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7-9-11 08:48: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8:44:00的发言:

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成本计算错误是客观事实。大家没有必要为西方经济学辩护。

只有改正错误,西方经济学才能更加完善。

边际理论有问题是事实,但你的批判站不住脚

切不论你的批判内容对还是错,进入的角度就错了

现代经济学背景下,批判边际理论,要从批判对消费者偏好的几条假设出发才能有说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08:53: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8:44:00的发言: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成本计算错误是客观事实。大家没有必要为西方经济学辩护。只有改正错误,西方经济学才能更加完善。

现在还远未到所谓“辩护”的地步,而仅仅是在澄清概念与问题。

如果你连这种情况都看不出来,就不必在这里继续感慨了。

经济学可以启发你:不要以为,“创新”就是免费午餐。

不去读前人的书,就谈创新,不过是:只有欲望,但不知道稀缺的约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08:56: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8:48:00的发言:

回88楼:

这里,我们实际上假设借债利率和社会贴现率相同,目的是简化分析。如果还假设借债和社会贴现率不同,那么,分析就复杂些,对把问题讲清楚无益。

你实际上没有搞清楚一些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你在55楼的核算过程是错的,成本发生的时间和成本核算的时间是不一致的,所以贴现和利率问题就弄混了.要考虑贴现和利率就同时一定要搞清楚时间问题,要搞清出你计算的是哪个时点的成本,显然你在55楼就弄混了,把年末核算成本和年初核算成本有时候混在一起,有时候分开计算.前后矛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0:36:00

55楼的计算过程是没有错误的,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成本计算方法确实是错误的。

有几点需要澄清:

1、公司财务和经济理论是有区别的。不能用公司财务的理论来套经济学。

2、成本核算的时间点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金流发生的时间。

55楼的观点是极为清晰的,你可能没有理解经济学中的成本与财务中成本的差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0:43:00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55楼的论述的意义。

有问题欢迎大家提出来。大家可以讨论。不过,建议大家理解透55楼的例子和边际成本的含义。

短期边际成本的含义是“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一单位产量时,需要增加的总成本”。多雇佣劳动,就要多花钱,只要支付工资和获得产出不在同一时间点,就需要计算工资的时间价值。实际生产中,支付工资与获得产出不在一个时间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1 10:46:2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0:53:00

希望国内经济学界能够从本文中获得启发,抓住本文的核心思想,而不是边边角角的不足和漏洞。3000字的帖子,自然有很多地方论述不清。

有几点是肯定的:

1、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成本计算方法是错误的。这个错误所有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没有发现,他们也发现不了

2、经济学假设要坚持唯物主义,分析经济过程也要深入地坚持唯物主义。

3、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生产者是否是价格的接受者,是需要商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2:48: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9 14:28:00的发言:

4.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的错误

西方经济学中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是价格的接收者。而实际上,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却不一定是价格的接收者。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下,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生产者眼,他们完全可以制定一个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而扩大销量,把别的生产者排挤出去。

比如,冰箱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冰箱的市场价格为2500/台,海尔公司由于具有低成本优势,从而海尔公司把他的冰箱按照2200/台销售,从而抢占别的企业的市场份额。这个例子中,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但海尔公司却不是价格的接收者。

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不一定是价格的接受者,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实现竞争均衡后,生产者才是价格的接收者。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即购买者和销售者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结构。按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的观点,完全竞争就是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竞争。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由于市场上有为数众多的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购买份额或销售份额,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购买量或总销售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好比是一桶水中的一滴水。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买与不买,或卖与不卖,都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量。

第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这里的完全无差别的商品,不仅指商品之间的质量完全一样,还包括在销售条件、商标、包装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购买哪一家厂商的商品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厂商提价,他的商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当然,单个厂商也没有必要降价。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是很小的销售份额。

第三,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厂商进出一个行业不存在任何障碍,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这样,各行业的厂商规模和厂商数量在长期内是可以任意变动的。但是在短期内,厂商规模和厂商数量仍然是不可变的。

第四,市场中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这样,市场上的每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完全的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优购买量或最优生产量,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这样也排除了由于市场信息不畅通而可能产生的一个市场同时存在几种价格的情况。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通常只是将某些农产品市场看成是比较接近的市场类型。

我想在中国没有任何的完全竞争市场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2:52:00
以下是引用toddzhao在2007-9-11 5:05:00的发言:

首先,我对楼主的认真精神表示崇敬。

但是,我必须建议楼主继续学习学习更高级的经济学。

完全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3:05:00

我常用的参考书有三本: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吴康平的《高级微观经济学》。

里面所说的完全竞争市场,都提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总觉得不妥。

不过,我投往《经济研究》的文章还在审稿,发表以后,大家就知道什么是价格的接受者和什么不是价格的接受者了。

价格的接受者分两类,第一类,是不得不接受的价格接受者,比如,

价格高了,商品卖不出去,价格低了,生产者亏本;第二类,不是不得不接受,但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的价格接受者。

严格而言,第一类才能称之为价格接受者。

因为,如果第二类也是价格接受者,那么完全垄断的厂商也是价格接受者。因为,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垄断厂商知道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知道自己的边际成本曲线(我们也不妨统一把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都称为厂商的供给曲线),从而,就可以确定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是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从而,使厂商的商品价格也只有一个,即便是完全垄断市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1 18:56: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3:11:00

一句话,如果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存在经济理润的企业也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信息完全的市场下,完全垄断的企业也将是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垄断的厂商,显然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从而,按照逻辑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从而完全竞争市场下,存在经济理润的企业将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1 13:14:1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6:13:00
我从头到尾看下来了,其中的是是非非我不敢妄加评论。只是感觉通过这种形式,不管是谁都会有所收获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7:12:00

1.商品差异

诚然没有两件商品是完全相同的。但在经济学领域,所谓“相同”是处于人为标准之下的,符合标准“相同”,商品就被认为是“相同”的。比如,对棉衣制定某一标准,符合标准的两件棉衣就被认为是相同的。事实上,这两件棉衣一定会有所不同,但这不是经济学所考虑的范围。
当然,标准一定是符合逻辑,且有意义的,决不会有相同重量的棉衣和汽车是相同商品的标准。

2.边际效用递减

你认为“但现实生活中,商品的边际效用往往不一定递减的。比如,吃饭时,一个人需要吃4两米饭,实际上,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两米饭,人还可能是越吃越香,从而米饭的边际效用越来越高。我们可认为第五两米饭对人而言,其效用为负值,但我们没有理由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两米饭的边际效用一定是递减的。”

你所理解的边际效用递减曲解了西方经济学的含义,很多书中都有解释,不展开。

3.价格决定错误

你所举的废品桑塔纳汽车的例子是错误的。这台报废的桑塔纳不能被定义为产品,因此不能计算边际成本,而应算做损耗归入总成本。


4.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

你将垄断厂商区分开,这当然可以,但没有意义。因为此时垄断厂商还是处于成本价格的分析框架内。而且,市场是个整体,从这个角度看,更不能将垄断厂商处于成本价格框架之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1 17:14: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7:47:00

说实话,我很想知道LZ的第一学历史什么?什么具体专业的?

此外,清华经管的人我也认识,大部分都很谦虚朴实,向LZ这样明显带有“民科”性质的YY和自我吹捧实在是触目惊心。

最后,LZ一方面在用核算的概念批判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又认为cf和ac的概念不能套用进来,那么LZ到底在用什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自己想出来的。如果你的理论是自洽的话倒也罢了,不过上面已经有无数人的质问,LZ却避而不谈,只是再说别人没有正确理解,实在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01:00

还想补充一下,即便伟大如科斯,也曾经在诺奖颁奖式上豪言壮语要重写西经,但结果怎样?!

陈平曾经说要重新定义均衡,结果怎样?!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明西经的理论是有合理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04: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3:05:00的发言:…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垄断厂商知道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知道自己的供给曲线,从而,就可以确定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是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从而,使厂商的商品价格也只有一个,即便是完全垄断市场!

拜托不要再卖弄自己的无知了,好不好?

你从哪本“西方经济学”书中看到过:“垄断厂商有自己的供给曲线”?

这点起码的经济学常识尚不清楚,就请不要再在这里耍闹了。

(楼主又向大家展示了:其实他根本不懂什么叫供求曲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13: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0:36:00的发言:…55楼的观点是极为清晰的,你可能没有理解经济学中的成本与财务中成本的差异。

你如果真想区分两种“成本”,就不会提出那种问题。

如果你真地认为自己的面子很重要,如果你真地听不进去别人的批评(听不进去与听不懂,完全是两回事),仅仅这两个“如果”,已经说明你根本根本不具备任何进步的可能(更不用说“重写”的可能),因为你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两个你无法也不愿越过的巨大障碍。

虽然以前反复说了,但还要再说一遍:别人对你的认真批评,是你可能在这里获得的最大财富。不珍惜财富,却死捧着自己的固执,来论坛里想做什么呢?莫非只是想表现自己和固执、无知、懦弱?——如果这样,大家的回贴才真正是讽刺,不过,不是讽刺你,而是讽刺每个批评你的人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15: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0:53:00的发言:…2、经济学假设要坚持唯物主义,分析经济过程也要深入地坚持唯物主义…

坦率地说,在这个时候抛出“唯物主义”,是内心最虚弱的表现。

这倒不是说“唯物主义”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说,这种做法是在糟蹋唯物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18: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0:43:00的发言:…短期边际成本的含义是“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一单位产量时,需要增加的总成本”…

这句话就是错误的。

至于如何错,你自己看书吧。没有这点反思或再思考的能力,去谈“改写”,你自己满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21:00

呵呵,我说的垄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边际成本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在不同的价格下,垄断厂商愿意生产并且出售的商品数量。

大家不要争论边边角角的错误,那没有意义。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是否是价格的接受者”,不是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怎么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30: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8:21:00的发言:

呵呵,我说的垄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边际成本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在不同的价格下,垄断厂商愿意生产并且出售的商品数量。

大家不要争论边边角角的错误,那没有意义。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是否是价格的接受者”,不是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怎么定义。

我也“呵呵”一下。

你以为这是“边边角角”?这正表现你在学术上的单薄。

“垄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边际成本曲线”?

知道“边际成本曲线”何以能成为“供给曲线”吗?

不知道何谓供求曲线,而自以为这是“边边角角”,有意思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34: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8:21:00的发言:…垄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在不同的价格下,垄断厂商愿意生产并且出售的商品数量…

你还是认为,垄断厂商有供给曲线,不可笑吗?

一个能随意控制市场价格的人,有供给或需求曲线吗?

好一个“边边角角”,连“只有价格接受者才有供求曲线”的起码知识都没有,还在这里反复强调“垄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这正表现了你对价格接受者与制定者的无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38:00

不是价格接受者,即使厂商有边际成本曲线,这条曲线还能对应供给曲线吗?这点智商都没有吗?

其实,这不过表现了你对经济学起码知识的缺乏:你仔细考虑相关的优化问题了吗?

你知不知道,西方经济学中,供求曲线都是经济参与人优化的结果?——也就因为此,你才固执地定义你的“价格接受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42:00

你要愿意继续表露你的无知,大家会继续帮你说明你表露在什么地方。

勇气,一般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知耻(“知耻近乎勇”),一种是无知(“无知者无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44:00

边际,成本,价格。

这些是基础,怎么成了边角。

你所谓“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是否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才是意义很小的问题。因为是否“接受者”根本无关紧要。价格本身就已经蕴含接受与否的问题,接受与否清楚地反应在供求曲线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45:00

另外,提醒一句(对于别人,也许不必,但对于楼主,这是必须):

一个参与人自己的供/求曲线,与其面对的市场供/求曲线,是两回事。

(垄断厂商自己没有供给曲线,但他可以面对一条市场需求曲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45:00

    全垄断厂商是有供给曲线的,只不过,完全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不想完全竞争市场上那么有规律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1 18:47: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47:00
这一点,你可以看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的《非完全竞争市场》的那一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47:00
以下是引用bluelight在2007-9-11 18:44:00的发言:…价格本身就已经蕴含接受与否的问题,接受与否清楚地反应在供求曲线上。

诚哉斯言!

可惜楼主也许永远不明白这一点,而在这里耍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48: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8:45:00的发言:全垄断厂商是有供给曲线的,只不过,完全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不想完全竞争市场上那么有规律罢了。

看来,这一点已经充分证明:楼主自己永远不明白别人前面说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1 18:50: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8:47:00的发言:这一点,你可以看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的《非完全竞争市场》的那一章

不要歪曲高老先生,好不好?

你给大家找出来相关论述?

找挡剑牌,也找不对。

“熟归熟,乱讲话,一样告你诽谤。”——至尊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