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7-10-5 21:46:00

[下载]杨小凯98版经济学原理第6章,理解本话题的最好教材

   

161404.rar
大小:(610.41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000142.pdg
  • 000143.pdg
  • 000144.pdg
  • 000145.pdg
  • 000146.pdg
  • 000147.pdg
  • 000148.pdg
  • 000149.pdg
  • 000150.pdg
  • 000151.pdg
  • 000152.pdg
  • 000153.pdg
  • 000154.pdg
  • 000155.pdg
  • 000156.pdg
  • 000157.pdg
  • 000158.pdg
  • 000159.pdg
  • 000160.pdg
  • 000161.pdg
  • 000162.pdg
  • 000163.pdg
  • 000164.pdg
  • 000165.pdg
  • 000166.pdg
  • 000167.pdg
  • 000168.pdg
  • 000169.pdg
  • 000170.pdg
  • 000171.pdg
  • 000172.pdg
  • 000173.pdg
  • 000174.pdg
  • 000175.pdg
  • 000176.pdg
  • 000177.pdg
  • 000178.pdg
  • 000179.pdg
  • 000180.pdg
  • 000181.pdg
  • 000182.pdg
  • 000183.pdg
  • 000184.pdg
  • 000185.pdg
  • 000140.pdg
  • 000141.pdg


   

   这里把杨小凯98版经济学原理第6章传上来,里面清楚地阐述了市场为什么能够避免内生交易费用。完全竞争之所以有效率,或者说之所以没有内生交易费用,其核心机制是怎么样的,小凯的讲得相当清楚。

   大家不要再死扣新古典某些并不是太好的教材关于完全竞争之价格接受者的论述了,那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大家想对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模型的实质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推荐大家读欧阳莹之所著的《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一书,这本书对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结构与理论策略说得相当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21:57: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21:46:00的发言:

这里把杨小凯98版经济学原理第6章传上来,里面清楚地阐述了市场为什么能够避免内生交易费用。完全竞争之所以有效率,或者说之所以没有内生交易费用,其核心机制是怎么样的,小凯的讲得相当清楚。

这个这个。。。怎么说好呢

我预计是没有人来响应你的,因为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连新古典都没搞明白,自然不可能搞明白杨小凯。

其次说点个人感受,讨论杨小凯的话,引起的争议就更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5 23:32:00
  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看一下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对于新古典经济学也将有更深的理解。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以前看了好多本新古典的书,搞了半天没有搞明白,可是当我读了小凯的书以后,豁然开开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3:06:00

作为搂主,我想澄清几点看法。

1,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是否是价格的接受者,取决于“价格接受者”的定义。

如果把“价格接受者”定义为“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而接受某个价格,企业就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就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没有错。但是,这样的“价格接受者”定义就会推导出“完全垄断下企业也是价格的接受者”这个荒谬的结论。详细推导见374楼。也即,如果我们要承认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我们就要承认完全垄断下的企业也是价格的接受者。

2,经济学中,为了简化分析,我们需要做一些假设,就像分析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假设默擦不存在。 但是,有些问题是不能被简化的。

比如,我们研究的就是摩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此时,如果为了简化分析,我们还假设摩擦不存在,从而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也太不合适了吧。

比如,我们要研究的是不同棉衣之间,为什么存在价格差异? 此时,我们还假设每一棉衣都一样,从而棉衣的价格就等于生产者实现均衡时的边际成本。这也太不合适了吧。

西方经济学就是这么干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涉及商品价格的地方,都是默认每一单位商品都一样,从而生产者实现均衡时,有MC=P=MR。可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需要经济学家回答的问题却是,为什么同一种商品之间的商品价格却存在差异?

况且,现实生活中,同一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是极为常见的,同一种商品之间价格不存在差异往往少见。承认同一种商品之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的经济规律,正是群众迫切需要的,也是经济学家需要积极探索的规律。经济学研究者切不可为了简化分析,就默认同一种商品之间没有差异,因为这显然避重就轻,显然回避了群众关心的经济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6 3:18:2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8:10: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5 9:11:00的发言:

西方经济学中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是价格的接收者。而实际上,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却不一定是价格的接收者。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下那些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生产者,他们完全可以制定一个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而扩大销量,把别的生产者排挤出去。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成立的必要条件,是把“价格接受者”定义为“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接受了某一个价格,企业就是价格的接受者”。可是,这样的“价格接受者”的定义将推出“完全垄断时的企业也是价格的接受者”这一荒谬的结论

第一段话是0楼,第二段话来自347楼

对于第一段话:是啊,是可以亏本排挤啊。但仔细看书没有啊,完全竞争下你扩大生产意味着就不是长期成本最低点生产,难道你一直亏本生产?不是亏本生产的话你的价格能低过在长期成本最低点生产的别的厂商?你排挤别人还是别人排挤你啊?

对于第二段话,“从逻辑的角度”,从逻辑的角度,最简单的三段论都是大前提,小前提,然后才结论。这里大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小前提是利润最大化,才有结论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忽略大前提,仅凭小前提就推出垄断时期也也是价格接受者,这不是胡扯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8:18: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23:32:00的发言:
  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看一下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对于新古典经济学也将有更深的理解。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以前看了好多本新古典的书,搞了半天没有搞明白,可是当我读了小凯的书以后,豁然开开朗。

杨小凯似乎曾经说过,要想理解新兴古典经济学,前提是要先读懂新古典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8:30: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10-6 3:06:00的发言:

作为搂主,我想澄清几点看法。

1,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是否是价格的接受者,取决于“价格接受者”的定义。

如果把“价格接受者”定义为“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而接受某个价格,企业就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就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没有错。但是,这样的“价格接受者”定义就会推导出“完全垄断下企业也是价格的接受者”这个荒谬的结论。详细推导见374楼。也即,如果我们要承认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我们就要承认完全垄断下的企业也是价格的接受者。

2,经济学中,为了简化分析,我们需要做一些假设,就像分析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假设默擦不存在。 但是,有些问题是不能被简化的。

比如,我们研究的就是摩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此时,如果为了简化分析,我们还假设摩擦不存在,从而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也太不合适了吧。

比如,我们要研究的是不同棉衣之间,为什么存在价格差异? 此时,我们还假设每一棉衣都一样,从而棉衣的价格就等于生产者实现均衡时的边际成本。这也太不合适了吧。

西方经济学就是这么干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涉及商品价格的地方,都是默认每一单位商品都一样,从而生产者实现均衡时,有MC=P=MR。可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需要经济学家回答的问题却是,为什么同一种商品之间的商品价格却存在差异?

况且,现实生活中,同一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是极为常见的,同一种商品之间价格不存在差异往往少见。承认同一种商品之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的经济规律,正是群众迫切需要的,也是经济学家需要积极探索的规律。经济学研究者切不可为了简化分析,就默认同一种商品之间没有差异,因为这显然避重就轻,显然回避了群众关心的经济问题。


1."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的前提条件并不是"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在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模型当中,企业是价格决定者,但是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你的推导出来的谬论是建立在你自己定义的“价格接受者”的定义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个“价格接受者”的定义并不是原本的定义,所以这种谬论本来就不成立。

2.当研究摩擦对于物体的运动的影响的时候,当然不能忽略摩擦力的存在,我想在经济学中分析的时候,也没有忽略“交易成本”的存在。但是你并不能因此而否定“牛顿第一运动规律”的价值。新古典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科分析的理论基础就不一致。新古典经济学分析的是建立在偏好公理基础上推演出偏好序,并被相对应的效用函数测度。剩下的问题就是环境及其变化。而另一种分析思路就是分析人的主观世界。这也是NIE和行为经济学所重视的。至于“同一种商品之间的商品价格存在差异”,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当中是给了解答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6 8:41: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0:44:00

潜水很久了,看了高手的发言帖子,收获很多。

感受是:

1.目前,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难以撼动,做一点局部的补充和完善工作还讲的过去,重写西方经济学、颠覆其理论框架有点近似天方夜谭。西方经济学是一套从理性假设演绎,并经诸多实践进行检验过的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虽不完善,但相对于其他经济学理论体系而言,解释经济现象说服力更强一些。

若要重写西方经济学,首先要有一套自己的假设、概念、推理和演绎体系,其次还要证明要比目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并能得到实践的检验(或者说解释现有经济现象更合理、更有效)。如果这两点做不到,重写西方经济学意义何在?(当然,我还是希望LZ能够做到)。

2.关于“企业是否是价格接受者”的问题,大家的讨论似乎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命题:

a. 是“价格决定什么重于什么决定价格?”(主流经济学的观点)

b. 还是“什么决定价格重于价格决定什么?”(LZ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03:00
以下是引用jjspace在2007-10-6 10:44:00的发言:

潜水很久了,看了高手的发言帖子,收获很多。

感受是:

1.目前,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难以撼动,做一点局部的补充和完善工作还讲的过去,重写西方经济学、颠覆其理论框架有点近似天方夜谭。西方经济学是一套从理性假设演绎,并经诸多实践进行检验过的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虽不完善,但相对于其他经济学理论体系而言,解释经济现象说服力更强一些。

若要重写西方经济学,首先要有一套自己的假设、概念、推理和演绎体系,其次还要证明要比目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并能得到实践的检验(或者说解释现有经济现象更合理、更有效)。如果这两点做不到,重写西方经济学意义何在?(当然,我还是希望LZ能够做到)。

2.关于“企业是否是价格接受者”的问题,大家的讨论似乎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命题:

a. 是“价格决定什么重于什么决定价格?”(主流经济学的观点)

b. 还是“什么决定价格重于价格决定什么?”(LZ的观点)

不错,不错!所见略同!

楼主是否有能力重写经济学看能不能分折这道题目:《 [讨论]请用您的西方经济学分折这道题

[
2 3 4 5 ]

》再说了!本人也想重写经济学,并分折了许多学主流经济学的网友所不能解决、分折的问题,不知楼主(或其它高手)是否能解决、分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24: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10-6 3:06:00的发言:比如,我们研究的就是摩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此时,如果为了简化分析,我们还假设摩擦不存在,从而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也太不合适了吧。

看来楼主虽然工科出身,也并不明白牛顿第一定律及其他定律的意义。

如果你在理论的出发点处不对“不受任何摩擦的情况”做出任何陈述,你如何研究“摩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你通过什么逻辑知道“摩擦”的“影响”?你如何引出“加速度”的概念?你如何讨论“力”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36: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10-6 3:06:00的发言:比如,我们研究的就是摩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此时,如果为了简化分析,我们还假设摩擦不存在,从而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也太不合适了吧。
sungmoo喜欢文绉绉的,我就爽快点,你连无摩擦的情况都弄不明白,还怎么研究有摩擦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37:00

众所周知,牛顿定律只是针对“惯性系”而言的。什么叫“惯性系”?你如何判定一个参照系是否是“惯性系”?

“凡是符合牛顿定律的参照系”都是惯性系,显然这是同义反复。当你不知道一个参照系是否是惯性系的时候,你凭什么又使用牛顿定律来判定它是不是惯性系呢?

所以第一定律实际上首先先验地指/规/设定了某种“优先”的参照系,牛顿定律相对于这样的参照系才成立。

你把一个实际的物体(武断地、先验地)当成这样的“优先的参照系”并运用牛顿定律研究力学问题,是不是“恰当”的,只能根据后验的效果(这种“效果”的判断同样对应前面“恰当”的标准)。

如果你不事先指认这种优先的参照系,你何以能通过牛顿定律来研究“摩擦”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41: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6 11:36:00的发言:sungmoo喜欢文绉绉的,我就爽快点,你连无摩擦的情况都弄不明白,还怎么研究有摩擦的情况?

稍微不“绉绉”一些,也许许多人会以为“没有学术精神”、“闹江山”、“发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50: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10-6 3:06:00的发言:比如,我们要研究的是不同棉衣之间,为什么存在价格差异? 此时,我们还假设每一棉衣都一样,从而棉衣的价格就等于生产者实现均衡时的边际成本。这也太不合适了吧。

把“不同棉衣”设成“不同商品”不就可以了吗?——如果你要承认世界上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东西,那么在你的世界里“每件”商品都对应且仅对应“一种”商品。

不过,你既然这样假设了,拜托你不要再用“供给或需求曲线”了。因为,两种曲线上可都表达“相同商品”的不同数量。

你的商品世界里,只有供给点或需求点,不再有曲线。如果你这时再盗用供求曲线说这说那,就是自欺其人。

(若按ccggqq的说法,不同商品的价格是不可比较的,“价格差异”无从说起,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已经是假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53:00
以下是引用jjspace在2007-10-6 10:44:00的发言:价格决定什么重于什么决定价格?”(主流经济学的观点)

限定一下:仅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这么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56:00
以下是引用jjspace在2007-10-6 10:44:00的发言:什么决定价格重于价格决定什么?”(LZ的观点)

包括楼主的任何人都可以持这种观点。

问题是,不要打着什么“勇于批判”的旗号,在尚不知晓的情况下,乱批乱点。

如果无知,批判不会掩盖而只会暴露无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58: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11:22:00的发言:我估计在这里讨论的许多发言者对于这个两步法理解都不深,包括楼主与sungmoo、霜岳、Mestro等人。而杨小凯对于完全竞争市场则有相当精辟的解释。

我不知道witswang是否看过Robert J.Aumann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00:00

说白了,LZ就是打着蓝旗反蓝旗,ccggqq也有类似的倾向

不过ccggqq是用红旗理论反红旗理论,然后以蓝旗理论支持自己;用蓝旗理论反蓝旗理论,然后用红旗理论支持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04: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11:22:00的发言:

两步法,第一步,本来就假定供求双方首先确定一个市场均衡价格;第二步,然后每个市场主体只需要看价格进行最优化决策,即作为所谓价格的接受者。

你这个两步法我不懂,要说两步法我也说一个:1 确定出价高的先买,出价第的先卖; 2 市场主体按意愿出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10: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11:22:00的发言:完全竞争市场本身也是一个现实中买卖双方竞争的结果,现实之中当然有一个制定价格的过程,但是在标准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里面,却把这个过程简化了,把完全竞争价格形成的过程完全省略,直接给出买卖双方是价格的接受者。

如果在一个极特殊的模型中连均衡的定义及均衡的存在性问题还没搞清楚,就去讨论“如何实现均衡”,就有点不合宜了。

当然,这里不是想说杨先生如何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15: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11:22:00的发言:如果大家要完整理解完全竞争,我建议大家还是以杨小凯的经济学为基础讨论吧,杨小凯的模型给出了完全竞争形成过程的较为完整的图式,而不只是抽象地讨论完全竞争。

吹毛求疵地说一点:任何模型都在“抽象”地讨论,否则也无“模型”的意义了。

每种理论都有自己的抽象,抽象的不同在于各种理论关心的重点问题不同。至于“重点问题”重不重要,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也许这是一个逻辑困惑,先脱离“价格接受者”的含义,“完全竞争”是如何定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27: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21:46:00的发言:这里把杨小?8版经济学原理第6章传上来,里面清楚地阐述了市场为什么能够避免内生交易费用。完全竞争之所以有效率,或者说之所以没有内生交易费用,其核心机制是怎么样的,小凯的讲得相当清楚。大家不要再死扣新古典某些并不是太好的教材关于完全竞争之价格接受者的论述了,那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大家想对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模型的实质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推荐大家读欧阳莹之所著的《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一书,这本书对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结构与理论策略说得相当清楚了。

也许我的观点不对。如果大家想讨论议价过程,看看Fundenberg&Tirole以及Myerson的《博弈论》,可以得到更系统的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37: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5 11:04:00的发言:我同意楼主提出的,西方经济学的错误确实太多了。根据库恩提出的科学范式理论,现在经济学的发展,本来就到了给主流的古典经济学提出各种反例的时候了,因此楼主能够给新古典经济学提出很多反例,从而为新古典经济学的革新扫清道路,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当反例积累到一定程度,科学的范式就会转变,产生新的范式。

“反例”的提出,当然有意义,但反例的提出,不是任意的、无原则的,至少要在原逻辑框架下提反例吧?

(如果原逻辑框架尚未清楚,这样的“反例”是什么含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57:00

奥曼的书没有读过,不知他有什么理论如此高深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0-6 11:58:00的发言:

我不知道witswang是否看过Robert J.Aumann的理论?

   奥曼的书没有读过,不知他有什么理论如此高深,让我辈经济学子搞了半天搞不懂。

   你不妨综述一下奥曼的理论,看一下有什么新的地方。

   我觉得经济学文献太多了,我很多都没有读过。但我也相信我读过的书你也有很多没有读过。我们只是读的书不一样。另外,我很希望大家从理论策略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半天。

   完全竞争是一种理论策略,这一种欧阳莹之在其《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一书中说得相当清楚了,我所说的两步法也来源于欧阳莹之的书。我喜欢系统科学与数学,认为我们学习经济学的人,应该多读点系统科学与数学的书,这样才对理论策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一书我认为是少有的一本对于经济学理论结构讲得较为清楚明了的书,建议大家看一下。书中通过比较完全竞争模型与电子场模型,认为完全竞争作为一种理论策略,其要义就在于:本来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但是在经济主体之间直接影响比较弱及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先设定一个大家都不得不接受的共同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市场,然后大家通过与市场这一抽象环境的作用,达到人与人之间间接相互作用结果。所谓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个理论抽象,它类似于电子场。在完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个人都与市场进行作用,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但是这个完全竞争市场本身却是所有参与人共同作用形成的,就象电子场一样,它既是所有电子运动的环境,也是所有电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理论策略能够有效避免分析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把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简化为人与环境(完全竞争市场)的关系,主要是环境决定人的行为。但是我们前面强调过,这种环境本身是所有人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把欧阳莹之的思想概述清楚。如果不清楚,你可以自己去看看这本书。我相信这本书比马克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更能帮助经济学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实质。因为欧阳莹之这本书是通过比较物理学、经济学、进化生物学这些学科中共同的理论结构与理论策略来作为立论基础的。对于经济学学生开阔眼界很有好处。

   当然,说实在话,马克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我只读了一些,认为它对我学习没有什么帮助。后来我还读了一些《经济学的哲学》一书,美国的丹尼尔-豪斯曼编的。不过我觉得里面的文章对于经济学理论本质与理论策略的叙述仍然比不过杨小凯与欧阳莹之的叙述,因此我对于所谓正宗经济学文献的期望值大大降低,觉得有很多所谓经典经济学文献,对于经济学的理解帮助实在不大。当然,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进路。因为我可能与通常的经济学学生不同,我是硕士才混个经济学文凭,但我骨子里面是数学与系统科学分析,对于所谓经济学文献不感兴趣,而且也觉得所谓经济学文献真正经典的不多,许多教材甚至容易误人子弟,比如象萨氏与曼氏的经济学。我认为,读书应该读最高水平的书,而且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否则你读了半天,可能并不能明白其真正价值。

  说到这里,我可以推荐本人写的硕士毕业论文,不好意思,硕士今年才毕业,论文题目是《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比较研究》,对于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信息社会经济学、马克思的理论体系有系统比较研究,这对于各位迅速把握各个经济学体系的本质特征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本人学习经济学,在本科以致于毕业以后一两年,读了些新古典著作,不得要领,后来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让我真正豁然开朗,经济学思想从此奠定。因此,从读书的角度,我倒是奉劝大家,最好尽快阅读小凯的经济学著作,不要再在新古典著作上面浪费时间,否则我敢说,你学了半天,你并不明白经济学到底有何意义与本质。

  sungmoo同学,我觉得你对于经济学有相当热情,而且可能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才生,虽然本人不才,没有上人大,但是我发现人大确实在经济学教学方面仍然相当误导人,没有独立创新的精神,学生素质虽然高,但是也难以真正培养出有独立经济学见解的学生来。因此,我建议你读书时不要轻信人大的老师误导你,而是应该独立思考,特别自己要多从系统科学与数学本质上去抓经济学思想。

  说到这里,可以说一下,上次本人与聂辉华讨论,聂辉华说本人应该先把数学学好等等。他的话当然有道理,但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本人刚好是数学爱好者,本科时候学过四川大学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绝大部分基础课程。这里我也奉劝sungmoo一句,在我看来,你们人大经济学生的数学水平也不是说就比我们四川大学的高。因为你们没有自由,我们四川大学虽然学术水平不如人大,但是我们很自由,我们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老师不会干涉,因此我在这种自由环境下读的书并不比人大的少。而且我从你们的发言看来,你们可能是经济学硕士水平左右,但是我相信你们没有一个对于数学有精深的理解。sungmoo,你是版主,我相信你应该是一个对真正的经济学有极大热情的年青人。因此,我倒是希望你能够真正地以学术为目的,不要以世俗目的所左右。那么,你可以仔细研究一下杨小凯的经济学,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来普及传播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这种事业比在新古典上面讨论一些不得要领的问题要有意义得多。

  为了更好地研究经济学,我建议sungmoo首先把数学学好,实变函数是现代数学各分支的瓶颈学科,是联系初等微积分与现代数学的核心中介。因此,假定你已经对于数学分析、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已经很熟悉,那么你可以先学实变函数,然后泛函分析、拓扑学。我知道你们人大对于经济学原版经典很重视,不过我告诉你,不要过于认真,因为美国经济学那么发达,为什么最后还得靠一个中国人——杨小凯——去帮他们发展经济学分析框架呢?因此不要迷信美国人,他们的经济学思维不一定就比我们强。有人说,中国学生的经济学比不上美国人,只是数学强点。其实错了,如果中国所有高校,全部采用杨小凯的新古典经济学作为基本经济学原理教材,那么我相信不出一代人,中国经济学水平要远远高于美国。

   sungmoo,我曾经告诉我在人大的师弟们学杨小凯 的经济学,但是他们没有人听。他们从四川大学到了人大以后,被人大的“高水平”所折服,于是被人大那帮老师牵着鼻子走了。我告诉你,只要你们人大没有教师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精深,你们人大的经济学水平就并不比川大高。而且你们在人大那帮老师的指引下,可能越来越没有真正的创新能力,越来越没有经济学洞察力。

   看看你们的发言吧,我不认为就清楚问题的实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3:13:00

你说sungmoo不要轻信老师,但你为啥要轻信那个什么欧阳呢?

首先你还没有直面我的422楼

其次,不是说你或者任何人创新不好,问题是有人想在新古典框架内创新却连新古典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3:24: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6 12:57:00的发言:

  我喜欢系统科学与数学,认为我们学习经济学的人,应该多读点系统科学与数学的书,这样才对理论策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呵呵!原来你也认识到这个呀,不错!

但想深入的话,生物学特别是医学、营养学方面的知识;想博广:生态学等等也是重要的!楼主能以你了解的赐教我那道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3:32:00

那我们应该有共同的思路了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10-6 13:24:00的发言:

呵呵!原来你也认识到这个呀,不错!

但想深入的话,生物学特别是医学、营养学方面的知识;想博广:生态学等等也是重要的!楼主能以你了解的赐教我那道题吗!

 看来老兄对于自然科学造诣颇深,有什么值得读的书吗,我希望能读一些生态学方面的高水平综述著作,要高层建领的,能不能推荐一下呢。本人文科出身,自然科学方面读得不多,只在了解大学力学、无机有机,高中生物学等基础知识。到书店一看,生态学的著作倒也很多,不过不知道什么著作最能够长人智慧,且对经济学理解有帮助,当然是指制度经济学。谢谢大师指点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4:45: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6 13:32:00的发言:

 看来老兄对于自然科学造诣颇深,有什么值得读的书吗,我希望能读一些生态学方面的高水平综述著作,要高层建领的,能不能推荐一下呢。本人文科出身,自然科学方面读得不多,只在了解大学力学、无机有机,高中生物学等基础知识。到书店一看,生态学的著作倒也很多,不过不知道什么著作最能够长人智慧,且对经济学理解有帮助,当然是指制度经济学。谢谢大师指点哈!

呵呵,不敢当呀!在下可能还没有你懂的多呢?经济学方面也读得不多,只有一本在地摊上买来的马经与梁小民著的《西方经济学》,并且到现在还没有看完呢。另外,自然科学方面也都是到自学教材书店买一些打折的谦价书而己,并没有专看哪位什么名家的专著,我学得很杂,好像什么学科都有兴趣,但又不精,如就单科而言,对于那一行业来说可能都是不合格。

不过,在基础科学方面,有几个概念你可重视:熵、火用、焓、负熵等;生命科学方面:健康这个概念可以等同于效用标准,我感到医学心理学对效用的理解也有帮助;

但主要还是要有像系统科学这样的思路去通融,系统总是存在相似性,各层次系统之间差异的规律背后也有其共同点,经过自己的总结我发现可以通过功用与效用(广义的)这两个概念把系统之间的相生相克相晦联系表达出来,思考到这里不由自己霍然开朗,中国的阴阳五行原理也贯通了进来,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如果要说那些著作最能够长人智慧的讲,我觉到还未特别感觉,只要是博苋众家(可以是不求甚解地把握重点即可),懂得理顺学科之间的有序性、逻辑关系,把握自己研究的邻近学科的交叉、进展,各学派之间的争论大多是角度不同,不要沉沦于哪一学派之中,钻进死胡同出不来,多看对立学派、相反理论,自己去融通总信结用自己的理论表达出来。

不过,我后来无意中国内有吴学谋、张学文、求同格等几个与我的泛系统价值优化论有相似的罗辑思维的系统科学家可以向你推举,可惜,在下数学是软肋,真羡慕你们学得哪么好的数学,可我看到哪些符号就头痛,只得用文学来逻辑推理了!因此,他们哪些人的理论在运用高深数学符号时只能望文生叹了!

水平有限,见笑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6 15:02: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5:11:00

不过,在基础科学方面,有几个概念你可重视:熵、火用、焓、负熵等;生命科学方面:健康这个概念可以等同于效用标准,我感到医学心理学对效用的理解也有帮助;

  熵(entropy)是系统科学概念,这东西我很熟悉,表示一种系统不确定性的概念。负熵即组织性,这在一般系统科学教材上都有。只是这个“焓”是什么东西,我确实以前没有注意到。请问是什么意思?

  健康,我以前看到的观点是三层次,生理、心理、社会(比如人际关系之类)。不知道现在还有什么新观点。还请说明。

  我对五行懂一点,不过没有仔细研究过。那你对儒释道哲学感兴趣吗,我觉得佛教的修行方法其实是欲望管理学,也是最高的心理学治疗方法。

  我本科学市场营销的,我认为市场营销与佛教对于欲望的处理方式是两个极端,关于这个话题,我还是另开一个贴子讨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5:39:00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7-10-6 15:11:00的发言:

不过,在基础科学方面,有几个概念你可重视:熵、火用、焓、负熵等;生命科学方面:健康这个概念可以等同于效用标准,我感到医学心理学对效用的理解也有帮助;

  熵(entropy)是系统科学概念,这东西我很熟悉,表示一种系统不确定性的概念。负熵即组织性,这在一般系统科学教材上都有。只是这个“焓”是什么东西,我确实以前没有注意到。请问是什么意思?

  健康,我以前看到的观点是三层次,生理、心理、社会(比如人际关系之类)。不知道现在还有什么新观点。还请说明。

  

关于概念的问题,介绍你个网址参看吧,在哪里只要查找你需要理解的什么概念都有各家的解释,:http://mulu.ssreader.com/search?sw=%EC%CA&subit=%CB%D1%CB%F7&bCon=多参考,各家理解可能不同,只要总结自己认为可以的即可,不要执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