有实力!的确,你的经济理论知识不可谓不多。可是,我显忧心,怕你的实力只能停留在“饱读诗书”之上,作为一个斑竹,处事对事方式你从你言行之间显得不太成熟。此评价同样赠送给在发贴中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应该意识到,这里只是一个学术共讨的空间,争论难免且必需,可是,为了让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人大经济论坛创建并保留一分净土,何乐而不为?……

这算不算“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eihuzhi是否有个默许:允许wanglinhai等参夹着个人的感情以及情绪大声讨伐经济学,以彰显自己批判的勇气与能力,却不允许别人对wanglinhai的说法做对等的讨伐?

如果wanglinhai等认为这是“纯学术问题的探讨”,就请他们拿出“纯学术问题”的精神与勇气。

任何叫嚣与哗众取宠,都不是掩盖内心虚弱的好办法,只不过欲盖弥彰而已。

weihuzhi似乎没看到,“跟贴量”、“点击量”可是wanglinhai追求的目标之一(也许是重要目标)。好一个“纯学术问题的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