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7-10-5 09:01: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4 21:50:00的发言:如果楼主有兴趣,我原意与楼主合作,共同进行这一项经济学批判事业。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我们必须要提出改进经济学的措施。虽然楼主提出了一些细支末节的改进措施,但是这离从根本上改善经济学还不够。

遥祝二位成功。当然,如果半途而废,不欢而散,不妨重新看看本题全部贴,相信会别有滋味的。

即便细支末节的改造,也要基于对前人充分了解之上,这可能正是你们将来中途分道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09:11:00

401楼,witswang

好,我来彻底打破你虚幻的感觉

西方经济学中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是价格的接收者。而实际上,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却不一定是价格的接收者。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下那些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生产者,他们完全可以制定一个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而扩大销量,把别的生产者排挤出去。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成立的必要条件,是把“价格接受者”定义为“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接受了某一个价格,企业就是价格的接受者”。可是,这样的“价格接受者”的定义将推出“完全垄断时的企业也是价格的接受者”这一荒谬的结论

第一段话是0楼,第二段话来自347楼

对于第一段话:是啊,是可以亏本排挤啊。但仔细看书没有啊,完全竞争下你扩大生产意味着就不是长期成本最低点生产,难道你一直亏本生产?不是亏本生产的话你的价格能低过在长期成本最低点生产的别的厂商?你排挤别人还是别人排挤你啊?经济学考试不及格

对于第二段话,“从逻辑的角度”,从逻辑的角度,最简单的三段论都是大前提,小前提,然后才结论。这里大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小前提是利润最大化,才有结论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忽略大前提,仅凭小前提就推出垄断时期也也是价格接受者,这不是胡扯么?逻辑考试也不及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32:00

sungmoo

遥祝二位成功。当然,如果半途而废,不欢而散,不妨重新看看本题全部贴,相信会别有滋味的。

即便细支末节的改造,也要基于对前人充分了解之上,这可能正是你们将来中途分道的原因。

sungmoo不对接针对本问题来发言,而只是一种辩论的手段,似乎说赢就行了。

  我要说的是,即使你在辩论中说赢,不代表你掌握真理。sungmoo应该直接针对楼主提出的问题来发言,sungmoo尽管把你的经济学水平拿出来,如果说得有理,也好让所有人有所教益。没有必要采用辩论中关心非楼主提出的中心问题的方式来回避中心问题本身。关键在于,sungmoo你到底最后对楼主提出的五个问题是何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37: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10:32:00的发言:

sungmoo不对接针对本问题来发言,而只是一种辩论的手段,似乎说赢就行了。

  我要说的是,即使你在辩论中说赢,不代表你掌握真理。sungmoo应该直接针对楼主提出的问题来发言,sungmoo尽管把你的经济学水平拿出来,如果说得有理,也好让所有人有所教益。没有必要采用辩论中关心非楼主提出的中心问题的方式来回避中心问题本身。关键在于,sungmoo你到底最后对楼主提出的五个问题是何看法。

看来witswang的眼睛的确有选择性。你看不到针对楼主问题的发言?楼主的问题就是,自己先捏造一个概念,然后再批这个概念,然后说“经济学错误太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39: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10:32:00的发言:

sungmoo不对接针对本问题来发言,而只是一种辩论的手段,似乎说赢就行了。

  我要说的是,即使你在辩论中说赢,不代表你掌握真理。sungmoo应该直接针对楼主提出的问题来发言,sungmoo尽管把你的经济学水平拿出来,如果说得有理,也好让所有人有所教益。没有必要采用辩论中关心非楼主提出的中心问题的方式来回避中心问题本身。关键在于,sungmoo你到底最后对楼主提出的五个问题是何看法。

其实,witswang在这里提这些,正是采用自己说的这种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40: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10:32:00的发言:

sungmoo

遥祝二位成功。当然,如果半途而废,不欢而散,不妨重新看看本题全部贴,相信会别有滋味的。

即便细支末节的改造,也要基于对前人充分了解之上,这可能正是你们将来中途分道的原因。

sungmoo不对接针对本问题来发言,而只是一种辩论的手段,似乎说赢就行了。

  我要说的是,即使你在辩论中说赢,不代表你掌握真理。sungmoo应该直接针对楼主提出的问题来发言,sungmoo尽管把你的经济学水平拿出来,如果说得有理,也好让所有人有所教益。没有必要采用辩论中关心非楼主提出的中心问题的方式来回避中心问题本身。关键在于,sungmoo你到底最后对楼主提出的五个问题是何看法。

因为sungmoo已经在激烈的战斗中丧失自我了,精神紧绷,情绪过激了

sungmoo就先休息休息,我来和你们战!

witswang你别跑,看我422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5 10:40: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41:00
witswang可能有些吃力不讨好,须请wanglinhai出面澄清:witswang前面所说的一大堆,是wanglinhai关心的中心问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42: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5 10:40:00的发言:


因为sungmoo已经在激烈的战斗中丧失自我了,精神紧绷,情绪过激了

sungmoo就先休息休息,我来和你们战!

witswang你别跑,看我422楼


谢谢关心!

其实witswang现在应该已经明白wanglinhai与自己的问题了。关键就在于他们自己承认与否,是不是还想扯点别的什么给自己开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46:00

   大家不要激动,我们先回到楼主提出的问题。我们下面能不能只看第一楼。sungmoo说的也有一些道理,我确实没有看完所有的发言,仅仅看了其中一部分,可能有几十个发言吧。那么现在请sungmoo或者Mestro综述一下问题双方争论的焦点吧。

  我并没有想无端挺楼主的意思,只是觉得应该鼓励他的批判精神。因此我们先回到楼主提出的五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46:00

witswang别忘了,你不要只摆观点,不亮论据。前面有些东西你还没认真交待呢。

采用你自己都不喜欢的手法为楼主(可能也包括自己)开脱,何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48: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10:46:00的发言:大家不要激动,我们先回到楼主提出的问题。我们下面能不能只看第一楼。sungmoo说的也有一些道理,我确实没有看完所有的发言,仅仅看了其中一部分,可能有几十个发言吧。那么现在请sungmoo或者Mestro综述一下问题双方争论的焦点吧。我并没有想无端挺楼主的意思,只是觉得应该鼓励他的批判精神。因此我们先回到楼主提出的五个问题。

谁反对批判了吗?

关键是,批判是没有原则的吗?

难道witswang看不到楼主在批判中的问题吗?

难道witswang不肯再仔细看一下以前的发言吗?难道需要别人反复综述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51:00

既然楼主针对教材来说“西方经济学中常见的错误实在太多了,真想重新写《经济学》”,难道不应该向楼主澄清教材中究竟写什么了吗?他究竟看到什么了吗?他看的是什么教材吗?

请witswang亲身看一下wanglinhai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基于此的批判。(从而得到“数学极好”的命题)

这想,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许多人就是看不清,看来许多人转移话题的本事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54: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5 9:11:00的发言:

401楼,witswang

好,我来彻底打破你虚幻的感觉

西方经济学中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是价格的接收者。而实际上,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却不一定是价格的接收者。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下那些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生产者,他们完全可以制定一个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而扩大销量,把别的生产者排挤出去。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成立的必要条件,是把“价格接受者”定义为“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接受了某一个价格,企业就是价格的接受者”。可是,这样的“价格接受者”的定义将推出“完全垄断时的企业也是价格的接受者”这一荒谬的结论

第一段话是0楼,第二段话来自347楼

对于第一段话:是啊,是可以亏本排挤啊。但仔细看书没有啊,完全竞争下你扩大生产意味着就不是长期成本最低点生产,难道你一直亏本生产?不是亏本生产的话你的价格能低过在长期成本最低点生产的别的厂商?你排挤别人还是别人排挤你啊?经济学考试不及格

对于第二段话,“从逻辑的角度”,从逻辑的角度,最简单的三段论都是大前提,小前提,然后才结论。这里大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小前提是利润最大化,才有结论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忽略大前提,仅凭小前提就推出垄断时期也也是价格接受者,这不是胡扯么?逻辑考试也不及格

现在似乎知道“企业是价格接受者”的含义了,我觉得这里的逻辑问题有好几个,比楼主谈到的要多很多。这里以目前理解的含义提出几个问题:

一、在完全竞争市场下,谁是价格制定者?如果认为价格是买方制定的,那么这可能与“价格的买卖双方”的基本特性(或者是大前提)不符;如果认为价格是所有企业共同制定,那么既与“价格的买卖双方”特征不符,也说明企业是价格制定者。就后者情况进步分析:我们当然可以认为企业在价格制定时只有部分发言权,从而其发言权忽略不计,于是它只是价格接受者,那么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仍按完全竞争市场条件,要完成这种忽略不计得有多少个企业参加竞争?恐怕两万个企业参加的情况下不足以得出忽略不计的结论,数学给定“忽略不计”这个概念时是对总数量是有明确要求的,是通过精确度和无穷体现这种要求的。这里是不是有乱用数学之嫌?自然这种理想条件还潜在一个假设:各个参加竞争的企业的生产规模大致差不多。二、作为逻辑分析,如果一个总量是由N个微量组成的,那么我们不能简单依照数学逻辑说其中任何一个微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这种情况下往往恰恰是那一个微量决定事物的性质。比如民主投票时就是这种情况。

二、如果上面有问题,那么就一定引发这个问题:企业接受的价格是什么样的价格?之所以有这个的问题,在于价格是买卖双方的事情,那么买方情况如何呢?他们愿意出什么价格?显然,如果买方都很有钱和都不怎么有钱,所确定的价格是大不一样的,我们能说各种价格企业都只有接受的份吗?据我了解,日本和欧美的高品质汽车和家电是不在我国和更穷的国家投放的。所以,阁下说“完全竞争下你扩大生产意味着就不是长期成本最低点生产……”难道不是在说“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吗?

三、这里的企业是指所有企业还是指一个具体的单个企业?如果是指单个企业,那么将“企业是价格接受者”稍作修改以回避数学逻辑导致的缺陷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个问题上,马克思那儿就没有这个理解困难,因为马克思用“部门”表示所有企业,而“企业”则是指单个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0:56: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10:46:00的发言:

   大家不要激动,我们先回到楼主提出的问题。我们下面能不能只看第一楼。sungmoo说的也有一些道理,我确实没有看完所有的发言,仅仅看了其中一部分,可能有几十个发言吧。那么现在请sungmoo或者Mestro综述一下问题双方争论的焦点吧。

  我并没有想无端挺楼主的意思,只是觉得应该鼓励他的批判精神。因此我们先回到楼主提出的五个问题。

这位老兄有意思,不但没有看完发言,还要别人给他做综述......

别五个问题了。我就是那一个问题:

根据你前面承认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再加上你承认的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价格接受者”的定义,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是不是价格接受者?

你只要回答“是”还是“不是”!

当然,如果楼主不出头,你代楼主回答也是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04:00

...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仍按完全竞争市场条件,要完成这种忽略不计得有多少个企业参加竞争?恐怕两万个企业参加的情况下不足以得出忽略不计的结论,数学给定“忽略不计”这个概念时是对总数量是有明确要求的,是通过精确度和无穷体现这种要求的。这里是不是有乱用数学之嫌?

又来一个混淆视听的。幸好,楼主已经给出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2 16:55:00的发言:

我没有定义完全竞争市场,不过,我觉得完全竞争市场应该是:
1.自由进入和退出行业
2.信息是完全的,是对称的
3.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很小
4.生产的商品可以完全互相替代
5.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

烦请你告诉楼主,他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认识是错误的。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0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0-5 10:51:00的发言:

既然楼主针对教材来说“西方经济学中常见的错误实在太多了,真想重新写《经济学》”,难道不应该向楼主澄清教材中究竟写什么了吗?他究竟看到什么了吗?他看的是什么教材吗?

请witswang亲身看一下wanglinhai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基于此的批判。(从而得到“数学极好”的命题)

这想,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许多人就是看不清,看来许多人转移话题的本事高

一味纠缠楼主发飙,将发飙当作学术,不会证明你高明,因为你这种纠缠本身就是发飙。

谁不发飙?凡人都有之,佛祖、耶稣、唐僧都发过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04:00

[讨论]楼主确实对于科学是什么理解不足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9 14:28:00的发言: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中的五处严重错误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中常见的错误实在太多了,真想重新写一本《经济学》。这里,仅以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价格理论为例,指出至少5处错误。

1、生产者理论:边际成本计算错误(详见55楼)

西方经济学生产者理论中,边际成本为MC=w/MPL。其中,w为劳动的工资率,MPL为劳动的边际产出,从而1/MPL为生产商品的边际劳动。萨缪尔森、平狄克等著名的经济学家经济学教材中,都认为MC=w/MPL

而实际上,边际成本MC=1+rw/MPL。高鸿业、萨缪尔森、平狄克等都错了。

短期边际成本的定义为“通过增加劳动投入使商品产量增加一单位时,需要增加的成本。劳动的边际产出MPL为增加1单位劳动带的来产量增加量,从而1/MPL产量增加一单位时需要增加的劳动。从而可知,商品产量增加一单位时,需要增加1/MPL单位的劳动,需要给1/MPL单位的劳动支付w/MPL单位的工资。

此时,萨缪尔森等人就认为边际成本等于w/MPL

实际上,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企业给劳动支付工资时,用于支付工资的资本还有利息。企业多雇佣1/MPL单位的劳动时,需要多支付w/MPL单位的工资,从而,由于多支付w/MPL单位的工资,就会产生r·w/MPL单位的利息成本。

比如,为了支付w/MPL单位的工资,企业要么:1)企业自有资本不够时,需要向银行多借w/MPL单位的借款,从而需要向银行多支付r·w/MPL单位的利息;2)企业自有资金足够时,企业需要从银行取出w/MPL单位的存款,从而企业的存款减少了w/MPL单位,从而企业的利息收入会减少r·w/MPL

对于边际成本的计算中的劳动工资的资本利息(利润),马克思的《资本论》却充分考虑到了。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地租理论中,劣等地上的商品价格P0等于劣等地上生产单位商品的成本C0,而劣等地上生产单位商品的成本C0又等于劣等地生产单位商品需要的劳动L0的工资w·L0再加上用于支付劳动工资的资本利息r·w·L0,从而C0=1+r·w·L0,而存在级差地租时,劣等地上生产单位商品的成本C0就是边际成本MC,即有MC=C0。从而MC=1+r·w·L0

经济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是不能够粗枝大叶的。世界上的西方经济学家在这里都粗枝大叶了。他们很看不起马克思,这儿,他们远没有马克思高明。

2.生产者理论:假设每一单位商品都相同的错误

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者理论中,大都默认同一种商品之间没有任何差异,也即默认为每一件棉衣都一样、每一个面包都一样、每一辆汽车都一样。更为严重的是,西方经济学对这一分析默认前提都只字不提,从而该前提成了“不提的前提”。

了解哲学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事物是相同的,任何商品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严格而言,任何两件棉衣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任何两个面包都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要对商品进行选择的原因:因为商品不一样!

当代西方经济学则假设商品之间没有任何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由于西方经济学违背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这一简单的哲学道理,从而西方经济学就无法解释最常见的商品价格现象、犯自己都无法发觉的错误。

我们完全可以在承认同一种商品之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发展起一套更为成熟的理论,可惜,西方经济学家都没有能力,从而他们避重就轻、放弃了追求,通过假设同一种商品之间没有差异,把同一种商品之间存在差异(比如,棉衣和棉衣存在差异)时的经济理论从摇篮里扼杀。而正是建立在同一种商品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的经济理论,才是解决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的理论,才是揭示商品世界的本质规律的理论。

3、消费者理论:两个假设错误

西方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中,假设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现实生活中,商品的边际效用往往不一定递减的。比如,吃饭时,一个人需要吃4两米饭,实际上,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两米饭,人还可能是越吃越香,从而米饭的边际效用越来越高。我们可认为第五两米饭对人而言,其效用为负值,但我们没有理由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两米饭的边际效用一定是递减的。

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西方经济学还假设人消费商品时,任何商品都没有消费到满足程度的最高值。即不管人们多有钱,人们仍然没有吃饱饭、没有穿暖衣服、没有喝够水,即便是比尔盖茨,也处于忍饥挨饿的生活状态。这显然不符合现实生活。

西方经济学以严重不符合事实的假设构建了消费者理论,结果就是使消费者选择理论成了无用的、错误的理论。

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还假设人消费任何商品时,都是无满足的。也即人吃大米是越多越好,一天吃几千吨大米还没有吃饱;人喝水是越多越好,一天喝几万吨水还没有喝够。这严重不符合事实。以这样的假设前提的经济论,不可避免地成为无用的、滑稽的理论。

4.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的错误(详见374楼)

西方经济学中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是价格的接收者。而实际上,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却不一定是价格的接收者。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下那些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生产者,他们完全可以制定一个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而扩大销量,把别的生产者排挤出去。

比如,冰箱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冰箱的市场价格为2500/台,海尔公司由于具有低成本优势,从而海尔公司把他的冰箱按照2200/台销售,从而抢占别的企业的市场份额。这个例子中,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但海尔公司却不是价格的接收者。

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不一定是价格的接受者,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实现竞争均衡后,生产者才是价格的接收者。

5,价格决定错误:

西方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下,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着实现均衡时的边际成本。比如,生产桑塔纳汽车时,生产者实现均衡时的边际成本为10万元/辆,从而每一辆桑塔纳汽车的价格都是10万元/辆。这表示,一辆质量优良的桑塔纳汽车的价格将为10万元/辆,而一辆废品桑塔纳汽车的价格也是10万元/辆,质量好的汽车和废品的价格没有差异。

当然,西方经济学家可以说:“我们的假设前提,是每一辆汽车都一样,每一辆汽车的质量、性能都一样,从而每一辆桑塔纳的价格都一样!”,可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就是为么桑塔纳汽车之间,价格还存在差异?比如,7成新的桑塔纳价格为什么比全新的桑塔纳价格低?7成新的桑塔纳价格怎么计算?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假设“每一辆桑塔纳都一样”,从而把群众关心的问题给回避了。

西方经济学在分析价格决定时,把商品的性能、质量等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因素抛在一边不管,而只关注如生产成本、消费者的需求等间接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要知道,如果商品是废品,不管生产成本有多高、不管消费者的需求有多强烈,商品的价格都是0。

以上只是简单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存在的错误实在太多。目前,西方经济学与成熟的科学理论之间,还有相当遥远的差距啊。

全文完

附件1 有关经济学理论的假设的几点看法

此外,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经济学中的假设问题。个人觉得,经济学中建立假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假设不能回避群众关心的问题。

比如,群众关心的是,为什么有的棉衣价格高,有的棉衣价格低?也即为什么棉衣之间价格存在差异?

此时,我们就不能假设所有的棉衣价格都一样,从而,棉衣之间价格就没有差异。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假设每一件棉衣都一样,从而棉衣的价格就等于生产者均衡时的边际成本。这显然是回避了群众关心的问题。

第二,假设要符合基本事实

比如,人消费任何商品都是有上限的,不是商品越多越好。从而,我们不能假设水对人是没有满足的——人喝水越多越开心,喝几万吨水还没有喝够。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假设人是无满足的。比如,阿罗和德布罗就是这么干的。他们俩为了得出一般均衡,不惜假设人是无满足的。

阿罗和德布罗得出一般均衡的假设前提就是消费集合是下有界闭凸子集、偏好关系是无满足的凸偏好,等等。也即假设消费者喝水喝几十万吨还没有喝够(无满足)。

第三、假设要坚持唯物主义

经济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有很多唯心的成份,实际上,经济系统更多的是一个唯物的系统。

西方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的假设就放弃了唯物主义,活生生地假设存在一个关于面包和棉衣的二元的主观效用函数U(c,b)(其中c表示消费棉衣的数量,b表示消费的面包的数量),并说这个偏好关系是效用效用函数诱导的偏好关系。有些学者更过分,还费尽心思证明序数效用函数的存在性—实际上,他们证也白证。

我们可假设棉衣和棉衣之间,基数、序数效用成立,我们也可以假设面包和面包之间,基数、序数效用成立,但我们不能假设棉衣和面包之间基数、序数效用论成立。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棉衣和面包之间,在满足人的需要上,没有任何物理、化学上的可比性,假设棉衣和面包之间基数效用论成立,或者是序数效用论成立,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做法,其结果,要么是错误,要么是建立一套无用的、荒谬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证明棉衣和面包之间基数效用论成立上,遭到了失败,结果他们转向了假设棉衣和面包之间需数效用成立,其结果表面上获得了成功,其实,本质上还是遭到了失败。


  楼主确实对于科学是什么理解不足。楼主所说的这些问题,经济学当然存在,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简化,如果不进行楼主所称的这些简化,那么经济学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虽然新古典经济学从根本上是错误的,因为正如楼主所说,新古典经济学的这些假定太不符合现实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新古典经济学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正是新古典经济学才使得经济学成为一门有严密数学分析的科学,从而实现了马克思所讲的,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当其充分地运用数学时,它才是真正的科学。

  我同意楼主提出的,西方经济学的错误确实太多了。根据库恩提出的科学范式理论,现在经济学的发展,本来就到了给主流的古典经济学提出各种反例的时候了,因此楼主能够给新古典经济学提出很多反例,从而为新古典经济学的革新扫清道路,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当反例积累到一定程度,科学的范式就会转变,产生新的范式。不过科学发展也有路径依赖性,一个主流范式很难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不经过垂死挣扎是不可能轻易被新范式所代替的。从这方面看,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可能要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够取代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不过主流经济学仍然是数学分析框架,这一点我是坚信的。因此,我仍然希望是能够在新的主流经济学即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来解题。至于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批判,现在虽然也做一些事情,但是毕竟经济学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现在连新古典经济学都没有退出主流地位,新兴古典都还没有登场成为主流,因此批判新兴古典的事情且慢行。

  但是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说,一个主流经济学范式,虽然其外围命题受到攻击,但是只要其核心分析框架没有问题,仍然值得学习。大家可以看看杨小凯在他的经济学原理里面所论述的主流经济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这个四层次分析框架才是主流经济学的真正核心。我完全崇拜小凯的看法,目前主流经济学的这一四层次分析框架仍然是相当有力,楼主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批判,对于主流经济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根本上毫发未损。因此,主流经济学的四层次分析框架,仍然将成为我辈经济学子的分析与思维工具。

  感谢楼主、sungmoo、Mestro等高手的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09:00
以下是引用霜岳在2007-10-5 11:04:00的发言:

...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仍按完全竞争市场条件,要完成这种忽略不计得有多少个企业参加竞争?恐怕两万个企业参加的情况下不足以得出忽略不计的结论,数学给定“忽略不计”这个概念时是对总数量是有明确要求的,是通过精确度和无穷体现这种要求的。这里是不是有乱用数学之嫌?

又来一个混淆视听的。幸好,楼主已经给出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2 16:55:00的发言:

我没有定义完全竞争市场,不过,我觉得完全竞争市场应该是:
1.自由进入和退出行业
2.信息是完全的,是对称的
3.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很小
4.生产的商品可以完全互相替代
5.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

烦请你告诉楼主,他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认识是错误的。谢谢!

哈哈,还是冷静的好,你能否定“价格是买卖双方共同确定”这个大前提吗?我可以明确指出,即使是完全垄断下也不能改变这个前提。

至于你带给楼主信,还是你亲自去转告更有亲和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09:00

作为逻辑分析,如果一个总量是由N个微量组成的,那么我们不能简单依照数学逻辑说其中任何一个微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这种情况下往往恰恰是那一个微量决定事物的性质。比如民主投票时就是这种情况。

你老兄还真能扯啊!这跟民主投票有啥关系?投票时,一张票可以决定谁胜出;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定价能决定市场价格?

不是不能举例说明,只拜托要举恰当的例子好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12: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5 10:54:00的发言:

现在似乎知道“企业是价格接受者”的含义了,我觉得这里的逻辑问题有好几个,比楼主谈到的要多很多。这里以目前理解的含义提出几个问题:

一、在完全竞争市场下,谁是价格制定者?

二、如果上面有问题,那么就一定引发这个问题:企业接受的价格是什么样的价格?

三、这里的企业是指所有企业还是指一个具体的单个企业?

一、没人制定价格,消费者想便宜买,企业想利润,竞争决定价格

二、企业接受的竞争均衡的价格,高于这个价格卖不出去,低于这个价格亏本

三、指所有企业。你觉得企业联合起来就可以操纵价格了?须知背景是“完全竞争”,你们操纵价格是吗?潜在的竞争者可以低价把你们挤出去

强调下,这是“完全竞争”。“完全竞争”现实不存在。

你的兴趣贴近现实,你还是去关心下垄断竞争或者垄断吧

witsswang!我要和你战!看422楼,别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16: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5 11:09:00的发言:

哈哈,还是冷静的好,你能否定“价格是买卖双方共同确定”这个大前提吗?我可以明确指出,即使是完全垄断下也不能改变这个前提。

至于你带给楼主信,还是你亲自去转告更有亲和力。

我很冷静。谢谢关心。

我可以明确指出,我从来也没有否定“价格是买卖双方共同确定”这个大前提。不过,这个“卖方”在楼主看来究竟是指全体企业,还是指单个企业,你搞清楚了吗?

我与楼主可没啥亲和的,我们是辩论对手呢。你是力挺他的。你又否定他的认识,不是颇有意思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22:00

  各位高手,你们就不要再争论了行不行,我觉得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能够回答楼主提出的大部分问题。

  特别是完全竞争市场,在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之中都有非常精彩的论述。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理想型,类似于理想气体。它只是提出了一个参照系而已。从逻辑上讲,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基于两步法,第一步,本来就假定供求双方首先确定一个市场均衡价格;第二步,然后每个市场主体只需要看价格进行最优化决策,即作为所谓价格的接受者。我估计在这里讨论的许多发言者对于这个两步法理解都不深,包括楼主与sungmoo、霜岳、Mestro等人。而杨小凯对于完全竞争市场则有相当精辟的解释。

  完全竞争市场本质上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由于市场上有许多交易对象,在一个交易者对于某一个潜在交易对象的高价不满意时,他可以随时转向另外一个潜在交易对象,这种行为能够有效制约对方的定高价的机会主义行为。也就是说,完全竞争市场本身也是一个现实中买卖双方竞争的结果,现实之中当然有一个制定价格的过程,但是在标准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里面,却把这个过程简化了,把完全竞争价格形成的过程完全省略,直接给出买卖双方是价格的接受者。这只是在理论上叙述的一种简化而已,当然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如果大家要完整理解完全竞争,我建议大家还是以杨小凯的经济学为基础讨论吧,杨小凯的模型给出了完全竞争形成过程的较为完整的图式,而不只是抽象地讨论完全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29:00

在下先吃饭,回来一定与你辩论到底

以下是引用霜岳在2007-10-5 10:56:00的发言:

这位老兄有意思,不但没有看完发言,还要别人给他做综述......

别五个问题了。我就是那一个问题:

根据你前面承认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再加上你承认的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价格接受者”的定义,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是不是价格接受者?

你只要回答“是”还是“不是”!

当然,如果楼主不出头,你代楼主回答也是一样。

  你首先给出西方经济学是如何定义“价格接受者”的。我说老兄,价格接受者作为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其实已经是理论模型的第二步了,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我所说的完全竞争模型的两步法,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杨小凯所讲的竞争市场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39:00

sungmoo不用激动,这是学术讨论,不是红卫兵闹江山,不存在什么交待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0-5 10:46:00的发言:

witswang别忘了,你不要只摆观点,不亮论据。前面有些东西你还没认真交待呢。

采用你自己都不喜欢的手法为楼主(可能也包括自己)开脱,何必呢?

 我说老兄,我是一个明理的人,我已经澄清了问题,我并没有无端维护楼主。你这种口气说话,有点不象学术讨论而有点象红卫兵闹江山吧。

  不过这也没有关系。我还是从问题上来说,我认为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对于完全竞争模型是如何生成的,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大家不妨相互推荐一下。我以前看的是小凯的98版“经济学原理”,可以惜这个版本现在已经绝版了,现在市场上只有2003版翻译版《经济学》了,不过里面的内容是一样的。

  你还别说,我刚才翻了一下小凯的经济学,发现98版《经济学原理》第6.11节居然在《经济学》中没有了。而我认为经济学原理6.11节清楚说明了市场竞争的问题。我把它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48:00

to:witswang

嗯,很高兴你改变了辩论风格。

定义前面sungmoo给过了。你说的杨小凯的这个过程我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在阅读他的完整理论之前,可以暂时接受。

但是,楼主显然不是说的这个。他所坚持的,是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不一定是价格接受者。他的错误百出的证明过程,你翻一翻也能看见,和杨小凯的说法是一回事吗?

看过你以前的帖子,看得出你也试图批判经济学。我并不反对批判,但象楼主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批,想必也不是你想看到的罢。你看了楼主的标题就进来力挺,有点操之过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1:50:00

杨小凯1998版《经济学原理》第6章11节

   6.11 看不见的手促进信息不对称和利用它产生的分工经济的功能
 如果我们考虑到当市场上有很多人有择业自由,其中有人利用价差投机套利,有人用脚投票选择最好价格.在这种瓦尔拉斯均衡中,操纵价格不再可能,非人格的统一市价会形成*即使每人完全不知道他人的私人信息,也本会有内生交易费用。这种极端信息不对称不但指每人不知道他人的效用函数、生产函数、资
源约束,而且意味着每人连他人的这些私人信息的分布函数都不知道。这种极端信息不对称反而可以消除由于操纵价格和信息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是分工经济产生的一个原动力,所以瓦尔拉斯价格机制(非人格的统一市价)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因而促进信
息不对称及利用它产生的分工经济效益。分工的发展意味着信息不对称程度越来越高。例如,在我们今天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中、我根本不知道我使用的汽车、电视机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而生产这些机器的专家也不知道我是怎样教他们的孩子经济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分工经济。虽然我不知道
我买的大多数商品的生产条件,但是我却可以利用市场竞争得到公平的价格。
8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瓦尔拉斯均衡模型中没有信息不对称。这种批评是没有很多道理的,瓦尔拉斯均衡模型比很多信息经济学模型有更多信息不对称。在瓦尔拉斯均衡模型中,每

 (以上是原书第 185页,以下是186页)

个决策者不知道他人的效用函数、生产函数、资源约束,而且每人连他人的这些私人信息的分布函数都不知道。而上节的信息经济学模型中,一方虽不知道另一方的产量,但却知道对方的产量的分布函数、效用函数、生产函数、资源约束。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了解他人的效用函数、生产函数、资源约柬,比了解他人的产量更困难得多。因此,上节的信息经济学模型比瓦尔拉斯均衡模型中信息不对称要少得多。
6.12 概念和内容复习
广义和狭义内生交易费用、非对策行为、对策行为、非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
纳什积、为什么说纳什议价模型是非合作对策模型、

纳什议价均衡折衷了哪种两难冲突
“不利选择”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
对策论对研究内生交易费用的意义
对策、策略、结局、支付
纳什均衡、子对策完美均衡
议价中的优势
议价中的内生交易费用对分工有什么影MRl
用有什么关系
阶段对策和超级对策
重复对策中信誉形成机制怎样消除内生交易费用
混合策略对局
为什么市场可以减少内生交易费用
市场上的多边议价如何减少内生交易费用
市场上非人格市价的形成对减少内生交易费用的意义
序贯均衡

 由于在超星识别过程中可能产生了一些错别字,这里没有时间改了,大家应该能够看得出来的。

  由于杨小凯的文献已经有人声称全部发出来了,这里我就不再发了,免得版主说我重复发贴浪费资源。

  现在98版《经济学原理》在03版《经济学》出来以后,估计不会再版了,真是遗憾啊。我原来才买一本,早知道如此嘛,当初多买几本了。虽然03《经济学》(英文版是2000年在美国出版的)内容比98版多,但是我仍然最爱98版,因为正是98版《经济学原理》成为我经济学思想的真正入门著作。因此,我建议楼主也看一下杨小凯的经济学,不然,你与他们讨论问题时,他们可能说你对问题理解不深。

  一想到小凯于2004年7月7日与世长逝,我辈经济学学子深感悲痛,借此怀念小凯!小凯的经济学精神真正是我辈经济学学子的精神食粮,一天也不可离开!!!小凯的经济学思想将在本世纪中叶成为经济学主流,我坚信这一点,而且我将为小凯经济学的普及做出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2:09:00
以下是引用霜岳在2007-10-5 11:16:00的发言:

我很冷静。谢谢关心。

我可以明确指出,我从来也没有否定“价格是买卖双方共同确定”这个大前提。不过,这个“卖方”在楼主看来究竟是指全体企业,还是指单个企业,你搞清楚了吗?

我与楼主可没啥亲和的,我们是辩论对手呢。你是力挺他的。你又否定他的认识,不是颇有意思么?

不存在谁挺谁的问题,只是就事论事。

既然坚持“价格是买卖双方共同确定”这个大前提,那么就应该接受我的“企业是价格接受者”中价格是哪个价格的质疑。显然这个价格不能是均衡价格,因为均衡价格的形成中企业一定是参加了。那么这里的价格是什么价格呢?按我了解的一点点西方经济学,我认为它应该是指实际价格,意思是说实际价格是建立在均衡价格基础上的,所以单个企业只有接受这个价格的被动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2:22:00
各位稍等,等我把
标题: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你不能吃饱饭的,否则,你就不是理性的”

  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再回来上传小凯关于完全竞争模型的论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12:23: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5 11:12:00的发言:

一、没人制定价格,消费者想便宜买,企业想利润,竞争决定价格

二、企业接受的竞争均衡的价格,高于这个价格卖不出去,低于这个价格亏本

三、指所有企业。你觉得企业联合起来就可以操纵价格了?须知背景是“完全竞争”,你们操纵价格是吗?潜在的竞争者可以低价把你们挤出去

强调下,这是“完全竞争”。“完全竞争”现实不存在。

你的兴趣贴近现实,你还是去关心下垄断竞争或者垄断吧

witsswang!我要和你战!看422楼,别跑

我这个人很懒,不会看其它的发言的。

竞争只是一种机制,它能决定什么?能决定什么的还是竞争机制背后的操纵者——卖者和买者。

“指所有企业。你觉得企业联合起来就可以操纵价格了?须知背景是“完全竞争”,你们操纵价格是吗?潜在的竞争者可以低价把你们挤出去”,老弟:这里的逻辑问题也太过分了吧,所有企业中还哪儿存在“潜在竞争者”?有那个潜在竞争者能将所有企业挤出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21:38: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5 12:23:00的发言:

我这个人很懒,不会看其它的发言的。

竞争只是一种机制,它能决定什么?能决定什么的还是竞争机制背后的操纵者——卖者和买者。

“指所有企业。你觉得企业联合起来就可以操纵价格了?须知背景是“完全竞争”,你们操纵价格是吗?潜在的竞争者可以低价把你们挤出去”,老弟:这里的逻辑问题也太过分了吧,所有企业中还哪儿存在“潜在竞争者”?有那个潜在竞争者能将所有企业挤出去?


我这个人很懒,不会看其它的发言的。
竞争只是一种机制,它能决定什么?能决定什么的还是竞争机制背后的操纵者——卖者和买者。

这个实在是太强悍了,我无语。。。那你认为竞争是啥机制呢?不就是出价高的先买,出价低的先卖么?

老弟:这里的逻辑问题也太过分了吧,所有企业中还哪儿存在“潜在竞争者”?有那个潜在竞争者能将所有企业挤出去?

新企业可以成立。旧企业集团把产量瓜分完了,新企业就进不来。旧企业集团抬高价格,新企业就进来,低价销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