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4 21:50:00的发言:我经过阅读各位高手的发言,我深信楼主是一位数学极好的人,而sungmoo与霜岳的数学确实不怎么样,因为从他们发言完全可以看出来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0:43:00的发言:…短期边际成本的含义是“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一单位产量时,需要增加的总成本”…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8:21:00的发言: 呵呵,我说的垄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边际成本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在不同的价格下,垄断厂商愿意生产并且出售的商品数量。
大家不要争论边边角角的错误,那没有意义。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是否是价格的接受者”,不是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怎么定义。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8:45:00的发言:全垄断厂商是有供给曲线的,只不过,完全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不想完全竞争市场上那么有规律罢了。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8:47:00的发言:这一点,你可以看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的《非完全竞争市场》的那一章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9:07:00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短期供给曲线的定义应该为“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更为合适。
西方经济学把供给曲线定义为“厂商是实际生产并供应的数量”,在很多方面造成了混乱:
1,这样的供给曲线的定义,导致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供给曲线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供给曲线不同。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供给曲线时边际成本曲线,而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供给曲线则是因需求曲线而不同的,不一定有规律的曲线。
2,这样的供给曲线的定义,还使得垄断情形下的供给曲线失去意义。
3,这样的供给曲线的定义,还使得人们往往认识不到垄断厂商不仅仅拥有定价权,还拥有定产量权!
4,这样的供给曲线的定义,还使得人们混淆了系统理性和个体理性。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竞争均衡时,是系统理性,而垄断厂商的利益最大化行为,是个体理性。两者是不一样的。
但在西方经济学眼里,系统理性和个体理性更本没有区分!
这就是witswang赞许的wanglinhai的“数学极好”,wanglinhai懂不懂witswang说的“这么简单的数学道理”呢?
witswang还没看到楼主的大做“边际效用价值论几乎没有一个正确的细胞”吧?那里面的数学可是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